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来袭:中国高等教育方式大变革

2015-04-10 15:39赵双叶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程课堂

赵双叶

(成都师范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0)



慕课来袭:中国高等教育方式大变革

赵双叶

(成都师范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0)

慕课来袭,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授课方式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灵活的自主学习空间,促使传统教育方式必然走向变革。在慕课中国化的过程中,存在教师分化、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教学管理机制缺失、对学生的辅导难度增加等问题。中国高等教育方式只有在积极接受慕课先进教育方式的同时,适时调整自身的办学管理机制,才能和谐发展。

慕课; 高等教育; 教育方式; 变革

“慕课”是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方式,全称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英文“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MOOC的音译。它不同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办的远程教育,也不同于2000年的教学视频网上公开课,更不同于学习软件。慕课与传统的在教室接受教育的固定学习模式不同的是,它依托网络,只要想学习,不受地域和学习人数的限制,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场所,就可以学到世界一流大师的知识与技能、观点和心得,不分国界、学校、人种,学习者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这种新事物的出现,如同在世界教育领域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中国的教育也感受到了这一强烈的冲击波。有学者曾预测:“2013年如果中国高校也能采取行动赶上这趟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高铁,今后一代大学的景象会有不同。”[1]慕课,可以长足发展下去吗,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何种影响,今后的教学工作如何进行,大学如何办,都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慕课模式与中国教育变革

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慕课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球教育界,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慕课模式的授课,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播撒到渴望接受教育的大量人群之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1.优质资源共享

网络让人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学习、购物、娱乐,天下大事,尽收眼底,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学习环境改善的同时,教学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课堂授课有局限性,有时,学生为了一堂心仪的课程,用尽心思到教室抢占座位。如果分身乏术而耽搁错过了精彩的课程,难免惋惜。一节精英课程,选修的人很多,课堂所容纳的人数有限,而且,一次性的课堂讲授特点,无法让更多的人共享,许多学生只能“望课兴叹” 。

网络时代这种憾事再也不会发生,优质教育资源从网络上比较容易得到,学生不用在等待中浪费时间,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网络上选择自己欣赏的课程,诸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名师所开的精彩视频课,这些视频用较少的投资或免费就能从网络上获得,学生接受课程时的选择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实现教育公平,努力让人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人类追求的终极教育目标。优质的教育,不应该是垄断资源,也不应该是某一群人独享的特权,而是要将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播撒到地球的每个角落。慕课的出现,就为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搭建了一个平台。目前我国的一流大学较少,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用慕课教学,无论就读的学校层次如何,都可以接受平等的、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慕课,是知识的无国界、学者无贫富的高层次的教育资源共享。

2.授课方式改变

教育的目的是传播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为时代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且是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室里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一门课,一位教师或教同一门课的若干教师,在班级里苦口婆心地讲解,确实有其优势,但与慕课相比,这是一种低效率、显单调的教学方式。慕课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

首先,教师在教室授课,受教育人数的确定性与慕课可以接纳无限的听课人数是无法比拟的。

其次,学生一旦师从某个教师,便很难再有选择的可能。教师口干舌燥的重复,必然会厌倦、麻木,学生对教学不感兴趣便会有排斥心理甚至产生逃课行为,这样课堂讲授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此种教学形式,从西学东渐,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世纪,应该要有创新突破。

如今,慕课的到来,这种情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在家或摄影棚里可以把授课视频录制完毕,然后经过专家审核通过,把优质课程放在网络上,即可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心仪的课程进行学习。为了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扩展其社会视野,还可以开设一些介绍成功人士经历、经验的课程,增强慕课的知识性和社会性。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就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2]。慕课这种没有教室的课堂,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更为宽阔的空间,这种教学形式的出现,让传统的教室授课显得相对狭小,慕课给学生开创了一个新奇的学习环境。

3.教学质量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外乎两点,一是精湛的教学艺术,二是渊博的学术知识。

慕课,就是网络大晒课,是无需发令的教学大竞赛。慕课的授课方式迫使教师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只有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传授新颖的知识技能,才能让学生有浓厚的参与兴趣,有较丰厚的收获。这就迫使教师竭尽全力备课,争取多出精品课程。而那些照本宣科、知识含量低的课堂教学,价值不高的课程将被摒弃,最后被网络课堂淘汰。只有受到学生肯定的精品课程才能被保留下来。“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这种知识要么本身必须是新知识,要么必须是在新时代新世界里的某种创新的运用。”[3]146

教师要想加入慕课队伍,就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经常参加学术进修,加强与同行、专家的交流,获取更多的前沿信息。

有教师对高质量的教学追求,势必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有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学生一定会潜心以学。正如陶行知言,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随着慕课的普及,教学质量也将迅速提高。

4.自主学习灵活

现时的学习模式,每一学期的甚至于每月每天的教学计划,都要由学校来安排,学生只有依照学校的安排,被动地接受预先安排的课程,就像手握方向盘的客车司机带着乘客按他人选择的行车路线向前走。遵从这种学习计划,学习者主动性欠缺,学什么,学多少,用多少时间,不能自主决定,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与发展。

慕课的到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选择自己仰慕的教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恰当确定学习进度,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最佳动力,也是最持久的动力。

摆脱了相对刻板的教室上课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勤奋者连零星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吴晗在《学习集》中说:“掌握所有空闲的时间加以妥善利用,一天即使学习一小时,一年就积累365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想成事业,必须珍惜时间。”华罗庚也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4]

慕课课程可以反复使用、不受场地限制。学生有听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下载视频,反复观看,直到学会为止。

慕课课堂,可以随时陪伴着每一个学习者,正是这种灵活机动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机动灵活地学习,个性化地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正是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二、慕课中国化与教育转型的疑虑

慕课,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学校和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并非完美无缺,慕课挑战传统课堂教学,伴之而来也有不少问题。慕课开启,大量教师失语、互动性差,本来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现在却是闻声不见两重天,教学评价激励机制缺失,对学生的辅导难度增加、明显滞后等。这一新事物的不足之处,尚需通过改革来弥补。

1.教师队伍分化

如果学生都在网上学习慕课的课程,势必节约大量的教师资源,这是否意味着大批教师在失语状态下将走向转岗,他们的出路何在?

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即便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是否会出现,长时间所形成的庞大教师队伍将要瓦解,只能让少数的精英独占的状况?面对慕课,是否会让大批教师失语?如此,这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教师失语或转岗,还需要我们对现在的教育组织结构再思考,进而做出确切的回答。

或许,问题也不是这样简单,慕课也会让大量的教师转入辅导的队伍,慕课为授课教师建立一个展示的平台,或许会造就一批辅导的英才。

2.互动教学弱化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面对面为学生授课,他们可以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情况,或延伸教学,或浅读教材,适时调控教学进度。还可以认真听取学生的提问,当堂为其答疑解惑,不让学生带着疑惑走出教室。在这种学习环境里,师生之间可以充分互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如果从教学论的观点来表征他,首先就是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主体,是这个经验的载体。由他构建教育实际,通过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切。教学本身要靠这个主观设计并实施的活动而展开为客观过程。可以说,教师同时既是整个教学全部合作活动的主体,也是讲课的主体,亦即只是组成教学过程结构的那许多种活动中的一种主体。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这种职能上和地位上的双重性,是由他的活动本质决定的[5]。”

慕课时代,由于学生面对的是虚拟的网络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有疑问,也不能发话探讨,教师也无法直接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判,只能课后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交流。这种交流方式的滞后,必然对教学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不能及时地答疑解惑,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

3.管理机制淡化

上好一堂短短45分钟的课,并非易事,教师背后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站在学术前沿。而制作一个成功的新课程,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

现时的教学管理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慕课空间是少数精英施展才华的天地,是超越学校的教学活动,而慕课教师的评价激励由谁来管理?如果单靠教师的自觉奉献精神,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久而久之,慕课的质量也许会打折扣。

学生的学习又怎样管理?如果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去选慕课,那么这种没有围墙的学习,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学生学习进度的不一致性,从师的分散性,那么,学生的学分考核怎样进行?没有权威的考评机制,不能正确考评学分,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优质的课堂也将形同虚设。

建立一套和慕课相匹配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是必须的,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

4.教学辅导僵化

课堂教学,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

传统课堂上,学生随时向教师反馈问题,教师不断地调整讲课思路,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利用授课的剩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许多问题在课堂上就可及时解决,不会把问题留在课后。即便课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请教。

慕课模式,对学生的辅导实则无法进行。数量不定的学生同时选择一门课程,有了疑问,无法面对面与教师直接沟通,只能借助现代化通讯手段,但由于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一一回复,辅导是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难题。

传统教学,教师在学生身边,且能及时走进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学习毕竟是持久而又艰苦的劳动,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还要担负学生的心理辅导任务,让学生从慕课的虚拟环境中走出来,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奋斗,能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教育的温暖,而不至于自暴自弃,放弃学业。所以,今天的大学教育,不可能成为单纯的网校。

结语

慕课的到来不可抗拒,慕课的中国化又让传统课堂教学失语,这是一种新生事物,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慕课的出现,面临诸多争议,也抛给教育界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是我们今后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慕课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学生还有必要去学校接受教育吗,教学是否可以用慕课来代替,大学是否会关门倒闭,这是慕课到来后人们都在思考且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所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目标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3]49,而“教育在它的历史上从来不是只管发展知识能力的,学校总是要监督它们的学生的生活方式,并试图对他们的性格和一般发展产生影响。”[6]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承载一种强大的精神,是人类智慧传承的驿站。所以,笔者认为,大学不会关闭,肯定在办学形式上要有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慕课到来,看似是一场课堂教学的大变革,随之而来的却是整个教育结构的大变革。如前文所述,学生面临学习的选择,教师要对这一职业进行重新思考,教学管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布局配套,这是一项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下功夫来建立和完善。

总之,慕课时代,教育的投入成本大大降低,让人人都能够平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有所改变,慕课开辟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

[1] 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 [N].中国青年报,2013-05-23(3).

[2] 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N].人民日报, 2013-10-02(1).

[3]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M].北京:三联书店,2002.

[4]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璀璨群星:科协人物采访录·上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65.

[5] 沃·维·克拉耶夫斯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基础 [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195.

[6] W·F·康内尔.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8.

责任编辑:张文革

MOOCs and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s in China

ZHAO Shuang-y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Norm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The MOOCs yield a huge impact up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modes.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OCs in China, the teachers differ in understanding, classes being short of interactivity, teaching management inefficient, and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increasing in extracurricular coaching. Consequently,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new education methods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OC; higher education; mode; change

2014-05-16

赵双叶(1979-),女,河南南阳人,成都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及教育史.

1009-4873(2015)01-0038-04

G642.0

A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