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飏,喻永均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制探究
Tutorial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rom the Mo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
杨 飏,喻永均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方向。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有机结合起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是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制;探索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形势新情况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任务、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高职大学生具有大学生的普遍特点,但与普通的本科大学生又存在着些许不同,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融入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无疑为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工作,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践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总方向,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当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特别要当成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材,更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大学生践行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使学生成为有德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制的含义。关于“班导师”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尚无统一的界定。笔者查询相关文献并结合近几年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员、兼职班导师的经历,认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制度,是指选聘的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科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教师,为学生解决人生之困、日常之惑的一种教育制度。从其根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是学生的心灵导师,解决的是学生的人生之困。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与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是辅导员工作的深入,是辅导员工作的有益补充。宏观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所做的工作与辅导员做的工作大同小异。但从具体细节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所做的工作与辅导员的工作大有不同:从教育的范畴看,辅导员多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则更多的是情感的关怀;从教育的人数上看,辅导员多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则更多是进行个别指导;从教育的内容上看,辅导员多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更多是心灵的引导,通过教师人格改变学生。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兼任班导师,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通过潜在的关怀,培育出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能力的形成。
一是高职大学生思政素质提升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同时,还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可见,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更重要的是关乎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尤其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切实有效的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其作用不可轻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迅猛,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意义上,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通常状况下,人才不仅指所具备的才能,更重要的还指其德性。简而言之,人才就是德与才的复合体。因此,要培养高职大学生成为人才不仅要培养其专业技能还应该培养和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和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显得尤其重要,原因在于各种社会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多样的社会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导致在一部分高职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理想失范等。面对部分高职大学生中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社会重视、学校教育、家庭配合。在学校教育中,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的模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育,是最切合实际的,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高职大学生特点的现实需求。高职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重要的具有较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与普通本科大学生一样,他们充满朝气活力,他们积极向上,他们勇于挑战,他们探索新奇,他们努力拼搏……但是,他们又与普通本科学生存在着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个性独立,团队合作不强。由于社会教育的民主性增强,又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愈演愈烈。高职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更喜欢以自己的观点来观察社会问题,考察社会现象。在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他们都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他们喜欢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不喜欢受到其他人的干扰。比如,看待同一社会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觉得与别人有相同的看法有多大成绩,而他们更觉得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才是真正的成功。然而,高职大学生表现出个性独立一面的同时,由于其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做事的时候,他们往往表现出自私,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强,形成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第二,思维活跃,学习基础不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高职大学生从小所接触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潮就比其他年代的大学生要多得多,他们探索新奇事物的欲望也更强烈。因此,当代高职大学生表现出思想活跃的一面,对他们越感兴趣的事物,探寻究竟的欲望就越大;对相同的问题,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等等。但是,不能不承认的是,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好、学习态度欠端正、学习技能待提高是不容争论的问题。同时由于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改革,学习基础不好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显得尤其突出。
第三,情感丰富,观念开放大胆。与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相比较,当代高职大学生在情感问题上表现出很多的不同,他们对恋爱、婚姻以及性观念等都比其他年代的大学生体验更为丰富,观念也更加的开放大胆。根据资料显示,某网曾对“90 后”大学生是否发生过性行为的问题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共有861 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超过三成的的孩子承认发生过性行为,且初恋经历大多发生在初中阶段。虽然调查是针对“90后”大学生的,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只调查高职大学生,在很多程度上,其某些问题的比例还应该更高。
三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传统观念认为,高校专任教师,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任教师,只肩负教书的职责。很多观点都认为,专任教师只要把所教的课程教好了,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甚至可以认为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学生管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育人”的工作被单一的划分给了辅导员或者是班主任来承担。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职能被人为的隔离开,导致现在很多学校“两张皮”的现象存在广泛。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回归到专任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本位上,就如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是教人做人,先生不该专教书,应教人做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由于所任教学科的特殊性,更应该强调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职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与高职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对教师教书育人职能的良好践行,更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四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有益补充。通常状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往往都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与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学生工作部以及学校行政领导下的学生处相结合的模式。据笔者了解,所在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无疑也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广泛采用,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重视群体管理而忽视个别指导;强调学生的共性存在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难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单独性发展,同时,也给高职大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在具体实践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客观上,不是辅导员老师不关注关心单个学生的发展,而是由于所管理班级的个数和人数问题,难以对单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据笔者了解,所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量大,长期以来满负荷运转,一般情况下,一个辅导员通常管理4到6个班,按照一个班40个学生人数计算,一个辅导员通常情况下就要面对160到240个学生,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改变现行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对每个高职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效管理,势在必行。因此,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兼任班导师不得不说是较好的尝试,是对现行高职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
一是构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全员育人环境。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高职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高职大学生成为各行各业品德好、素质高、业务强的职业人。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将“立德树人”摆在首要和重要的位置,要真正践行“立德树人”就必须思考立德树人的途径方法,“立德树人”的目标高远,不可一蹴而就,也不是高职院校某个领导、某个老师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达成,因此,要达成“立德树人”就必须构建高职院校全员育人的环境,所谓全员育人,从狭义的范畴来看,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不仅是专任教师,还包括学生管理者乃至于离退休人员都践行育人的职责,都肩负起育人的责任。从广义上看,还应该包括家庭以及社会应该肩负的育人职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构建全员育人环境的一项有力举措。
二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兼任班导师是将专任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任务较好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兼任班导师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可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基于此,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困惑,使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由于增进了与学生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程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又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兼任班导师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更多地接触,更能发现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帮助个别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还可以在兼任班导师的过程,对学生的人生规划、学业安排、职业发展等与学生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教育模式。如前所述,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以辅导员为主,同时结合整个学院的学生工作部以及学生处的管理。近几年来,由于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在校生的人数也逐年攀升,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2000人。辅导员和所带学生的师生比矛盾也逐步突出。现实状况下,要通过大量引进辅导员来改变师生比的矛盾,暂时看来是不太可能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兼任班导师,一方面,缓解了师生比之间的矛盾,将以前由辅导员做的一些工作转移到兼任班导师来做,使学生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化。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一方面,创新学生管理的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担任兼职班导师的过程中,解学生的人生之惑,成为学生的朋友,变为学生的“心灵的导师”。基于此,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兼任班导师可以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模式。
四是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和全面地发挥他所拥有的各方面的才能。马克思同时坚定地认为:“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可见,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人类全面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目标,也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在社会生产发展允许的条件下,教育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高职教育重要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但是,在现行的状况下,很多高职院校轻视学生品德的养成,只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兼任班导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同时,还能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职业规划做出个性化的指导,促进高职大学生全面的发展。
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畅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渠道,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学业和生活的指导帮助。笔者所在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从2013年开始就建立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制度。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明确班导师的任职条件。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底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并善于把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密切结合;热爱学生工作,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工作踏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或校内兼课教师,担任大一年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二是细化班导师的工作职责。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端正专业思想,引导其尽快完成由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提高学生适应环境和融入社会的能力;积极参与学风建设,不定期地深入学生活动场所,通过谈心交流、参加班会、开展活动等形式,依托班级QQ群和学生QQ、微信、微博等渠道,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并与班级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和反馈;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提出入党申请,并以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加强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大学成长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积极关注特殊困难学生,加强对其思想、学业、生活或心理方面的关心指导,利用网络及短信包等形式,及时与辅导员沟通交流其思想行为动态。
三是加强对班导师的考核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定期召开意见反馈会,及时听取班导师掌握的情况,并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或二级院系;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开展经验交流,进行理论探讨,提高班导师工作质量;班导师工作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主要以班级导师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工作成效为依据,要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全面考核、综合评定。考核内容包括个人总结10分、教研部考核90分,教研部考核主要采用查阅工作记录、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班导师工作考核结果与教师阶段性绩效考核挂钩,对当学期得分排名前15%的教师,在其阶段性绩效考核工作总分中加2分。考核得分未达60分者视为不合格,其阶段性绩效考核工作总分扣减5分,不具备年度优秀教师的推荐评选资格;班导师任职期间,考核得分达60分以上者,每学期核发工作津贴600元;对得分排名前15%的班导师,增发奖励性津贴200元/学期;考核得分未达60分者,每学期核发工作津贴200元。
四是明确班导师工作具体要求。自愿参与班导师工作的专任教师,每人每学期兼职班级为1个;校内兼课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根据聘任条件择优确定,每人每学期兼职班级为1个;担任系辅导员、学工干部的兼课教师,则不参与班导师工作。班导师兼职班级的分配由教研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统筹考虑二级院系覆盖面、专业代表性等因素,原则上与其任课班级相对应并保持连续性。班导师需实事求是地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班导师工作记录簿》,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材料,每学期考核前按教研部规定时间提交审核,不提交者直接定为不合格。班导师工作集中在大一年级开展,班导师工作津贴从学校相关划拨经费列支,教研部根据考核结果以年度为单位进行发放。
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审时度势在关键时期提出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要在高职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就必须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等,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导师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教书与育人两大职能紧密结合,就是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也势必成为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力武器。
[1]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3(4):9-14.
[2]吴宁.班导师制:教育本位的新探索——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9):105-106.
[3]王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德育意义[J].教育探索,2009(10):166.
[4]胡红斐,钟兆明.高校班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9-31.
[5]那挺.“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创新教育模式[J].中国外资,2011(12):257-259.
(责任编辑:李爱民)
2015-10-02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KS034)、2014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14SKSZ44)
杨飏(1985-),男,重庆沙坪坝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研室主任,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641
B
1671-4385(2015)05-0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