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售后服务现状与解决方案

2016-11-15 10:36汪明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宣传监督

汪明亮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建设,电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与此同时,电梯故障、电梯困人,甚至电梯伤人事件却频频发生,电梯质量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着重探讨分析电梯维保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电梯维保;自监控;宣传;监督

中图分类号: TH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185-2

0 引言

2012年我国共生产52.9万台,与2011年45.7万台相比,同比增长了15.8%与2011年的增幅24%相比,增幅回落了10%。来自中国电梯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电梯销量约为60万台,依然保持了15%的增长幅度,超过预期。随着电梯数量的增加,电梯事故时常发生,电梯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电梯质量靠什么来保证?品牌,制造,还是售后服务?由于电梯的特殊性,无法像家电产品、汽车那样完整装配,并且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保证出厂产品的高可靠性。电梯往往是到用户单位是零部件,需要现场的工人对零部件进行组装完成的。相比一致性和家电、汽车行业相差甚远。因此,电梯行业通常有一个说法,就是“三分靠制造,七分靠售后”而且售后尤其以长期服务的维保服务尤为重要。电梯维保指对电梯各个零部件维修、保养,对运行的电梯部件进行检查、加油、清除积尘、调试安全装置的工作。着重探讨分析电梯维保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存在的问题

1.1 使用单位维保意识不强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的单位(以下简称维保单位)进行维保,并且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保的期限、要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但是使用单位安全和责任意识不够,认为和电梯维保单位签订了合同,就是维保单位的事情了,对于维保单位提出的问题不重视,认为电梯用了好多年,都没出过问题,更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对维保工作放松要求,只要填好维保记录就可以了,应对监管部门检查就可以。这些都会给电梯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2 电梯维保市场混乱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目前电梯维保单位良莠不齐,一般情况下,电梯维保最好由电梯制造厂家或是委托维保单位进行维保,相比小的维保公司来说,制造厂家对电梯各个零部件有完善的设计、测试和完善的产品供应商链,对本厂的电梯产品比较熟悉其特性。而且目前电梯制造厂家的安全、质量、技术管理体系相对完整。对员工的技术培训相比会比较深刻。而现在靠低成本,降低维保费用的一些小维保单位,电梯维保质量根本没有保障。

1.3 维保人员素质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维保单位保养业务广泛,品种繁多,但是专业人员缺乏,于是在社会上找一些社会人员或临时人员进行维保,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应对日常简单的保养服务都非常吃力,根本不熟悉电梯的安全性能,有些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更不要保证电梯的安全。出现了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只有打电话搬“救兵”。

1.4 维保自监控功能梯设计缺失

目前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都相应出台了很多管理措施来规范电梯维保市场,但是真正实施到位的多少?《条例》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维保人员不能定期对电梯进行维保,这个问题很普遍,有的维保人员一个月去一次,有的是去一次填写两次维保记录,有的根本不到现场,有的到了现场就知道加机油,从来不去轿顶和底坑,敷衍了事,用户单位又不懂电梯,被维保单位忽悠一下就对维保进行签字确认了。等出了事故,拿出所有的维保文件、档案都是符合法规的。最后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维护大公司、大集团等群体利益,归结为个人维保不当草草了事。

1.5 电梯救援不及时

《条例》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往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规则》规定:维保单位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修人员及时抵达所维保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往往以上规定这是要求,或是在监督部门检查的时候通过特殊处理才能满足,随着城镇化建设,现在的电梯使用单位距离实际上维保服务点距离还是比较远的,结合现代城市的交通状态和维保服务站的布局,当真正发生故障时。除非电梯维保人员的配上110或是119的专车才能满足要求。

2 解决方案

2.1 加强电梯法制法规的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大力宣传国家制定的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使用单位的安全意识,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制定和完善电梯的使用、维修、保养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加强重视电梯的维保工作。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学习电梯的基本专业知识以及维保知识,了解电梯工作原理,乘梯人员熟知国家规定的维保要求,对于无安全使用证和超期未维保的电梯进行举报,同时理解日常电梯的保养工作。见到维保人员少说电梯“电梯又坏了”,要清楚地知道电梯是和汽车一样的,需要定期保养的。

2.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加强对维保单位管理

对提维保单位的资质状况、人员状况和维保设备状况登记在案。定期对维保单位进行技术能力检验,如电梯的技术资料管理、维保人员的读图能力、配件供应等等进行抽检。严厉打击技术人员挂靠现象,日常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少的维保单位,主管部门还要制定维保行业的维保收费标准,统一规范维保费用,杜绝维保单位为拉业务恶性降低价格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维保市场。

2.3 增加电梯维保自监控功能

每月两次对电梯进行月维保,每个季度、半年、一年进行全面的维保,认真填写维保记录,发现电梯故障立刻解决。现在一些大的维保单位都实行了电梯维保信息化,维保人员每次进行维保,保证电梯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去保养一次,而且保养时间也是受监控的。把这是维保思路植入控制系统,让电梯控制系统自我监控,一旦未按要求进行操作,电梯自动报警。报警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仍未保养的,电梯自动停止,等待维保。如果有网络条件的话,自动报警至电梯制造厂家,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未定期保养的问题。同时制造厂家有效监控代理商、分公司的电梯维保质量。

2.4 加强产品一致性与新梯时检查

在电梯制造厂家,往往对配置的安全部件、主要部件都会做很多的匹配性测试,使其各个部件在相互兼容。这样整机就比较安全、可靠。但是到了后期维保,发生零部件的损坏需要更换时,个别公司就更换零部件型号的更改,在匹配上会有比较大的下降。甚至有些改造的项目当作普通的维修来操作,安全部件更换不换铭牌的来欺骗电梯检验人员。

对于使用单位,应该清楚地知道维保单位的服务地点,是否满足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要求。建议规定使用单位与维保服务点距离和人均台量相结合,与实际的交通工具评估满足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要求。满足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演习制度。专人负责电梯困人的救援,保持电梯内对外报警装置有效,以便困人时和电梯里人员沟通;对于维保单位,也要制定有效的救援预案和应急措施,派人24小时接听电话,接到困人报警电话,立刻组织专门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及时的就出被困人员。维保单位还应和使用单位配合,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救援演练,这样才能在紧要的时候就出被困的人员,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刘晓.浅析电梯维保服务之现状与前景[J].电梯之家,2013(10).

猜你喜欢
宣传监督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