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帕麻和遮米麻》中的伦理思想探析

2015-04-10 13:41李红梅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阿昌族史诗民族

李红梅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云南芒市678400)

《遮帕麻和遮米麻》中的伦理思想探析

李红梅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云南芒市678400)

《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目前最完整、篇幅最长的创世史诗和口碑文献,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道德起源方面,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认为道德源自上天、神的启示;在道德规范方面,有扬善抑恶、和谐、团结互助、积极乐观、重亲情、讲仁义等思想,对阿昌族道德品质、民族精神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在道德教育方面,重视道德的传承、弘扬,注重道德教育方法,善于探索道德教育规律。作为阿昌族民族文化的根本,应当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优秀的伦理思想,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遮帕麻和遮米麻》;阿昌族;伦理思想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州。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目前德宏州内阿昌族人口为30 389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80%以上。阿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兼通汉语和傣语,造就了阿昌族充满魅力的口头文学。《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目前最完整、篇幅最长的创世史诗和口碑文献,又是一部原始宗教巫师的诵词,被誉为中国西南游牧氏族群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阿昌族称为“阿公阿祖走过的路”。现流传有散文体史诗与诗体史诗两个不同的版本。本文以阿昌族赵安贤唱,杨叶生译,兰克和杨智辉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发行的诗体版《遮帕麻和遮米麻》为研究蓝本。该诗于2006年5月与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诗分为《创世》《补天治水》《妖魔乱世》《降妖除魔》四个部分。史诗作为阿昌族先民最初的文化形式,兼有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哲学的内容和作用,本文尝试探析其中的伦理思想。

一、道德的起源

阿昌族先民认为道德观念源于上天、神的启示,朴素的天命观启迪智慧道德。阿昌族先民迷信天的神威,“天意”是他们解释万象、慰藉心灵的一种依托。他们用占卜来表达天命,顺从“天意”被认为是善的、应然的行为。《创世》中,天公地母结姻缘时,“我没有爹,我也没有妈,要问就去问天吧,看天意许不许我们成一家……我从东山滚磨盖,你从西山滚磨底,磨盖磨底合拢就成婚……我在北山烧柴火,你在南山烧柴火,两山火烟相交我们就结合……山头火烟相交,山底磨盘相合;遮帕麻和遮米麻,从此做了一家”。《妖魔乱世》中遮帕麻要回家斩妖除魔时,南方桑尼姑、拉涅旦的百姓挽留他,北方的遮米麻和百姓呼唤他,面临这艰难的抉择,遮帕麻说道:“是去还是留,看天意来定……老鼠出新洞、进旧洞,天意要我回到北方除魔王;老鼠出旧洞、进新洞,天意要我留在南方。”兵将打猎回来说:“老鼠出新洞、进旧洞,天意要大王去除魔王。”于是,遮帕麻回到了北方去惩治妖魔。

《遮帕麻和遮米麻》产生于远古的洪荒原始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阿昌族先民对某些自然现象与生存、生产的联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又不能完全解释自然现象、抗拒自然灾害,对自然产生既依赖又敬畏的心理,以神灵崇拜为初始形态的原始宗教、伦理思想应运而生。史诗所塑造的神的品格、所反映的情景,实质是建立了一些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氏族、村寨)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此教诲、规约本民族人民,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道德的内容

云南各少数民族史诗中“都有被神化的英雄或人化的天神,他们在史诗中被歌颂在庙坛之上,被赞美、膜拜,他们的品格和业绩成为该民族最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理想。这些被颂扬的天神和英雄身上共同的道德品质就是勤劳、勇敢、智慧、互助。这些就是原始社会中主要的道德规范……史诗中的英雄和神一般都具有这些品德,而阶级社会的所谓忠、孝、节、义在史诗中还无踪影。”[1]《遮帕麻和遮米麻》作为阿昌族古老的创世史诗,所塑造、歌颂的神身上也同样具备这些道德品质、道德理想。

(一)扬善抑恶的思想

善是人类价值观永恒的取向,也是贯穿史诗中的核心价值理念。遮帕麻和遮米麻至善至诚的精神,甘愿舍身的高尚品格,成为了阿昌族民众效仿的榜样和净化社会风气的精神寄托。“遮帕麻用右手扯下了左乳房,左乳房变成了太阴山;遮帕麻用左手扯下右乳房,右乳房变成了太阳山。天公遮帕麻啊,舍去了自己的血肉”;遮米麻“摘下喉头当梭子,她拔下脸毛织大地”。遮帕麻和遮米麻用自己身体造天织地,表达了阿昌族民众对改善民族生活做出牺牲、贡献的英雄及劳动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对培养和塑造阿昌族善良、无私、勤劳、勇敢、坚韧、仁爱等品格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腊訇是史诗中最大的恶魔,他心毒手辣似饿狼,损人利己,一味追求权势,既是有害于人类的自然力的化身,又是邪恶势力、邪恶品格的代表。遮帕麻、遮米麻与腊訇的斗争,其实也是善与恶、邪与正的斗争。

善与恶泾渭分明,形成抑善扬恶的道德评价机制和道德氛围。《除妖降魔》篇章中,为了探查腊訇是否真的死亡,遮帕麻派出水牛、黄牛、马儿去查看。但他们因为贪玩或是贪吃,没有完成任务,都遭到了惩罚;而完成任务者则得到了奖励:遮帕麻奖励小麻雀“饿了谷囤头吃,天黑就住屋檐下”;奖励小老鼠“谷囤米囤脚下吃,墙角打洞去安家”;奖励苍蝇“甑子头上你去吃,饭桌上面任你抓”。遮帕麻订下古老规矩“见毒蛇就要拔出长刀,对鬼怪决不能手软”,对不诚实守信、不尽职尽责者进行惩罚,对忠诚、负责者进行奖励。

(二)积极乐观的思想

阿昌族先民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他们相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阿昌的子孙啊,要是窝铺漏雨,不要责怪雨水,赶快把房顶修理”,“大山压顶的时候,要挺直腰杆;大难临头的时候,要咬紧牙关。天最黑的时候,千万不要慌张;黑暗总有尽头,东方就要升起太阳”,不能将困难和挫折归咎于外因,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反映了阿昌族勤劳勇敢、不畏艰苦、积极乐观的品格和操行。遮帕麻和腊訇斗法时,腊訇将花桃树变成了一片枯枝。遮帕麻却让枯枝再发芽,花桃重吐新芽,枝头再开白花;斗梦的过程中,腊訇梦见“山顶黑乎乎,山崩地塌,枯藤挂老树,泥浆淌山崖”,死气沉沉;而遮帕麻梦见“太阳红彤彤,绿树枝头喜鹊叫,洼里泉水清汪汪”,生机勃勃。遮帕麻用智慧的力量,积极乐观的态度战胜了恶魔。通过神化、理想化的故事,反映了阿昌族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追求光明的美好愿望。

阿昌族先民不畏艰难,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崇山峻岭的处女地上开辟出田地,并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阿昌族长期生存于汉族、白族、傣族等相对较强大的民族影响之下,辗转迁徙,历经磨难,相对弱小,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开阔的胸襟和进取的精神。可以说,依恋传统,认同民族(群体),但又胸襟开阔,善于学习,自强不息,乐观进取,这便是阿昌族民族性格的主导特征。”[2]“阿昌族生来犟,不哭就爱唱”,就是这一性格的写照。

(三)重民本、讲仁义的思想

遮帕麻和遮米麻对民众始终有一颗“仁爱”之心,“百姓受苦他伤心,百姓安宁他欢喜”。《降妖除魔》中,遮帕麻与腊訇斗争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水赖猫告诉遮帕麻恶魔作恶时,他归心似箭。在整个斗法过程中遮帕麻所选用的策略,都体现出浓浓的民生关怀。遮帕麻挥起山鞭要和魔王打仗时说道:“两只老虎打架,会揉伤田里的禾苗,不能让战争把百姓糟蹋”;遮帕麻想在腊訇喝水的河里撒毒药,遮米麻一听连忙制止:“没有水,生灵怎么生活,毒药不能撒水”;遮帕麻想把毒药洒在野果山菜上,遮米麻又劝说:“山上动物万万千,即使把妖魔毒死了,无辜生灵也要受牵连”。“民本”思想是阿昌族先民对领导人物理想道德人格的期望、寄托。在远古时代,战争、迁徙及生活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人们希望睿智的领导人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善待民众、生灵,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生活。

当遮帕麻离开拉涅旦铲除恶魔腊訇时,盐婆桑尼姑依依不舍,拉涅旦百姓离别的泪水洒满衣服:“要高飞的金孔雀呵,不要忘记你栖息过的地方;要离开我们的遮帕麻呵,不要忘记你居住过的地方”。这些诗句都体现出重亲情、讲仁义的伦理观,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对亲情的渴望和珍惜,对故土家园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对民族发展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们的感恩、铭记之心。

(四)团结互助的思想

在远古时代,由于人们认知能力和生产力的低下,单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必须以族群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团结互助是维系社会的重要力量。“遮帕麻造天的时候,带领着三十员神将,跟随着三十名神兵,三千六百只飞鹤飞来帮忙。”遮帕麻造出了天、太阳、月亮、星星。遮米麻织地,她在地上织出了花草、树木、江河、海洋。《补天治水》篇章第二折,“要补南天的门,要救南方的难,天公告别地母,去到南方的拉涅旦”。盐婆桑尼古炒菜放盐,遮帕麻吃了充满了力气,筑起了南天门,拉涅旦的天空出现了彩霞,大地种上了庄稼。遮帕麻、遮米麻与恶魔腊訇做斗争的过程中,也是齐心协力。这种互助思想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团结与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更希望看到现世的集体力量,战胜灾祸、饥饿与疾病,达到丰衣足食。

(五)和谐的伦理思想

史诗勾勒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画面,是阿昌族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反映。自然是人类生存、生产的基础,阿昌族先民期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遮帕麻造的天,有用闪闪的银沙造的月亮,拿灿灿的金沙造的太阳,有火花化成的星星,有银河、彩虹、大风和白雾;有乳房化成的太阴山和太阳山,在山的中间有娑罗树。东西南北的天像泉水一样清澄见底。遮米麻织的地,有清澈见底的海洋,有虾、鱼、龟、鳖,有满山的栀子花,花丛中住着百灵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描绘了一副和谐共生的风水画;人与人之间要“以和为贵”。天公、地母成家,磨盖合拢、烟火相交,蕴涵了夫妻和睦的家庭伦理思想。天公地母传人种,从葫芦里跳出来的九个小娃娃,代表九个不同的民族。九个民族之间虽有姓氏、职业、分生活习俗等的不同,但本质上却是血脉相连,相亲相爱,和睦相处;阿昌族先民期望在英明领袖的带领下,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丰衣足食、和谐友爱、风调雨顺的生活。“田里的谷子一年黄两次,肥壮的牛羊满山岗;大树高兴得招手,河水高兴得歌唱”。“九种民族子孙多得像星星,九种民族本是一家”,各民族之间平等友爱,人丁兴旺,过上好日子。

(六)朴素的民族同源思想

遮帕麻和遮米麻结婚九年才怀孕,怀孕九年后生下一颗葫芦籽,经过九年的发芽和九年的开花,跳出了九个小娃娃:“老大跳出来,看见园里开桃花;以陶为姓是汉族,住到平坝种庄稼。老二跳出来,看见长刀挂在葫芦架,以刀为姓是傣族,住在河边捕鱼虾。老三跳出来,看见李树开白花,以李为姓是白族,洱海边上去安家。老四跳出来,听见门前河水响哗哗,以和为姓是纳西,丽江坝子去养鸟。老五跳出来,看见牛打架,以牛为姓是哈尼,向阳坡去种茶。老六跳出来,看见竹萝靠墙下,以罗为姓是彝族,彝族力大背盐巴。老七跳出来,看见石板光又滑,以石为姓是景颇,打把长刀肩上挎。老八跳出来,看见杨柳吐新芽,以杨为姓是崩龙,崩龙纺线弹棉花。老九是个小姑娘,遮米麻最喜欢她,留在身边学织布,织出腰带似彩霞。老九很勤快,天天起得早,以早为姓是阿昌,阿昌住在半山腰。九种民族同是一个爹,九种民族同是一个妈。”天公地母传人种的神话传说反映了阿昌族祖先原始的民族同宗同源思想,“这种口耳相传的史诗,为本民族所诚信,表现着民族精神中深层的意识,即各民族同根意识”[3]。这种朴素的民族同源思想、民族平等和团结观,对于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重要意义。

三、道德的教育

(一)重视道德的传承与弘扬

《遮帕麻和遮米麻》开头就说到:“阿昌的子孙啊,你记不记得阿公阿祖走过的路?你知不知道我们阿昌的历史?你晓不晓得造天织地的天公和地母?晓不得大树的年轮算不得好木匠,不会数牙口算什么赶马人。不懂法术就做不了活袍,晓不得祖宗怎么献家神。”“阿昌的子孙啊,晒谷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遮帕麻;喝水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遮米麻”。通过优美、押韵、排比的手法,教导阿昌族子孙要知道自己民族的历史并传承下去。这种传承是阿昌族文化存在的必要形式,又是加强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尊心,进行道德教育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遮帕麻和遮米麻》是口碑文学,是一种“听觉文化”,在当下强势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包围下,讲述者和聆听者呈负增长态势。“如今在梁河阿昌族地区,还能用阿昌语完整唱诵《遮帕麻和遮米麻》,较为熟练地掌握阿昌族宗教祭祀活动仪程的,只有曩宋关璋的曹连文、九保小龙塘的曹明宽及曩宋弄丘的梁其美这3位活袍了,而他们3人的平均年龄已在65岁以上。”[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0多岁的曹明宽很担忧《遮帕麻和遮咪麻》会后继无人,“虽然祖上说是隔代家传,但我希望能传给更多的人,可至今都没有人学会,有的是听不懂,有的是怕吃苦,来学一两天就走了,这全靠对阿昌族文化的爱好和坚韧的毅力。以前有个高中毕业的青年来拜我为师,我看他有点天赋就收他为徒,可学了三天他就不愿意了,一是《遮帕麻和遮咪麻》太长记不住,二是这个徒弟认为学这个没有经济收入。”[5]民族语言地位的弱化,传承者文化自觉性的减弱甚至是排斥,将会导致文化接力的萎缩乃至消失,如同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

(二)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

“我是一个老倌人,故事是先辈传下来的;织天造地的故事像流水一样,传了千万代才传到我们这里。静静地听吧,子孙们,我来为你们歌唱,让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故事,像大盈江水一样长流不断。”阿昌族先民善于讲故事,将善与恶的伦理道德观巧妙地融合在故事之中。“‘活袍调’的道德教化功能上是比较隐蔽和含蓄的。它往往不直接的说教劝世,而是以经文中一折折生动感人的故事、传说来感染民众,在使民众产生善与恶、美与丑的审美评价的同时,自然地做出道德价值判断。”[6]668这种喜闻乐道的教育方法在今天阿昌族家庭教育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阿昌族父母经常通过讲本民族的故事、神话,教导孩子,使其行为规范符合伦理道德观、风俗习惯的要求。课题组就“你的长辈对你进行品德教育的方式有”的调查中,通过讲故事或讲述真人真事进行教育的占83.5%[7]。

(三)善于探求道德教育的规律

“遮帕麻与腊訇斗法的实际意义,并不简单地只是争一个老大老二的问题,而是表明谁有本事支配自然力?在自然力面前谁是强者?所以,遮帕麻的胜利,就是人类战胜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胜利,对遮帕麻的巫术的歌颂,实际是对当时人们力量的歌颂。”[6]51阿昌族先民希望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掌握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规律,为自身服务。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到只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世界上有阴就有阳,自古有恶也有善,有福便有祸”。恶魔腊訇“颠倒了阴阳,整个世界一片混乱:山族动物被赶下水,水族动物被赶上山。树木倒着生,竹根朝天长,游鱼在山头打滚,走兽在水里漂荡”。遮帕麻将腊訇毒死,重新整顿世界,恢复秩序,顺应规律,一切才复归正常。“水里的兽类放回山上,山上的水族放回河里……鱼儿回水得自由,鸟儿归林传歌声”。在道德教育上,也要探求、遵循教育的规律,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如果违反了道德教育的规律,则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遮帕麻和遮米麻》包容着阿昌族文化的根本,闪现着阿昌族文化的灵魂,通过活袍在祭祀、丧葬等场合念诵,世代相传,形成了牢固而有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长期支配着阿昌族的道德风貌,并促进了阿昌族经济、文化的繁荣:“很早以前,阿昌族不畏艰难,就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崇山峻岭的处女地上开辟出田地,并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阿昌族精于农耕,擅于栽培水稻。相传水稻之王‘毫安公’品种就是阿昌族培育的。阿昌族手工业比较发达,‘户撒刀’远销国内外。”[8]“阿昌族鲜明善于吸纳多种民族文化,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并能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外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阿昌族曾经与周边的白、汉、傣、景颇、傈僳等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丰富了阿昌民族文化,促进了阿昌族传统文化的发展。”[6]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调研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9]《遮帕麻和遮米麻》作为阿昌族口碑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优秀的伦理思想应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优秀的伦理思想,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阿昌族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1]伍雄武.原始意识和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科学的起源——云南少数民族原始意识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1987(2):25-32.

[2]高发元,攸延春.从传统走向未来(阿昌族)[M].昆明:云南人民出报社,2003:11.

[3]伍雄武.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362.

[4]张蕾梅.阿昌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的危机及对策——以梁河阿昌族地区“活袍调”为个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17-124.

[5]腊易勺.曹明宽:我需要一个“继承人”[J].今日民族,2013(12):21-23.

[6]张蕾梅.阿昌族“活袍”调的文化价值及传承问题探究[G]//曹先强.阿昌族文化论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7]李红梅,刘晓斌.边疆少数民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及对策分析——以德宏州五种世居少数民族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4):86-89.

[8]赵家培.阿昌族今古奇观[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0:8.

[9]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民族的根与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31(5).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thics Thoughts in Zhepama and Zhemima

LI Hong-me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ehong Normal College,Mangshi 678400,Yunnan,China)

“Zhepama and Zhemima”is the most complete Achang Nationality,and is the longest epic of creation and the reputation of the ancient documents,which contains rich ethical thoughts:In the origin of morality,due to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and cognitive limitations,Achang links that moral from heaven and God's revelation;in the ethics.There are both good and evil,harmony,unity,positive and optimistic,heavy affection,righteousness thoughts and so on,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formation of Achang moral character d and national spirit;in the moral education,Achang value the moral inheritance,choice the method, and find the laws.Epic as fundamental Achang ethnic culture should be deep mining and analysis the ethical thought of excellent,good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creativity development.

Zhepama And Zhemima;Achang;ethics thoughts

I29

A

1007-5348(2015)03-0031-05

(责任编辑:薄言)

2014-11-21

201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研究”(2012C073)

李红梅(1984-),女,云南腾冲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阿昌族史诗民族
我们的民族
阿昌族的幸福跨越路
——对话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会会长曹先强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多元民族
史诗
少数民族音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