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把握的基本问题

2015-04-10 15:39韩淑香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党管人才资源人才队伍

韩淑香

(中共中央党校 党的建设教研部,北京 100091)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把握的基本问题

韩淑香

(中共中央党校 党的建设教研部,北京 100091)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部署,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必须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和依法管理人才这“三大关系”,以系统的人才工程建设为基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强国; 三大关系; 人才工程建设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通过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使人才素质得到提高、结构得到优化、潜力得到挖掘、活力得到激发、价值得到实现,进而使我国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源源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最终实现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在看到人才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人才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审时度势,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确保人才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前提: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1]这为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对人才的管理体现在对人才发展全局的统领上,把分散的人才通过党管人才体制统一协调在一起,同时调动社会各界助力人才发展,以形成人才发展的整体效应。党管人才还体现在增强人才的凝聚力上,没有党对人才的统一管理,人才资源将成为一盘散沙,不能形成人才发展、创新的制度合力。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而不是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更不是用条条框框束缚人才,使人才失去发展空间。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2]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必须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一)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才成长规律是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本质联系的归纳与概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就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违背人才成长规律,人才的成长就会受阻,就难以培养出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成长规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时效性。因此,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这个规律,严格按人才规律办事,增强各项决策和工作的科学性,防止人才工作上的主观随意性。各类人才成长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党对人才的管理不能统一模式,而要协调各方,对人才实施分类管理。首先,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是六支各具特色的人才队伍,成长过程各有其规律,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研究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以及评价、鉴定规则。其次,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才,其成长也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和使用人才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要积极探索和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要求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传统的人才培养、使用、配置、激励、评价、保障等方面的机制,打破地区、行业、身份、体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开发和使用,才能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二)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

人才资源配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的分配比例及使用状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政干预,即“有形之手”;另一方面则是人才市场机制,即“无形之手”。

党管人才不是党代替市场来配置人才资源,而是要突出党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大局和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才是生产要素,是第一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受市场机制的制约,才能得到优化配置。人才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机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从而达到最佳配置状态。当然,市场机制也存在缺陷,如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常常导致“市场失灵”,这给市场行为主体带来风险,也会破坏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要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就必须把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三)处理好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

党管人才不是实现“人治”,而是要实现“法治”, 逐步做到在人才工作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基础上,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法律法规,努力实现人才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1.加快人才立法进程

法制建设是当前人才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建立健全涵盖国家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人才法律法规,使党对人才的管理有法可依。

2.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和驱动力,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和吸引力。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不仅难以发现、培养人才,也不容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还可能使人才流失。党管人才,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优化法治环境, 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3.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监督检查,强化人才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当前,一些人事部门重制定、轻执行、淡监督的倾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管理人才工作中,习惯以行政手段沟通协调,依法管理意识较弱,因此,要建立一支知法、守法、执法、护法的党政干部队伍,为实现党对人才的依法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四)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体制机制

要处理好以上三大关系,从根本上讲,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适应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推进依法管理人才的体制机制,这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只有健全和完善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

1.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即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等。

二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三是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研究制定人才开发促进办法和终身学习、工资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人才和用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2.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教育与培训是人才资源培养和开发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要始终把人才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坚决防止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把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国内培养与出国培训、理论培养与实践锻炼、技能提升与道德锤炼结合起来,建立起覆盖面广、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确立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手段。首先要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和职业的特点,制定分类分层的人才评价序列。其次,要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努力发挥社会化人才评价机构的作用,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再次,要将我国的考核方法与国外人才测评技术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人才特点的测评体系。

三是完善人才竞争选拔机制。要提高竞争性选拔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扩大选拔范围和层次,创新优化选拔方式,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制度配套措施。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充分施展才能、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是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要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 ;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的政策,鼓励人才到基层实现人生价值。

五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符合各类人才特点、体现工作业绩、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其次要建立以政府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最后要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福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福利货币化,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

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系统的人才工程建设

以人才工程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工作的一种方式,是我国打造人才优势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的要求,这一要求充分考虑了人才发展的全局,既突出人才发展的战略重点,又统筹人才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培养国内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并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系统的人才工程将为建设人才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重大人才工程是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主要指针对重要的、阶段性的人才工作和任务,用工程化的运作模式加以推进,在充分整合有限资金和资源的基础上,实行重点投入,以实现人才资源效益和人才工作成效的最大化,从而带动和促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要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

2010年6月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新华社授权全文播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其内容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例如,深入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紧缺人才,重点引进世界顶尖人才;全面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万人计划”,严格遴选、科学培养、塑造品牌,加快形成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规划等。实施这些工程必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能够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对人才自身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国人才竞争力逐步进入世界前列具有重大意义。

充分发挥重大人才工程对经济社会的创新、示范和引领作用,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针对工程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等特点,各部门要深入沟通协调,成立部际协调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密切配合、协调高效的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各工程完成目标任务。建立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查检查,确保工程实施质量。最后,要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上下结合、整体推进的人才资源开发格局。

(二)重视实用人才培养

重视实用人才培养,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4]由于实用人才紧跟经济发展,直接服务经济建设,因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人才工程建设永恒的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现有的实用型人才队伍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用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实用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实用人才来源于基层,成长于基层,施展才能于基层,要把人才工作的目光投向基层,将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基层,充分体现“以用为本”的人才理念。实践证明,重视实用人才培养,有利于调动农村及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党的组织部门牵头,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把实用人才培养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融入经济工作之中,就会涌现出一大批“能人” “土专家” “田博士”,从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真正体现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的人才理念。

(三)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既要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又要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立足国内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重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国人才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海外人才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是引进重点,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引进各领域拔尖人才,特别要引进掌握关键技术、带动新兴科学和产业发展所亟需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物。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区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

总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科学处理党管人才原则与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依法管理人才,调动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人才系统工程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切实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最终实现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1]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 [EB/OL].(2014-05-13) [2014-07-28]. http://www.fqzzb.gov.cn/list/look.asp?id1=23341.

[2] 曾庆红.关于党的建设工作: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588.

[3]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教程 [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238.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

责任编辑:张文革

Two basic questions of building a strong educational country

HAN Shu-xiang

(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 100091, China)

Building a strong educational country is a top priority of the state strategy to ensur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new stag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urges a promotion of a big country to powerful one with education. Hence, the paper accounts on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market resources, and rule by law. The purpose is to build a complet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the sake of social development.

strong educational country; three relations; construction of personnel project

2014-12-10

韩淑香(1980-),女,河北唐山人,中共中央党校2012 级党的建设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研究.

1009-4873(2015)01-0025-04

C96

A

猜你喜欢
党管人才资源人才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声音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