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5-04-06
作者简介:王文涛(1956-),男,河南潢川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史、社会史研究。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汉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之所以能创造出相当发达的文明成果,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汉代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教育制度和体系,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封建教育的基础。研究两汉时期的教育,总结经验教训,批判吸收其合理因素,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显然是有现实意义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作为社会文明传递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的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两汉社会,就必须对教育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构建现代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郝建平教授的专著《教育与两汉社会的整合研究》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与两汉社会的整合研究》由中华书局于2014年8月出版,系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45万字,以上、下两编共七章的篇幅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观等方面展示了汉代教育事业的成就,通过研究汉代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整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纵观全书,有以下特点:
一、选题有学术价值
教育总是反映和受制于所处社会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又凭借自身的创造力推动各种社会因素的发展,二者关系密切。但是,在汉代教育史和社会史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丰富成果中,尚未见到将两者结合起来、从互动角度研究这一时期教育史的专著问世。《教育与两汉社会的整合研究》着眼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即教育与社会的互动,从教育思潮与社会整合关系的视角,对汉代教育史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立意新颖,很有学术价值。
二、重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全面搜集利用
全书重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全面搜集和认真分析,对汉代简牍、碑刻、画像石等文物考古收获所提供资料的用力搜集和利用,是值得称许的。例如,在探讨汉代尊老养老制度时,作者引用了武威“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木简,张家山汉简、尹湾汉简等简牍材料,说明汉代确实行过王杖制度。再如,在论述以图画、碑刻形式进行封建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观念的教育时,大量引用了汉代画像石、壁画和墓碑等史料,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三、研究方法有特点
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除运用历史学、教育学方法外,还注意采用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的方法,以开阔的视角研究具体问题,有些考察凸显出视点的新颖,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例如,对汉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视,突破了以往教育史研究偏重于学校教育的局限,在教育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作用这个问题上,见解不乏新意,论述也更为全面。作者有关教育思想的分析和总结,不局限于对个别人物和论著的教育思想的具体阐述,而将研究重心放在对社会影响较为普遍的教育观、教育政策方面。对汉代教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作用,作者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解析路径。
四、提出了不少新见
作者将汉代教育发展的实际和时人的教育观念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研究是本书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关于汉代教育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整合作用,作者用力甚勤,作出了引人深思的阐述。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汉代教育对当时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如关于教育与政治的互动,作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从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官学管理制度的确立、以经学为教育主要内容局面的确立、选士制度的逐步完善、尊师风尚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二是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汉代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分子,并通过他们的积极参政来实现的。以儒家经学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官学和私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符合统治者要求的人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选士制度跻身政坛,逐步掌握了汉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从而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儒学成为汉代中央行政决策的指南,如广开言路,完善谏议制度;依循经义训政、施政;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等均是重要表现。儒学也深刻影响了汉代的地方行政。儒生在汉代地方政府占据统治地位之后,地方官员竞相把儒学的“仁政”思想运用于具体行政实践之中,如重视教化,减轻刑罚;爱护百姓,体恤百姓疾苦;设学教民,发展地方教育等。由于儒者深受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重视个人修养和名节,同时善于运用软、硬两手治民施政,外儒内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因此,由他们组成的官府无疑好于以杀伐立威、苛法为治的酷吏官衙。再如,对于汉代教育的经济功能,作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必须以一定方式维持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的维持和发展,除保障劳动活动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外,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教育和训练。没有教育和训练,劳动力的再生产无法进行,进而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继续。这就决定了教育和训练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汉代劳动力的再生产,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完成的。其二,通过教育和培养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来影响国家经济政策。汉代重农政策、限田政策和商业政策的实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知识分子的努力倡议和积极参与。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对推动汉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从研究内容的全面性来看,对于军事教育和西汉前期诸侯国的文化教育关注不够。与先秦时期相比,汉代的中央官学主要传授儒家经典,军事教育的职能减退,并往往成为一种礼仪程式。而地方学校教育中的军事教育功能明显大于中央的太学。西汉对军事教材和读物的重视,推动了汉代将领及幕僚对兵书的学习。景武之际,地方诸侯国文化教育繁荣,南方形成了以淮南王刘安为首的淮南学术中心,以道家为主,也兼及其他学派;在北方则形成了以献王刘德为首的河间儒学中心,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教育与两汉社会的整合研究》作为郝建平教授研究汉代教育史20多年学术累积的硕果,内容丰富,论证翔实,观点新颖,深化了汉代教育史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责任编辑 程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