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论文结构式摘要的精细加工探讨

2015-04-10 15:10孙立杰徐州医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22100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孙立杰,郭 昊(徐州医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徐州 221002)



医学科研论文结构式摘要的精细加工探讨

孙立杰,郭 昊
(徐州医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徐州 221002)

摘 要:分析摘要定义的内涵,提炼反映摘要规范撰写要求的关键词,解析关键词的意义,结合实例分析结构式摘要精细加工的要点和编辑技术,探讨提高医学科研论文结构式摘要编辑加工质量的技术与方法,进一步提高摘要的编辑加工质量。“重要内容”“定量或定性信息”“因文而异”是摘要内容精细加工的三个着重点,“目的”写作要注意区分研究的技术结果与研究意图;“方法”写作要尽量全面,注意涵盖总体的研究方案和具体的技术手段;“结果”的加工要有所取舍,注意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不同描述,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信息。掌握摘要写作的核心要求,合理运用编辑技术,内容的编辑加工因文而异,有利于我们提高摘要的编辑加工质量。 作为论文正文的精练概括,其性质决定了摘要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导读作用,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引导、方便读者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筛选感兴趣、具有所需信息的文章。初筛看文题,细筛看摘要,精读看全文。从人们检索、阅读文献时的习惯来看,摘要影响了读者对文献学术质量、阅读兴趣的认知,进一步决定了是否需要查找、阅读全文。不难看出,摘要的阅读概率要比论文本身高得多。因此,摘要的内容和编写质量对反映文献的学术质量和提高文献的可读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定量信息一般指的是指标数据及统计学数据,定性信息多为阴阳定性、趋势描述及统计学描述,多集中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如果一项研究实验设计复杂,观察指标多,时点多,统计比较层次多,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表述,往往会占用较多的版面。繁杂的数据会扰乱结构层次和语义表达,影响读者的阅读,不利于信息理解和接收,甚至会引起读者的阅读抵抗情绪。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液用于小儿体外循环术的可行性。方法以库血为对照,与6%羟乙基淀粉进行对比研究。40例小儿随机分为输库血组(SBT组)、6%羟乙基淀粉组(HES组),每组20例;观察术前、心肺转流15 min、返回ICU、术后48 h各时点小儿血细胞比容、血浆总蛋白、血浆电介质、血小板计数、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气的变化。结果…… 目的……方法……结果右侧磨牙入路经口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31±10)s]较左侧磨牙入路[(22±11)s]明显延长(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BP 和RPP均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的HR明显升高(P<0.05),且HR增快持续时间为1 min~3 min。与麻醉诱导后比较,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的BP、HR和RPP明显升高(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SR组即刻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较SL组明显升高(P<0.05),SR组即刻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较SM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期中,3组SBP大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和RPP大于22 00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开始后和气管插管完成后SBP 和HR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键词:医学科研论文;结构式摘要;编辑加工

结构式摘要是报道性摘要的一种格式化变体,具有明显的优点: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观点明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利于科技信息的检索和加工,便于作者撰写,方便专家审稿,也便于读者阅读。[1]目前,国内医学期刊刊发的论著类医学论文的摘要基本上采用的是结构式摘要。由于作者写作水平的差异,原稿中的摘要在形式上、内容上均存在诸多的不足,期刊编辑需要对此进行大量的编修工作。笔者曾分析了作者摘要中存在的差错类型,总结了摘要撰写的规范要求,以帮助作者和编辑更好地完成写作和出版工作。

关于摘要中的差错类型、撰写的规范要求等已有较多论述[1-5],本文不再赘述。笔者立足于摘要的基本性质,从编辑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摘要的定义,分析规范撰写要求和内容,探讨编辑加工方法,以规范、精练地体现摘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摘要定义的再审视

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中对文摘(abstract)的定义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①见《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86,http://www.doc88.com/P-212753580550.html。《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对报道性摘要给出定义: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并指出在具体行文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哪些项应详写,哪些项可略写。如何写,是因文而异的。[6]

分析上述两个定义,我们从中可以提取如下三个关键词:重要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定量或定性信息、因文而异。对这些关键词的把握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摘要的编辑加工质量。

二、关键词解析

(一)重要内容

重要内容即主要研究成果,常见的内容包括机制理论的揭示,临床实用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创新内容,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新方案、新模型、新问题、新领域等。这些重要的内容既可以通过定量资料的比较来呈现,也可以通过定性资料的描述来表达。

另外,科研思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创新性的科研思维。科研思维在论文中具体表现在实验设计的技术路线上,因此,在摘要的方法部分,应予以阐述。

(二)定量或定性信息

在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区分数据的主要性和重要性,有目的地进行取舍,根据数据的定性、定量性质分别进行数据比较、趋势性描写,以突出主要信息。

(三)因文而异

不同学科(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不同类型(如单纯的机制理论、实用技术方法、利用基础研究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研究等)的研究各有侧重点,其论文写作也不完全相同。我们应研究和掌握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研究的特点,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摘要的编辑加工,突出重点,提高编写质量。

如基础医学中的机制理论研究,往往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实验设计相对复杂,应用的技术种类较多,观察的指标多,得到的数据也多,摘要的编辑加工重点应是其方法和结果部分。临床研究中,药物治疗方法要比手术方式翔实,结果是相关专业读者的关注点,因此结果部分的数据要全面。而对结果中数据的编辑加工,应注意区分定量与定性数据。

三、结构式摘要编辑加工注意事项

(一)目的

研究目的即通过本次实验想要证明或说明什么。目前在作者的来稿中有一种现象:摘要中“目的”的撰写内容是文题的机械重复。如此写出的“目的”,首先我们建议修改,其次要注意其内容是否能够真实反映作者的研究意图。对于科学研究,很多时候研究的目的是非直观性的,往往需要通过与其紧密关联的一些特征、指标来间接反映。如生理、病理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等。因此,我们要注意研究目的与研究的技术结果的区分,以正确表达实验研究意图。下面以例1进行分析:

例1:摘要: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液对体外循环术小儿血细胞比容、血浆总蛋白、血浆电介质、血小板计数、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气的影响。方法40例小儿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ES组)、输库血组(SBT组),观察术前、心肺转流15 min、返回ICU、术后48 h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血细胞比容、血浆总蛋白在心肺转流15 min,HES组和SBT组呈中深度血液稀释;返回ICU时血细胞比容、血浆总蛋白均明显回升,血小板计数SBT组高于HES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电介质均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亦显示2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用于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是较安全有益的方法。

例1中显示出,作者将观察指标的变化作为最终研究目的是不恰当的,从作者得出的结论及采用的技术方法来看,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用于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二)方法

方法是针对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步骤和手段[7]。从这个定义来看,方法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总体的研究方案和具体的技术手段。在对方法内容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内容应表述全面,有利于完整、直观地反映作者的科研思路和技术路线。

上述例1中,“方法”中的内容显然不够全面和详细,如技术路线表达、各组例数(统计学要求)不清晰,观察指标“缺失”(原目的内容中有所反映)。目的不准确、方法不全面可以修改如下:

(三)结果

结果包括实验或研究所取得的数据、性能、效果、新的发现等,多以语言陈述、数据比较、统计学描述、趋势描述等形式表达,概括起来即是定量和定性表述。

关于摘要中的“结果”写作,尤其是对于观察指标的数据,首先要区分定性、定量数据;其次要根据数据的性质区别对待。定性数据的趋势性描写,重要的数据应是统计学差异,而定量数据,如涉及生命体征、临床正常值范围、发病率、有效率等具有诊断价值的指标,应该对重点、主要信息尽量给出具体数据。对于基础实验研究中涉及的生化指标,如基因表达、蛋白定量、灰度值等,在数据量多,干扰到阅读效果的时候,在摘要中没有必要将某些指标的具体数据详细列出,可以将其原来的定量表述转变为定性表述,这样既简明扼要,也没有丢失重要信息,还便于读者阅读。以例2为例进行分析:

例2:摘要:目的……方法……结果右侧磨牙入路经口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31±10)s]较左侧磨牙入路[(22±11)s]明显延长(P<0.05)。麻醉诱导后,3组患者的BP[SL组:(94±15/59±10)mmHg (1 mmHg=0.133 kPa);SM组:(95±17/56±9) mmHg;SR组:(102±14/58±9) mmHg]和RPP[SL组:7125±1826;SM组:7127±1826;SR组:7326±1621]均较麻醉诱导前[SL组:(132±11/72±9) mmHg;SM组:(135±11/72±6) mmHg;SR组:(136±14/71±11) mmHg;RPP:SL组10718±3256;SM组:10717±2256;SR组:10728±1738]明显降低(P<0.05)。与麻醉诱导后[SL组:(94±15/59±10)mmHg,HR:(77±16)次/min;SM组:(95±17/56±9)m m H g,H R:(7 7±1 6)次/m i n;S R组:(102±14/58±9)mmHg,HR:(74±13)次/min;RPP:SL组7125±1826;SM组:7127±1826;SR组:7326±1621]比较,气管插管后3组患者的BP[SL组:(110±19/68±16)mmHg;SM组:(107±18/69±13)mmHg;SR组:(125±16/75±10)mmHg]、HR[SL组:(93±13)次/min;SM组:(93±17)次/min;SR组:(87±13)次/min]和RPP[SL组:9234±2787;SM组:9234±2689;SR组:9772±1885]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诱导前[SL组:(80±16)次/min;SM组:(79±9)次/min; SR组:(78±11)次/min]比较,3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的HR[SL组:(93±13)次/min,SM组:(93±17)次/min;SR组:(87±13)次/min]明显升高(P<0.05),且HR增快持续时间为1 min~3 min。与SL组[(110±19)mmHg]比较,SR组气管插管后即刻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25±16)mmHg]明显升高(P<0.05);与SM 组[SBP:(107±18)mmHg;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69±13)mmHg]比较,SR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125±16)mmHg]、DBP[(75±10)mmHg]明显升高,且气管插管后5 min时间点的SBP[SM组:(98±14)mmHg;SR组:(106±15)mmHg]明显升高(P<0.05)。观察期SBP和HR变化率大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在SL组分别为16.7%和46.7%,SM组分别为10%和50%,SR组分别为16.7%和33.3%,3组SBP大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和RPP大于22 00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开始后和气管插管完成后SBP和HR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例2中,血压、心率等对于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结果中的重要数据内容,但并不等同于本研究结果的重点信息。嵌入句中的大量数据打断了语句的连续性,严重影响了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和对语义的理解。过于具体细碎的数据陈列,不利于重点信息和主要信息的提取。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摘要“简明” “短文”的要求。

修改时可将三组的BP、HR、RPP具体数据省略,保留不同时点、不同组别之间指标比较之后的趋势性描述,这样既保留了重要信息,又便于阅读。修改后如下:

(四)结论

结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研究成果的机制理论及其价值,或是临床指导意义。此部分内容较少且形式相对恒定,因此差错不多。

需要注意的是,结论是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而得出的总结性观点,不是结果的重复。写作时用一两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结论的得出应有直接依据(结果),不要泛化或笼统表述,避免出现评价性语言。

四、结语

如何在掌握摘要写作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摘要的编辑加工质量,以充分体现摘要的作用和价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编辑的角度,通过对摘要定义的解析与对医学科研论文摘要内容编辑加工的技术分析,旨在与编辑同人进行技术交流与探讨。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采用必要的编辑技术和技巧,如在掌握全文内容后,提取主要、重要信息点,区分定性、定量资料,根据文章具体特点有所侧重与取舍等,有利于我们提高摘要的编辑加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倪东鸿,马奋华,王小曼,等.科技论文摘要综述[C]//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学报编辑论丛:第13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89-95.

[2]郑伯承.论文中摘要的撰写[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2):930-932.

[3]赵立华.高校学报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3(4):37,39.

[4]陈蓉,游莲,王秀玲,等.论科技论文摘要撰写的标准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2):134-136.

[5]韦吉锋.学术论文摘要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136-139.

[6]李兴昌.科技论文编排格式[M]//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0.

[7]宋亮年.医学学位论文的写作[M]//曹金盛,邹宜昌.现代医学写作教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127.

(责任编辑:宋现山)

A Discussion of the Refined Processing of Structured Abstract in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

SUN Li-jie, GUO Hao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Xuzhou 221002, China)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abstract was analyzed to extract key words that could reflect the requirements of abstract writing. Then, the connotation of these key words was discussed. The kernel of refined processing and editing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ed abstract were explained by using examples. “Important content”,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data”, and “individualized analysis” are the three significant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refined processing of abstract. For the objective “section”, it is essential to distinguish research aims from results. The “method” section should includ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ranging from general research protocols to detailed techniques. When editing the “result” section, it is indispensab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descriptions betwee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and deletes redundant words and phrases to highlight important contents.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core requirements of abstract writing, use proper editing techniques, and select individualized approache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diting.

Key words: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structured abstract;editing

作者简介:孙立杰(1970—),男,山东昌邑人,副编审,研究方向:学术英语写作、肿瘤药理学;郭 昊(1980—),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术英语写作、肿瘤药理学。

收稿日期:2015-07-08

文章编号:1008-7931(2015)05-0092-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