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05方案”“基础”课教学探索

2015-04-10 21:23:59郭水兰盘菊莲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基础体系教材

郭水兰,盘菊莲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

浅谈“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05方案”“基础”课教学探索

The Leap from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Foundation Course to the Students' Practice System——Exploring of the "05 Plans" and "Foundation" Teaching in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郭水兰,盘菊莲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

“05方案”“基础”课教学经历了十年,教科书几经完善,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系列指导文件,教学活动也由遵循教科书发展到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吸取高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基础”课教学,用融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思路,以学生为逻辑起点,以生活场景为逻辑支点,在不丢失教材基本知识和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项目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了从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价值体系再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础”课;知识体系;学生价值体系;学生实践体系

“‘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是指“05方案”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编写组”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科书的知识体系。2006年秋至2009年春季学期,本院遵循教材的知识体系开展教学。后来,在教材基本知识和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项目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了从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价值体系再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2009年、2010年本课程先后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和广西高校精品课程,2011年第一个项目教学体系获得广西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软件应用大赛(网络课程)(高职高专组)一等奖,郭水兰2012年撰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入选《广西教育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研究报告集》,2013年第二个项目教学体系获得第二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软件应用大赛(高职高专组)(PPT)二等奖,2015年第三个项目教学体系获得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

为了增强教学改革的科学性,本文反思“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对我院的“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希望对“基础”课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飞跃的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飞跃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事物实现价值,所以,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后必须回到实践中,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说属于理性认识,这些系统性的理性认识成为学生的系统实践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二)实践教学的内涵外延理论为“基础”课学生实践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郭水兰在2004年发表的《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一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论证了“实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此决定了实践教学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社会实践教学是在狭义的实践观指导下的狭义的实践教学。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认识理论知识本身实践教学(称为理论实践教学)和运用理论于实践的社会实践教学,突破了狭义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实践教学的场所也从社会扩展到校园和课堂。之后的文献和精品课程资料,包括理、工、农、医各类课程纷纷有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之说,增强了实践教学性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基础”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实现从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

“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它的任务是解决当下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问题。由此决定,“基础”课决不仅仅以传授教材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目标是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且,“基础”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来源于它本身的魅力,更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和与学生活动的相关度。而实现“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与学生的相关度。所以,“基础”课必须实现从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

(四)教材基本知识的全面性决定学生实践的全面性

教材的基本知识包括思想道德和法律,涉及成才、家庭、事业、国家等多方面的内容。之所以提出“学生实践体系”,就是为了全面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把教材知识体系全部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体系。

二、“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飞跃的路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把教材知识体系重组为价值体系

1.把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是“基础”课教材本身的要求

众所周知,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改造世界(创造价值)两类。而人类的认识也有两种:一是知识性的认识,反映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二是价值性的认识,反映事物好不好、要不要、该不该、有没有用的认识。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形成价值认识,人的全部活动根源于价值认识。

存在于教科书的知识虽然具有价值性,但对于学生来说,知道它有哪些内容还属于知识性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它称为“教材知识体系”。只有学习运用教科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时,才转化为价值认识。

“基础”课教科书的任务是使学生认同其知识体系和基本要求并作为行动指南,所以,必须把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2.把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符合对立统一规律因而更能达到教学目标

哲学中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所以,价值的形成包括两方面:一是主体的需要和要求;二是客体的某种性质、结构和属性。有无价值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需要和要求与客体的性质、结构、属性是否相统一和统一的程度。价值的主体是多方面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体主体、国家主体、人类主体等。从个人与集体、国家、人类的辩证关系来看,它们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不同主体的价值在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实现。

“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涉及到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企业、国家、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体现的价值主体包括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企业、国家、社会,所以,它既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也能满足家庭、学校、企业、国家、社会的需要;“基础”课把学生作为服务的直接对象,同时也是为家庭、学校、企业、国家、社会服务;“基础”课以学生作为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贯穿在“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始终;学生在践行自己价值观的同时,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以,把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价值体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达到教学目标。

在不丢失教材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需要把教材的绪论、章节标题转化为若干个价值性的标题(专题),再根据价值标题重组教材的知识,就构成了学生的价值体系。

(二)引进项目教学法把学生价值体系转化为学生做学体系

1.项目教学法

我国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从德国引进的。德国联邦职教所于2003年制定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学习接纳新知识、解决问题、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运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项目教学的主要流程是: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教学项目设计、项目介绍、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生生和师生交流完善提交、检查评估。

“项目”的规定是抽象而广泛的,在不同的情境中,“项目”的内涵会有不同的特性。“项目”不一定存在于教学体系之中,“教学项目”可存在于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体系中,而“项目教学项目”只存在于项目教学为主体架构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体系)中。这就是“项目”、“教学项目”和“项目教学项目”的区别。

2.“基础”课项目教学体系

“基础”课项目教学是由若干个母项目(追求某个价值目标的标题)构成的课程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在不丢弃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用融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思路,以学生为逻辑起点,以生活场景为逻辑支点,先后设计了三个项目教学体系。

第一个项目教学体系是:“把握人生总方向”、“开拓人生新境界”、“构建和谐的人生环境”、“遵守公共秩序”、“做优秀的员工”、“建设幸福的家庭”、“做知法用法的公民”、“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忠诚的爱国者”等由九个项目构成的项目教学体系。教学环节有七个:(1)自学教材基本知识扩展相应知识;(2)根据教材基本知识的要求对照认识自身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3)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4)决定今后如何做;(5)把前面四个环节的内容做成PPT;(6)项目的负责人在上课堂上展示PPT进行师生和生生交流;(7)补充完善后交PPT给老师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由于2013年教材逻辑结构的变化,为了突出价值观的教育和人生价值的创造,设立了四个教学项目:创造人生价值(教材第三章一、二节,增加生命观、幸福观、不同角色应有的贡献)(这是核心内容),争做优秀大学生(绪论的第一、二节,第一章)(创造人生价值的前提),构建和谐的人生环境(第三章的第三节、第二章,第四章的集体主义)(创造人生价值的条件),锤炼高尚品格(绪论的第三节、第四、五、六、七章)(创造人生价值的保障)。

2015年春,为了进一步融入高职教育,用融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方法,以学生为逻辑起点,以生活场景为逻辑支点,以“把握人生方向”、“争做优秀大学生”、“争做优秀员工”、“建设幸福家庭”、“ 做个好公民”为题建立了第三个项目教学体系。

考虑到学生的隐私等问题,第三个项目体系的教学环节作了改进:(1)自学提升。(2)课堂测试(随机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3)问题研讨。(4)调查研究。(5)差距寻找。(6)实践提升。(7)补缺完善。这个环节是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学提升”、“问题研讨”、“调查研究” 、“差距寻找”的“实践提升”各环节的学习情况用文字、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以PPT形式做出个人总结交给老师作为评定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形成了项目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相结合的方式。我院“基础”课在项目教学的框架内容纳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统称为项目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其特征是:

(一)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结构,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本院“基础”课项目教学是由若干个母项目(专题)构成的实践主题体系。教学活动中,学生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学习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项目教学的导向性,也包含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和灵活运用,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课堂讲授和音像示教、问题研讨、调查研究、情境教学、辩论、案例分析、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各种教学方法都能融合在项目教学的框架内,所以称为项目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以系统的方法为基础,使学生从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进行综合修养

“基础”课教材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思想认识、道德、法律。虽然对个别事物的分析可能有侧重,但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企业、国家等活动场景中,都涉及到思想认识、道德和法律。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学生为逻辑起点,以学校、家庭、企业、国家逻辑支点建立的教学项目,都把思想道德和法律统一起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立足自身、学校、家庭、企业、国家,从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进行综合修养。

(三)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开展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包括思和行)。项目教学的七个环节中,从始至终都体现了学生“做”,教师一般是在点评学生作品的同时作必要的补充。所以,学生完成系列项目任务的过程就是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从学生实践的内容来看,包括内化知识、增进情感、培养意志、提高能力、落实执行;从学生实践的场所来看,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学习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并展示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多于教材的知识,学生的和谐思维、道德思维、法律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等也等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以问题教学法为引导,广泛解决学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每个教学项目都由逻辑性强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组成教学体系,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项目教学的要求。

(五)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补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作品中有展现案例、分析案例,教师也要提供案例、分析案例

(六)以情境和角色教学法为切入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教学项目的主题设置是以生活场景为逻辑支点和不同的角色身份展开的,如家庭、学校、企业、国家,身为学生、同学、儿女、恋人、丈夫、妻子、父母、同事、下属、公民等,以这些情境和角色为切入点学习和践行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修养。

(七)以头脑风暴法为契机,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的分组讨论并共同完成项目学习任务,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协作精神和执行能力。

(八)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网络资源和集视听资料、图片、PowerPoint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

(九)以学习过程考核为保障,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参与度

由于安排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有实践要求的作品,一方面可以按考勤制度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作品和展示作品的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50%-70%)。平时学习有重要的考核依据,就可以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杜绝学生依靠期末短暂的学习获得课程及格的现象,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参与度。

四、“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向学生实践体系飞跃的效果

(一)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项目教学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教学

2011年秋季学期,在2011级计算机网络技术2班,室内设计1、2、3班,通信技术1、2班,建筑设计4班发放调查问卷,共221份。调查结果表明:

1.学生最喜欢按项目教学体系上课

在“你最喜欢按哪个教学体系上课?(单选)”的问题上,选择A教材的知识体系的占22.2%,选择B项目教学体系的占77.8%。

2.学生认为学习效果最好(印象最深刻等)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

在“你认为学习效果最好(印象最深刻等)的教学方法是()”的问题上,选择A做项目实施方案的占8% ,选择B做项目实施方案并展示的占44.3 %,选择C看同学展示项目实施方案的占5.9% ,选择D老师讲课学生听的占0.9%,选择E观看音像教材的占39.8% ,选择F(其它)的占0.9% 。ABC三项都属于项目教学的范畴,合计占57.2%,比选择看音像教材的还多出17.4%。

3.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表现

在“你认为有必要通过课堂展示项目实施方案的方式锻炼自己吗?”的问题上,选择A有必要的占 95.5%,选择B 没有必要只有 4.5%。

在后来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二)从学生的自述和表现来看,“基础”课让学生知道如何改变并且真的改变了自己

2014数字传媒专业梁伟东的表述是:“学习这门课我的受益匪浅。首先是我怎么做好自己。我懂得了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其次是我第一次制作PPT,……总算做出了一份让大家满意的PPT。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比如坚持,向着完善去努力。” “非常感谢郭老师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去超越自己,我将变得比昨天的自己更加优秀。”“一个人,永远比不上一个团队。”“今后,我努力的目标、方向以及方法都会因为这门课程而改变。”“是这门课,让我学会了合作。是这门课,让我认清了自我。是这门课,让我坚定了未来!”

2014新闻采编与制作1班的林晓庆表明:“在学习中,我也重新规划了自己,不再过以前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日子……经过这些课程后,让我明白了集体的重要性。”

类似的描述还有很多。个别学生,原来经常旷课、不参加班级活动。在项目作业的驱动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开始与同学交流,上课学习各方面都有进步。

“基础”课教材知识体系到学生实践体系的飞跃,是通过建立以做中教、做中学为主要特征的项目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的。它体现了遵循教材与重组教材的结合、基本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因而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2011年4月201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

[2]杨文明.项目教学的内涵与分类[J].语文学刊,2010(7).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5]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社政[2005]9号.

(责任编辑:孙建华)

“创业开物”栏目征稿启事

为及时刊登创业理论(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文化、创业教育等)研究和实践(创新思维、创业思维、创意、微创业、中小企业创业实践等)成果,进一步促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本刊自2015年第1期开设“创业开物”栏目,欢迎广大理论界、教育界及企业界人士积极投稿。

来稿优先审理,一经录用,从优付酬。

2015-10-02

郭水兰(1962-),女,广西荔浦人,教授,硕士。

G712;G718.5

B

1671-4385(2015)05-0095-05

猜你喜欢
基础体系教材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整式”基础巩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五抓五促”夯基础
中国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