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Dance Practice based on Community Outreach——To Dance Community Practice of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GU as an Example
郑丽红
基于校园文化高校排舞社团推广实践研究——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排舞社团实践为例
Study on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Dance Practice based on Community Outreach——To Dance Community Practice of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GU as an Example
郑丽红
四川体育科学2015年10月第5期
SICHUAN SPORTS SCIENCE No.5, Oct., 2015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基础部,广东 广州,510990。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GU,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90, China.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为高校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随着高校社团种类数量、内容形式、会员的不断增多,促使社团对历史的传承、校园文化的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等作用也在日益显著。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教育体系中,人们从事与人活动以及与此相关活动时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他使用文化的、艺术的、体育的手段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管理现代学校教育[1]。高校社团是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是校园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陈幼林提出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其活动内容、形式远比课堂丰富和灵活,且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实践性、社会性,对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2]。王凡重点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团对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参与热情的激发、文化创造提供实践平台、社会交流与沟通提供桥梁、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等,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3]。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社团,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推动我国早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群体。因此,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群体。排舞作为一项新型国际时尚健身运动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已将排舞作为高校校园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注重校园推广带动全国排舞推广。
以高校排舞社团推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高校社团”“排舞”“校园文化”等为关键词,对将近十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广州大学华软学院排舞社团的实践推广,对参与首届社团活动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58份、有效率为96.6%。
概念:最早是由英文Linedance翻译而来,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西部乡村,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社交舞蹈。在2010 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布的《全国排舞评分规则》对排舞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和完善,其中指出:“排舞是以一段完整的歌曲或音乐为伴奏,以国际流行的多元化操舞动作为舞码元素,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编好的一条完整动作,是高度兼容各种风格的一项全球化的、新型时尚的大众健身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身体练习和多变的步伐为基本手段,使练习者达到塑造形体、舒缓压力、改善气质、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健康素质的一项运动。排舞非常适合日常健身、工间操、课间操、全民健身展示表演及开展比赛等活动使用,在丰富大众文体生活,增强团队精神、促进生产力、创建和谐关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4]
特点:排舞属于国际时尚流行舞蹈,音乐选材广泛,舞蹈风格多样,有恰恰、牛仔、桑巴、华尔兹、曼波、街舞、爵士舞等,舞步规范统一由全球知名舞蹈家参与创编,上肢动作自由创编性强,适合不同人群锻炼,活动场所和形式可灵活多变,具有极强的表演性等。排舞由于舞蹈动作素材体现全球各国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元素的时尚休闲运动,吸引了各国参与者,使其全国推广影响力不断壮大。通过排舞练习以及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5]。葛聪颖重点指出,排舞在社会价值中的作用,排舞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它是人们互相之间传递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6]。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高校形象的助推器,是促使高校充满凝聚力、生命力与创新力的内燃机,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式发展[7]。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和窗口,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又是推动构建校园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骨干力量[8]。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指:“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高校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9]。优秀的社团文化是社团管理的高级工具,是社团无形资产和社会公信度的主要体现,是社团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深厚土壤[10]。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魅力,它由物质、制度、精神三大文化构成,是在校大学生所需要的和实践的产物。高校已有各类社团的建设与活动开展,新型项目社团推广,以及各级社团后续、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都需具备以下3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要素。
3.1塑造表层文化形象
社团表层文化是社团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社团活动推广与开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表层文化可通过视觉直观,它的形象塑造是代表社团身份的象征,是活动推广与开展的重要宣传载体,对提升社团知名度和社团品牌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表层文化主要体现在社团名称、社标、社服、活动形式、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活动设施、媒体宣传、纪念品等方面。对于新型运动项目社团活动的推广与开展,以及对于初步取得一定成效的社团来讲,社团表层文化形象的塑造是社团活动开展的首要任务,也是社团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
3.2注重中层文化建设
高校社团的中层文化是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根本保障,是学生社团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学生社团外部管理体系和自身内部管理制度两大方面。健全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是为学生社团创建一套制度严格、职责分明、奖赏适度、公平宽松、适应个性发展、适应社团组织特征的优良制度,是社团得以发展壮大,形成社团文化内核的基石[11]。学生社团外部组织管理体系是学院学生各类社团共同持续向前发展的有效职能管理体系,主要靠学院党委构建,由院党委、院团委、院团部、院学生会、院社团联合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学院各社团相关事项,如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院社团与干部评比制度、活动场地和经费的审批等都由院团委在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协调、管理监督,由学院院团委来协调完善体系。不同的社团个体都有着相同与不同的自身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立、战略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人力管理与评价机制等,是社团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保障机制。
3.3加强深层文化建设
高校社团的深层文化属于软文化,是社团活动推广与发展的核心文化,是凝聚社团成员精神力量的灵魂之匙。它主要体现在社团的办团宗旨、理念、精神等方面,软文化建设也称为我们当代社会最时尚、最关注的精神文化。21世纪的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体现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中的合作精神,对社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是社会所需综合性人才的主要体现方面,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指标。
社团是高校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隐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导向,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项需求。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各种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会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作用显得更大。君贵金[12]研究得出:71.5%的学生社团成员认为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加了社会网络资本,增加了社会资本。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各种类型社团活动的开展,体育类的社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1高校排舞社团推广实践实施
4.1.1组建排舞社团(1)新项目介绍引入。一项新型体育运动要想在高校学生的心理萌生发芽、具有一定运动空间,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这项运动,或者通过他人展示来吸引。社团一般都是由学生组织发起,但对于一项新的运动,学生在未了解的情况下,就需通过相关专业体育或舞蹈类教师的引导,才能组建成立此社团。新项目引入最佳手段就是通过相关体育或舞蹈类课堂,让学生从中体验这项新型运动的魅力,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将排舞运动初步引入推广到校园,引导学生自愿组建社团,让社团组建初期具备相关的核心力量。(2)申报成立排舞社团。新社团的正式成立须由学生向学院团委提出书面申请,通过正式的审批后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才能得到学院相关领导支持。由指导老师引导竞选实习团长和副团长完成排舞社团申报资料撰写:撰写社团准备申请资料,如撰写正式的社团申请书—撰写发起人资料,由预备团长和副团长组成—撰写社团章程初步起草资料包括社团名称、宗旨,组织机构的设立,主要活动内容,人力管理机制如会员管理制度、管理层人员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经费管理机制如经费预算、使用筹集等,撰写指导老师聘书;以书面形式向学院提出正式申请,接受院团委的实践考查,等待审批。(3)社团首批骨干选拔。社团骨干是社团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一个将要成立的社团来讲,首要完成任务就是进行摸底培训。培养社团首批上层主要管理成员和相应部门的干事,可以提高社团组建的成功率,考核选聘办法如:对新社团发展各部门的规划,设计社团的社标、社服,首届招新宣传策划等,经过一定时间后对自愿报名的选聘学生,进行统一演讲竞聘。排舞社团首届各部门管理层选聘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4.1.2开展社团各类活动(1)组织会员正式招新。会员招新是社团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由团委社团联合会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每年开展2次招新活动。由社团管理层学生组织开会讨论,对招新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如:宣传单的制作与发放、海报的制作与粘贴、招新任务的分工、最后进行摆摊设点等。(2)组织社团日常健身。目前体育与舞蹈类社团把日常健身作为最重要任务之一。2011—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活动实施的完成,离不开高校校园各体育与舞蹈类社团活动的强力支持,需要更多新型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的加入。专业教师的指导,是排舞成功引入推广到高校社团的重要保证。根据学生健身需求,通过商量决定首届排舞社团日常健身与交流时间安排如表2所示:
(3)组织教学共享视频拍摄。视频拍摄是推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利于培养社团学生对排舞运动的参与兴趣、利于学生课余时间自学、对排舞运动的推广产生更大的影响力。通过社团不同部门协调配合,对《昆力奔驰》《洋娃娃华尔兹》《牛仔们的游戏》等几十支不同风格排舞,首先组织会员报名、培训、选拔、上肢动作编排、教师意见修改,最后完成教学视频的展示与拍摄制作。
(4)组织社团拓展活动。社团拓展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团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类表演展示、比赛活动、社团之间的联谊交流等活动都能制造良好的社团活动氛围,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参与排舞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社团各项服务活动中。经过努力排舞社团成功组织了以下各类活动如表3,部分活动图片如图1所示:
(5)组织社团宣传建设。宣传是扩大事物影响力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了解排舞社团的重要途径。排舞要在校园得到有效地推广及发展就离不开实质到位的宣传。因此,宣传建设是排舞社团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可对社团的标志、服装、微博网站进行专门设计制作形成社团特有名称、术语、象征符号,作为载体进行宣传,提升学生心智印象;可通过广播、校内社联网站、电子屏幕、海报、宣传单、横幅、QQ、微博等多种宣传,扩大排舞宣传力度,传达排舞社团信息。首届排舞社团实施过的宣传方式与手段有,组建排舞社团交流平台,如:社团管理层QQ群、社团干事QQ群、社团会员QQ群、社团微博、微信等;在团委社团联合会社团网站设立分享平台,如:上传国际排舞文化资料、排舞社团活动资料等;在学校内网师生共享网站上传,如:学生拍摄教学视频、各型表演展示视频、校内排舞比赛视频、本校拍摄排舞宣传视频等;在校园宣传电子大屏幕播放,如:排舞表演、宣传、比赛视频等;在招新、大型表演、校内比赛期间,利用海报、横幅、校内新闻报道等;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扩大排舞宣传力度,提高排舞社团对外影响力,推动排舞在校园的影响力度。
4.2高校排舞社团推广实施效果分析
4.2.1社团表层文化对高校排舞推广的效果分析学校的教育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兴趣、行为习惯,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主动参与意识是人们自觉主动参与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能动性。让学生接受外部教育的根本前提,就需从学生内在心理需求愿意出发,只有学生出于内心自愿接受有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排舞健身意识的效果。日常健身指导训练场所影响。健身场所的严重缺乏,不愿在户外参与舞蹈学习及健身的旧观念,都是影响各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排舞特点引导学生在校园户外参与日常健身训练,在健身活动场所对社团名称、会员统一社服及社标、不同音乐风格的舞蹈教学、大功率音箱播放的户外展示训练等都有效地宣传推广了排舞,有效地吸引了很多同学来围观欣赏排舞,让排舞在短时间内融入了校园文化。通过参与户外日常健身训练会员对训练场所接受意愿的问卷调查分析数据显示:43.1%表示很愿意、44.83%表示愿意、12.07%表示一般,没有人表示不愿意。通过学生的访谈调查得出98 %学生认为户外排舞健身训练能有效地宣传推广排舞。
指导教师训练时段与次数影响。专业教师对新型项目新建社团活动的训练指导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团活动意识和社团的健康发展。通过参与会员对教师指导健身训练接受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训练时段及时长上44.83%表示很认同、41.38%表示认同、13.79%表示一般、没有人表示不认同,在训练次数上25.86%表示很认同,43.01%表示认同,25.86%表示一般,5.17%表示不认同,没有人表示很不认同。根据科学的健身时段和空闲健身时段的训练安排以及训练次数对学生的接受程度都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排舞健身的重要因素。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效果。开展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担任不同角色,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93.10%学生认为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喜悦感。在问卷调查结果中不同程度表明:担任社团不同管理职务、参加各型表演及比赛等活动都能有效推动学生参与排舞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对各项措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影响的认同情况如图2所示:
4.2.2社团中层文化对高校排舞推广的效果分析社团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排舞社团依靠自身内部和外部学院党委、团委以及学生会等两大具有优良效能管理制度的保障,有效提高了排舞在高校推广的速度和效率。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参与社团推广学生认为排舞得到快速有效推广,离不开组织章程、拓展活动、机构效能、活动成果、财务运作等。在财务动作、机构效能、人力评价发挥不理想的情况下,社团具有自己的组织章程、多开展拓展活动、创造一定的成果、产生较好的师资效能也能让排舞在校园得以快速推广。具体数据显示如表4所示:
4.2.3社团深层文化对高校排舞推广的效果分析韦克难在《社会学概论》书中指出:社会交往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活动[13]。高健萍总结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条件下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而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主体交往关系,人正是通过交往来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14]。 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不同角色锻炼和受到社团深层文化的影响,进一步培养了人与人及团体之间的协调、融合、竞争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参与活动的58位学生,针对社团深层文化对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数据显示:84. 48%认为能有效地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对深层文化影响排舞推广的认同情况如表5。
4.2.4社团活动对排舞宣传推广的后续效果影响通过开展日常健身训练和拓展活动,采用合理有效地宣传,在各型表演、比赛、健身等活动中,社团是高校排舞快速推广的重要核心组织力量,充分发挥了高校社团的功能,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对参与社团各项拓展活动中的58位学生调查数据显示:(1)100%学生认为可以提高他们对排舞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2)94.83%学生认为可提高他们对排舞的喜爱程度;(3)87.93%学生增加了课外参与排舞活动次数;(4)90.91%学生认为丰富了校园文化。随着同学们的参与情绪增强,带动了周围学生对排舞的兴趣,使得校园参与排舞的队伍不断壮大,校园充满了排舞活动氛围,我院排舞社团受到院团委不同活动的邀请,参加学校重大活动如毕业生晚会、迎新生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开闭幕式表演和有幸被邀请参加2013年广州国际马拉松开幕式表演,提高了学生排舞水平,在参加广东省排舞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1)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优势,注重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是快速推广排舞的重要理念。
(2)社团是高校推广排舞的核心力量,3个不同层次的社团文化对校园排舞的快速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表层文化是推广的首要任务、中层文化是推广的根本保障、深层文化是推广的灵魂之匙。
(3)排舞社团表层文化的健身场所、教师训练时段及次数、不同活动形式是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排舞意识和推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指标。排舞社团中层文化的师资效能、机构效能、拓展活动等是社团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4)排舞社团深层文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社会交往的人际协调、竞争合作等能力,是高校培训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5)以社团为推广群体,排舞活动实践推广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排舞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排舞的喜爱程度,推动了学生参加课外排舞活动次数,增添了校园排舞活动氛围,从而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郑婕,齐云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体育元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
[2] 陈幼林.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32.
[3] 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13:14~24.
[4] 卢锋,刘喜山,温晓媛.休闲体育活动的分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59~62.
[5] 杨芳,张军献.关于休闲娱乐体育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42~43.
[6] 葛聪颖.排舞运动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14.
[7] 高平.论特色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104.
[8] 王宝玲.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社团的作用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114.
[9] 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 (4):118~121.
[10] 柯少愚.社团文化初探仁 [J].学会,2005(12):26~28.
[11] 文秋林.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4):182~184.
[12] 君贵金.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3] 韦克难.社会学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82~184.
[14] 高健萍.参与体育社团与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4):129.
摘要:高校社团是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活动群体,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桥梁,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排舞的特点,通过构建社团活动文化要素,对社团个案实践推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优势,注重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是快速推广排舞的重要理念;(2)社团是高校推广排舞的核心力量,3个不同层次的社团文化对校园排舞的快速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表层文化是推广的首要任务、中层文化是推广的根本保障、深层文化是推广的灵魂之匙;(3)排舞社团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及课外锻炼,培养学生社交能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排舞推广;实践研究
ZHENG Lihong
Abstract:The communities in Colleges are the important organizations to raise talents of high qualities. They are the bridges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e society, which play a vital part in building the school culture.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line-dance, the factors to build school culture,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ases of community promoting line-d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is a fast way to promote line-danc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ies and place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2, communities are the key forces to promote line-dance. Three levels of school culture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to promote line-dance effectively. The first level is the basic duty to fulfill.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assurance. And the third level is the key. 3, line-dance community enables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ir sense of participation, encourages them to exercise more and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ng ability, and consequently develop the school culture.
Key words:School culture; Line-dance promotion; Practice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5-05-13
DOI:10.13932/j.cnki.sctykx.2015.05.31
文章编号:1007―6891(2015)05―0120―06
中图分类号:G83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