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5-04-10 16:16李荣江,高胜利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开放性大学生

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李荣江,高胜利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立足于耗散结构理论视域,高校应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缺乏多边互动、囿于单一呆板、忽视实践教育等问题与不足,采取加强协调互动、创新课堂教育、丰富道德实践等措施,积极构建非平衡态的、非线性作用的、开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放性;非平衡态;非线性作用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8.02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新常态、新时期和新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亟需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耗散结构理论作为系统论的一个分支,它主要讨论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条件、机制和规律。耗散结构理论是一种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是普适性理论,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科学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显得非常必要。

一、耗散结构理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一种相对于平衡结构理论的系统理论。196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伊里亚·普里高津第一次提出了这一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以在远离平衡态的区域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由于维持这种结构需要消耗物质和能量,所以叫做耗散结构。它具有三个特点:(1)系统的开放性及远离平衡态;(2)涨落导致系统结构变化;(3)非线性相互作用。

(二)耗散结构理论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由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等三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开放性。开放性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重要前提。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理论阅读、亲身体验、社会见闻等多种方式,显性或隐性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与外界随时进行理论、知识等信息沟通。(2)远离平衡态。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渴求获得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心理处于急剧变化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3)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关键。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教育对象和整个教育过程。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将外在的教育内容与活动内化为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确保教育效果的关键。教育环境则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教育者、教育对象始终产生影响。总之,三个基本因素呈非线性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交互性。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教育对象之间随时存在信息交换;同时,教育环境时刻向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传递某种信息,进而影响着教育过程及教育效果,教育对象、教育者也反作用于教育环境,并对教育环境进行改造。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封闭下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多边互动

物质、信息和能量不断引入系统,新引进的负熵流抵消原正熵产生的不确定性,系统才会从无序变为有序。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多边互动不够,开放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校园是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社会作为其未来的走向,对其思想道德的建立、形成和固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理论化,极少与社会现实联系,更缺乏道德实践,学校教育更多的表现为自我封闭,自说自话,不利于多元化的教育。

(二)静态平衡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囿于单一呆板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管理是辅助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系,处于“平衡态或近似平衡态”。主要表现在:思政课使用统一教材,学科特色、地域特色不明显;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较多地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灌输,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学生的参与度不足,主体作用不显著;教育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偏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无法反映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真实水平,无法反映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努力程度,更缺乏对学生群体及个体存在问题的考量,不能较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学生管理同样存在用单一的道德说教、教育训导和学生活动代替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存在教育方法陈旧、考察方式单一等问题。而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打破静态平衡,在非平衡态才能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走向更高级的结构。

(三)线性作用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实践教育

耗散结构系统内部各要素不是各种单一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形成的整体效应。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线性联系,缺乏能激发学生产生“顿悟”或“涌现”的方法与内容,表现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忽视了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更缺失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由于理论的说教与现实生活距离较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燃点”,无法产生复杂的协同作用和相乘效应,不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内化为道德习惯,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协调道德教育的子系统互动,强化开放性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是一项涉及学校各部门、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同频共振;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取得家长的协助与配合,弥补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缺位;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不仅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自觉增加社会元素的内容与比重,更要让学生主动走进社会、深入了解社会,通过外界环境及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中接受教育、强化实践。

(二)创新课堂道德教育,达到非平衡态

非平衡性是高效思想道德课堂教育的显著特征。高校要对传统的思政课模式进行改革,实现由重理论教育向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的转变;实现教育内容与时代不同步性向与时代同步性转变。一要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在认真落实国家指定的思想道德课程的同时,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学校具体实际,组织专家、学者自主开发具有特色、内涵丰富的校本课程,弥补国家指定教材的不足,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二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避免单纯的说教、灌输,积极采取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交锋、观念碰撞,开阔学生思维,增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互,拓宽信息来源,抵消原正熵值的作用。三要着力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辩证分析、理性思考、科学认识,并适时进行释疑解惑,进而帮助学生将这些现实关切转化为学习动力。

(三)丰富道德教育实践方式,注重非线性相互作用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非线性系统。调节好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等各要素,对于教育效果的好坏优劣至关重要,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发挥好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通过军训、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形式,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要开展助教助研、“三下乡”、勤工俭学等活动,让所学的专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这样,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又可以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砥砺道德品质,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习惯,达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真正实现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抽象教育与直观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二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健康的思想文化可以造就一个个性鲜明、品学兼优、情趣优雅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可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可通过组织先进事迹报告、评选表彰先进集体、优秀个人,激发学生创优争先、见贤思齐的思想;可通过校史校情教育、成功校友事迹宣传,强化学生爱校、护校意识;可通过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三要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党团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帮助青年成为“四有”公民;要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思想道德建设和遵守党的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优秀共青团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榜样效应,带动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总之,从耗散结构理论视域,观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要不断改革、创新,以求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崧.耗散结构论的理论价值及方法论意义探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6):72-74.

[2]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郝红.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成功,2012(9):28-30.

[4]李丽.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90-92.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Li Rongjiang,Gao Shengli

(FenyangCollege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Fenyang032200,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 complex system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innovate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enrich mor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rising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n open system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ith non-equilibrium and nonlinear function activel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the education.

[Key words]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openness;non-equilibrium;nonlinear function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开放性大学生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