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岩精神宣传的有效路径

2015-04-10 17:52黄冬霞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宣传

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试论红岩精神宣传的有效路径

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摘要:文本路径、组织路径、机制路径和实践路径是红岩精神宣传的有效路径。其中,文本路径是宣传的理论基础,通过生成彻底的理论形态、实现理论文本的大众性来实现;组织路径是宣传的重要依托,通过建立素质过硬的宣传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力量、积极构建和谐畅通的宣传平台来实现;机制路径是宣传的长效保障,通过建立制度机制、考评机制、反馈机制来实现;实践路径是宣传的实质诉求,通过联系客观现实、走向生活世界来实现。

关键词:红岩精神;宣传;路径

红岩精神,是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特殊的政治环境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的胜利而形成的一种以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此,新时期我们应立足实践深入宣传、弘扬红岩精神,发挥其指导作用。红岩精神的宣传是红岩精神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认同、力行到被多数人理解、认同、力行的过程。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十分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红岩精神的宣传路径研究的深度还不足。本文以提高红岩精神宣传实效为着眼点,以文本路径、组织路径、机制路径和实践路径为研究突破点,探寻红岩精神宣传的有效路径。

1 文本路径:宣传的理论基础

一种精神能否被大众所接受,取决于这种精神能否反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也就是说这种精神的理论文本本身要符合人们群众的要求,体现其自身的优越性,这是宣传的文本基础。

1.1生成彻底的理论形态

理论的彻底性,是理论魅力的力量源泉。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意思是说,理论能够说服人并不在于理论的深奥,而在于理论的彻底,即理论揭示了事物的根本。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事物的根本就是人民群众具体生活中的道理。理论说服人就是要向人们展示理论中的道理。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时期的人们无法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体验这种精神的价值。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深挖内涵及时代价值,向人们展示红岩精神理论中的现实道理,展示这种精神与人们修身养性、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相通之处,强化红岩精神的影响力,发掘红岩精神的感染力,使其更好地深入人心。

1.2实现理论文本的大众性

理论文本的大众性是理论掌握群众的前提。红岩精神是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与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产物,是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在当今时代,要使这种革命精神被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内化和践行,在文本制作方面就要考虑广大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文化水平、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把精神内容通俗化、具体化,实现理论文本的大众性。

2 组织路径:宣传的重要依托

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工作期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形成的。它在极其恶劣复杂的革命环境产生伟大力量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有序的领导和各位共产党人的爱国、团结、奉献精神。新时期,红岩精神的宣传也应该在自上而下的有序组织中实现。

2.1建立素质过硬的宣传队伍

红岩精神的宣传工作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来落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革命时期形成的红岩精神遇到的如何实现与时代精神更好的融合,如何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集中精力去探索,去研究。他们应该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武装,有红岩精神等民族精神的情感熏陶,有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应该是既能进行红岩精神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才。

2.2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力量

革命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特别重视群众工作路线,还采取了“三化”、“三勤”等策略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红岩精神的宣传仍然离不开人民群众支持与参与。人民群众是宣传的接受主体,也是宣传的主体力量,他们对精神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宣传的效果,而且群众之间容易形成相互感染的效果,形成群体教育的氛围。因此宣传红岩精神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力量。首先,要尊重群众的差异性,重视群众的主体性。人民群众的学历层次、成长经历千差万别,理论需求各不相同。此外,人民群众不是被驯服、被改造的工具,而是与宣传者一样有思想、有灵魂的另一个平等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体性。在红岩精神的宣传过程中,应在意识深处对宣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平等存在给予真正的认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群体教育的热情,使他们自觉成为红岩精神的宣传主体。其次,要注意发挥群众中权威人士的宣传作用。比如在一个村寨里,有些年长者,或者知识丰富,或者经验丰富,说的话、做的事在全村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红岩精神的宣传工作中发挥群众中权威人士的辐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2.3积极构建和谐畅通的宣传平台

红岩精神的宣传需要一定的平台来实现。首先,要畅通宣传者与群众互动的渠道。红岩精神宣传的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理解、内化和践行这种精神,培育民族认同感。这种精神与群众的互动是精神传播的重要前提。宣传的主体双方只有在互动交往中,通过沟通理解,达到对精神意义的共识,才能更好地把精神内化成为理想信念。因此,在宣传过程中,要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协调,畅通互动的渠道,切实搞好“送精神下农村”、“送精神进社区”活动。其次要挖掘红岩精神宣传的社会载体。在宣传的过程中,宣传者需要选择一定的形式如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开展活动,这些形式就是宣传载体。当前,我们要不断挖掘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大众传媒载体等,不断创新宣传的方式,使红岩精神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深入人们生活世界方方面面,实现全方位覆盖,同时通过这些载体的运行机制,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3 机制路径:宣传的长效保障

红岩精神的宣传工作任重道远,不可能立竿见影、毕其功于一役。要确保红岩精神的宣传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有合理的机制和健全的制度作保障。

3.1建立制度机制

制度机制具有政策性、规范性、惯例性等特点,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长期的传递和建构作用,能把理论内化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习惯。红岩精神的宣传需要通过这种制度机制,把精神内化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进而指导人们实践。具体做法是坚持科学的态度,从制度安排上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抓好对宣传工作的执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的督促检查,保证红岩精神宣传机制的有效运转和长期坚持。

3.2建立考评机制

好的考评机制具有导向、激励、调节功能。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考评机制,是红岩精神宣传工作形成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要做到:第一,要把考核评价指标与红岩精神的宣传任务相结合,建立包括人民群众对红岩精神的认知率、认同率和践行率为在内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考核方法力求灵活多样,如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多维性考核,中期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个案结果与整体效应相结合的覆盖性考核等。第三,考评机制要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照顾整体,也要区分层次。

3.3建立反馈机制

反馈是指系统输出的全部或一部分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产生影响的过程。反馈机制,就是反馈的程序和过程,是反馈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时把握红岩精神宣传工作的进程,需要反馈方法,通过一定的反馈机制对红岩精神宣传过程实施控制,才能知道红岩精神宣传工作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轮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宣传者和宣传对象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建立丰富理论读物、关注受众反应、开展理论需求调研等机制,通过反馈及时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疑点和难点,及时总结宣传过程中选题、选材以及语言的针对性、通俗性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不合适的做法,推广成功经验,提高红岩精神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4 实践路径:宣传的实质诉求

红岩精神是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它的时代价值仍然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此外,红岩精神宣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群众了解或知道这种精神的存在,更主要的是要让群众内化它、践行它,宣传的效果就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认同程度、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中。

4.1联系客观现实,检验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

江泽民曾指出:“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2]回溯红岩精神的形成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红岩精神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取得的精神成果,实践是精神生成的最终源泉。因此,红岩精神不能脱离客观现实,成为一种抽象的光环。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弘扬红岩精神,不能就精神谈精神,而是要把其精神体现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之中,把精神的弘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

4.2走向生活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

红岩精神之所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是因为这种精神“不仅对确立全社会的理想目标、决定价值取向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而且对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正确的行为规范都具有积极的榜样和教化作用”[3],这种精神与人们投身革命和建设、修身养性、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通。当今,红岩精神要掌握大众,必须走进人们的生活世界,植根于人们的实践,与人们的主体精神、精神血脉相结合,了解他们的疾苦、诉求,以维护根本利益为原则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红岩精神对生活、对人的疏离,促成红岩精神价值的回归,激起人们对红岩精神的需求,对凛然正气的呼唤,对崇高人格和精神支柱的追寻,确立红岩精神作为精神支柱的一席之位。

红岩精神的宣传是宣传者和接受者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达到意义共识、思想认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上四种路径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本路径是宣传的基础,组织路径是宣传的重要依托,机制路径是宣传的长效保障,实践路径是宣传的实质诉求,这四种路径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红岩精神宣传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江泽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N].人民日报,1998-2-19.

[3]周勇.红岩精神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241.

[4]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黄宏,何事忠.红岩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邓荣华

中图分类号:D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5)02-0012-03

收稿日期:2015-02-13

作者简介:黄冬霞(1987-),女,湖南省郴州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宣传
浅谈基层烟草专卖局“七五”普法法制宣传教育的改进建议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浅析企业如何弘扬劳模精神
电梯售后服务现状与解决方案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计划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