李春梅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74—03
[内容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做出的重要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我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我国创新发展的现状,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抓好的关键环节和具体的保障措施。
[关 键 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强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论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引领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达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叩响人类的大门。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刷新世界经济版图,调整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打开“机会窗口”。纵观世界,将创新资源向高端产业集聚正在成为各大国共同的发展战略。国际上有种声音,如果中国继续满足于做缺乏创新创意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崛起”将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将再度领先。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对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引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层次变革。现在,美、英、德等国都在着手迎接这一次技术和产业“革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要抓住和用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造成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成套设备,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一些关键材料不得不依赖进口。例如,高端芯片80%需要进口,每年花费上千亿美元。二是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支撑,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耗能产业比例过大,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比先进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8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发达国家的4倍,中国消耗单位能量所产生的GDP值偏低,不仅低于日本,也低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经济强国要抓住各个关键环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各个关键环节着力推进。
第一,抓住创新重点。一是细化战略目标。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要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找准创新主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重大技术发明源自于企业,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虽产生于大学或实验室,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往往依赖于企业。只要有压力、有动力,政府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政策,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放开手脚,让企业自己去决策干什么、投入多少、如何组织、成果怎样转化,企业家们就会用各种方式去创新。
第三,注重部门协作。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一是国家相关部门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二是各地区加强分工与协作,发挥优势,细化国家创新战略目标任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承担责任。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经济强国要采取强有力的保证措施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监督执行力度,要及时修订现有的相关文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产品质量标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确保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的增长点。淘汰落后产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结构调整顺利实施,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建立企业退出机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让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有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
第二,完善市场体制。一是所有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诸多不平等的竞争环境。所以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建立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创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前提条件,要重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平等对待各种企业,促进各种要素向创新集聚,提高企业创新动力与能力。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动性,要把市场还给企业家,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要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让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人,从而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动性。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创新的主动性,要优化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政府财政投入结构,改进科技经费管理办法,提高企业创新的主动性。
第三,强化创新保障。一是强化体制保障,为产业创新注入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我国产业科技体制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研究开发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升级能力。二是进一步构建促进产业创新的社会激励机制,完善以专利进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开发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挥而且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氛围。
责任编辑/李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