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执政智慧

2015-04-10 15:39史进平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柏坡智慧

史进平

(西柏坡纪念馆 研究部,河北 平山 050411)



谦虚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执政智慧

史进平

(西柏坡纪念馆 研究部,河北 平山 050411)

谦虚谨慎的态度,贯穿于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整个革命实践活动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体现了“德高为范”的人格智慧;对民主人士虚怀若谷,体现了“谦尊而光”的民主智慧;虚心听取下属意见,体现了“从谏如流”的决策智慧;勇于承认不足,体现了“不拒细流”的学习智慧;在胜利面前力戒骄傲,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智慧。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谦虚已升华为一种伟大的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毛泽东; 谦虚; 智慧; 西柏坡时期

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良好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柏坡时期,面对中国共产党即将担负全面执政的历史使命,毛泽东通过自己的践行,把谦虚的美德演绎成一种崇高的执政智慧,以“谦虚谨慎”的态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他以“谦受益”的态度告诫和教诲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新本领,掌握新知识,准备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他要求大家在胜利面前力戒骄傲,警惕腐败,为大家树立了光辉典范。在西柏坡短短十个月的时间,毛泽东谦虚的品格已升华为一种伟大的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一、严格要求自己——“德高为范”的人格智慧

毛泽东深知“满招损,谦受益”“人道恶盈而好谦”的道理,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深谙旗帜对于一个政党的重要性和号召力,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即将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关键时刻,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谦虚地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1948年8月华北大学成立之时,校长吴玉章致电党中央,表示想在学校成立典礼上提出“主要的要学习毛泽东主义”。对此,毛泽东格外谨慎,很快就做出了回复,指出:“现在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因此不能说毛泽东主义,不是什么‘主要的要学习毛泽东主义’,而是必须号召学生们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1]395-396“有些同志在刊物上将我的名字和马恩列斯并列,说什么‘马、恩、列、斯、毛’也是错误的。你的说法和后一说法一样,都是不符合实际的,是无益有害的,必须坚决反对这样说。”[1]396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指示工作人员把会场上原与马恩列斯并列的毛泽东、朱德画像摘下来。对此,毛泽东向党内同志解释说:“如果并列起来一提,就似乎我们自己有了一切,似乎主义就是我,而请马、恩、列、斯来做陪客。我们请他们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1]947他还说:“如再搞一个主义,那末世界上就有了几个主义,这对革命不利,我们还是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店好。”[1]948那次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全会立下了六条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鼓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毛泽东的谦虚还体现在对人民币的设计上。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设计人民币。设计票版时,设计者把毛泽东像作为主图绘制在人民币上。当票版报请中央审查时,毛泽东提出,自己是党的主席,还不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头像不合适。为此,票面设计最终以反映解放区生产建设的图案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向已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请示,人民币上是否可以印主席头像的问题,毛泽东又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当上了,但当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已作了决议,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歌功颂德,防止滋生骄傲自大、以功臣自居的现象。因此,现在也不能印我的像。”[2]这时,南汉宸才理解了毛主席拒绝把自己的像印在人民币上的真正原因。

毛泽东在西柏坡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故事,被后世所传颂、倡导和推崇。这种以谦虚的态度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智慧,至今仍闪烁着启迪后人的火花。

二、对民主人士虚怀若谷——“谦尊而光”的民主智慧

毛泽东不仅严格自律,在待人方面更是虚怀若谷,展现出一位伟人的谦虚情怀。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226,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由此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在西柏坡,党中央已经着手筹划召集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在西柏坡的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国内代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各个民主党派,这些党派的领导人都是国内各个领域的精英,在当时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毛泽东考虑到建国伟业需要得到他们的大力拥护与支持,特意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不论在地方上或部队里,都应该注意这一条,对党外人士也是一样。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1]953为得到他们的支持,毛泽东虚怀若谷,展现了一个伟人海纳百川的胸襟。为团结最大多数人民,吸取国民党失败的教训,毛泽东谦虚备至,亲自写信、起草电报,征求许多知名民主人士的意见,邀请他们到解放区共商国是。1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信香港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和民盟负责人沈钧儒,信中写道:“弟已拟了一个草案,另件奉陈,以上诸点是否适当,敬请二兄详加考虑,予以指教。”[1]228在给陈嘉庚的信中说:“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硕望,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1]852在给司徒美堂先生信中说:“至盼先生摒档公务早日回国,莅临解放区参加会议。”[1]852对于这些民主人士,毛泽东用了几个极为谦逊的词,如“弟”“予以指教”“并祈赐复”“至盼”等,谦虚之情跃然纸上。1949年1月21日,毛泽东与周恩来联名电邀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电文言辞更为恳切:“庆龄先生: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1]8471949年6月,毛泽东再次诚邀宋庆龄,写道:“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匆却为盼!”[3]信中的谦词——“违教”“仰望”“趋前致候”“敬希命驾”“就近请教”“至祈匆却为盼”等,字字彰显出毛泽东为人的谦恭和对革命事业的孜孜以求。

民主人士到达解放区东北的哈尔滨和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李家庄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去电问候,并在百忙中多次抽出时间会见他们,与他们亲切交谈,认真听取、虚心接纳他们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平津解放后,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中心转到了北平。中央专门派林伯渠同志从西柏坡前往沈阳,迎接从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民主人士汇集北平后,中央又电告北平专门召开一次欢迎大会。共产党人的这种博大胸襟和谦虚品格,令民主人士备受感动,赢得了广泛的钦敬和赞誉。毛泽东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胸怀打动了民主人士,民主人士纷纷北上,一时间出现了众星拱北、万水朝东的大好形势。

三、虚心听取下属意见—— “从谏如流”的决策智慧

古人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从谏如流,不仅体现着一个伟人的胸怀,更会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与国民党决定中国两种命运的战略决战,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毛泽东曾经指出:“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各中央局、各前委处理问题的时候,除军事情况紧急和事情已经弄清楚者外,都应该这样办。这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而只会增加自己的威信。”[1]952毛泽东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适时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尤其在重大问题上注意发挥党内民主,虚心倾听下面的意见,从而保证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决策。1948年,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后,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接到中央电报,决定由他担任统帅,分十万兵南渡长江。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过江后无后方,不利于作战,建议不过江,先在中原地区打大仗。于是,他根据对中原战争形势和全国军事形势的科学分析,连续三次致电中央,提出了改变中原战局的构想及作战和建军方面的建议,提出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歼灭战。毛泽东接到粟裕电报后给予高度重视,在城南庄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重要议题就是研究“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在会上,毛泽东虚心地听取粟裕的汇报,认为他的意见符合全国和中原战场的实际情况,于是果断终止原先决定的渡江南进计划,改为继续留在中原作战。这个决策对于我军集中兵力消灭江北的敌人,最终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毛泽东接受粟裕建议不渡江南下的故事广为流传,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从战争实际和全局出发,认真思考,虚心接受下级将领意见的风范,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谏如流的宽广胸怀。

四、勇于承认不足—— “不拒细流”的学习智慧

知不足,然后能进。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随着中国革命局势的胜利发展,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人断言:共产党能打得了天下,治理不了天下。因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确实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接收后的城市如何管理,进入城市后依靠谁,各方面的人才哪里来,城市政策如何制定,等等。此时,如何破解党内干部的“本领恐慌”成了毛泽东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是共产党进入城市全面执政后能否顺利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

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对新中国建设的国情进行了最初的基础分析,提出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明确了进城后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933但是建设新中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党同志必须善于学经济、学技术、学管理,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为此,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党内各种人才的欠缺,所以中央在筹备七届二中全会之时,就安排西柏坡中央政策研究室编选了1948年以来党的重要文件、政策,汇集成册,将其作为会议资料,发给每位与会代表。同时,他向党内干部推荐了《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等12本书。在总结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1]948在会上,毛泽东还在报告中强调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1]927毛泽东的这些做法,不仅强调学习,而且指出了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即学习马列,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向社会各个方面包括下级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这对于即将进城的党员干部破解本领恐慌,打破帝国主义“共产党能够打天下,不能治理天下” 的断言,提高党的执政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在胜利面前力戒骄傲—— “居安思危”的忧患智慧

毛泽东深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我们党有过骄傲自满、居功自傲而导致失败的惨痛教训。他在《学习和时局》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4]正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以往惨痛教训的基础上,为避免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而提出了“胜不骄”的告诫。

当时,由于胜利即将来临、队伍急剧扩大等原因,党内、军内开始逐渐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思想情绪。有的人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思想抬头,脱离群众,自以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的人小资产阶级思想萌生,缺乏组织纪律性,自由散漫;有的人骄傲自满情绪日益严重,以为革命成功了,老子天下第一,打江山就要坐江山;有的人受小农意识影响,小富即安,得过且过,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有的人剥削阶级思想作祟,凭借地位和职权勒索强征,盗卖公物,贪污受贿。这些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郑重地向全党同志敲响警钟,告诫大家警惕骄傲自满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的捧场和糖衣炮弹的攻击,要求同志们“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33。毛泽东的论述意在说明,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骄傲的情绪,党的事业就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甚至会失败;只有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党才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谦虚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谋略,更是一种智慧。从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谦虚风范可以看出,“谦虚”,蕴涵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开拓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走向执政地位的新视野和新境界。正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这种优良作风的带动下,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踏上了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1] 中央档案馆,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档案 [G].北京:中央档案出版社,2012.

[2] 河北省党史研究室.毛泽东与河北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4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 [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98.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47.

责任编辑:刘 澍

On the administrative wisdom of Mao Zedong in Xibaipo

SHI Jin-ping

(Department of Research, Xibaipo Memorial Hall, Pingshan, Hebei 050411, China)

As a principal leader of CPC, Mao Zedong demonstrates his administrative wisdom of modesty and prudence in Xibaipo, setting an example with venerable morals and an open mind for the opinions of the democratic activists. He collects all the suggestions and advises,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shortcomings, and restraining from feeling conceited after military victories. All this helps with his capability as political wisdom to govern the state that is on the due progress.

Mao Zedong; modesty; wisdom; Xibaipo period

2014-07-09

史进平(1972-),女,河北平山人,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1009-4873(2015)01-0001-04

A48

A

猜你喜欢
西柏坡智慧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与分析
有智慧的羊
风雨西柏坡行
智慧派
走进西柏坡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