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摹色修辞角度谈莫言《生死疲劳》的宗教思想

2015-04-10 12:35:08王娇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死疲劳西门莫言

王娇娇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从摹色修辞角度谈莫言《生死疲劳》的宗教思想

王娇娇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将“六道轮回”思想作为小说的框架,构造了小说主人公西门闹五十年间的肉体和灵魂的轮回,并以“牲畜之眼”阐述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风雨历程,也诠释了人生本苦与生死幻灭的真象,可以说,莫言的《生死疲劳》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莫言在表达这种宗教思想时较多运用了修辞中的摹色,本文也将从本色、主观色和象征色三个角度,以色彩词为基点,来探讨《生死疲劳》中的宗教情怀。

莫言;生死疲劳;摹色;宗教

“每一个作家都不希望重复自己,《生死疲劳》是我的一次探索。一次在承德参观庙宇时,偶然看到有关‘六道轮回’的文字,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由此可见其创作思想来源于佛教观。同时,在莫言创作的这部小说中,其中明确表达出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思想的就有40处,“冤屈”、“生死轮回”、“转世”、“命中注定”等这些禅宗术语更是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无论是其创作来源还是小说内容都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莫言在表达这种宗教思想时较多运用了修辞中的摹色,不仅注重对色彩的客观描摹,更突出对色彩的主观性,用自己的体验与想像改写现实。因此他笔下的现实,就像后期印象派的绘画,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盛宴,同时也给人带来思想上的洗涤。

色彩词,一直是文学创作的宠儿,对于作家来说,它不仅仅是描绘客观事物的工具,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对于新时期代表作家的莫言来说,更是对颜色词有一种偏爱和倚重。鲜艳的色彩词,尤其是变异色彩词的运用,营造了莫言心中独特的感情世界,也寓意着他所

表达的文学世界,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莫言曾经谈到“变异的色彩,是作家情感的印记和艺术灵感爆发的契机,是他对历史和现实深深思考的结果,也是最简单、最自然、最有艺术效果和艺术表现力的途径。”[1]可以说,在《生死疲劳》中,色彩词与创作理念和思想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将从本色、主观色、移位色三个角度来谈《生死疲劳》的宗教创作理念和思想内容。

1 本色与时空意象的摹写与幻化

在宗教活动中,物与我、天与人、心灵与自然始祖与现实的氏族集体,往往在一种虚幻的关系中合为一体。主体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对象也是主体的一部分或主题的延伸。原始艺术、神话、宗教和祭祀,大都具有浓厚的物我同一、天人交感的混沌性。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他经常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描摹事物的本色,但其中的本色又带有超常的“非本色”韵味,即他经常运用天马行空的想像描绘出看似本色,实则我们根本没有真正领会的颜色。但这种本色又不是凭空产生或子虚乌有,而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或者是他主观表情感的需要,他经常运用这种奔突异样的超视觉语言,为读者勾画出一片理想的高密乡世界。

(1)他们的身体结构与人无异,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的肤色像是用神奇的汁液染过,闪烁着耀眼的蓝色光芒。我在人世间很少见过这种高贵的蓝色,没有这样颜色的布匹,也没有这样颜色的树叶,但确有这样颜色的花朵,那是一种在高密乡东北沼泽地开放的小花,上午开放,下午就会凋谢。

例(1)中莫言创造了两个鬼族形象———“牛头”和“马面”,他们的肤色是蓝色的,这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形象,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又有一定的依据,即高密乡沼泽地小花的蓝色。在《生死疲劳》中,莫言也对蓝色情有独钟,像蓝脸,蓝解放脸上的“蓝”,蓝色被他给予了一定的内涵。真实的世界中,高密乡蓝色的小花上午开放,下午却要凋谢,是一种脆弱的植物,但在作品中,蓝色却象征着佛教的“执著”。在佛教看来,众生有三种根本的烦恼——贪、嗔、吃,此为三毒。而三毒均由执著而生。蓝脸就是执著的代表。他为了坚持单干,虽面临各种挑战,但仍然不改初衷,最后落到孤寡一人的下场。他的执著简直到达偏执的地步,就像他自己说的:“也许你们都是对的,只有我一个人错了,但我要发誓,错也要错到底。”

2 主观色与从“有”的实相到“无”的空灵

佛教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2]在佛教中,“色”,并不是代表我们平常所说的颜色,而是指“有”,即物质的存在。“空”也不是指“无”,而是指固定不变的实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莫言的作品中,常常在有与无之间徘徊,他的艺术创作,不求助于虚妄的彼岸,而在创造力中实现自我,在美的创造精神中得到自由的飞翔,最终达到既使心灵和社会生活净化,又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而这种境界,往往能够诞生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所以莫言曾说:“我写作时,我就是皇帝。”而在这种“物我浑一”的创作手法中,他对修辞摹色的运用情有独钟,他可以通过颜色构建心中的“超绝之美”。而所谓“主观色”,即作者对颜色的自我把控,此色非彼色。他作品中描绘的色彩大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情感,莫言是个捕捉色彩的高手,他为了实现心灵感觉的奇异世界,不仅变色,而且还“失色”,“加色”,时而有色,时而无色,呈现的确实一片异彩纷呈的超视觉盛宴。请看下例:

(2)石片在空中飞行,锋利的边缘切割着无色的空气,如同划破上等的绸缎,发出令驴心悸的声音。我看到主人站在棚口,庞大的身体像一座铁塔,阳光如同瀑布,在他身上流淌,蓝色的半边脸,另半边脸是红色,红与蓝以鼻为界,好像敌占区与解放区。

(3)黄瞳在洪泰岳面前点头连连,脸上全是虚笑,两只细眯的眼睛射出金光,咧着嘴,龇着黄牙,露出紫色的牙龈。

(4)我不知道该如何描写蓝解放在那一时刻的心情,因为许多伟大的小说家,在处理此种情节时,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无法逾越的高标。譬如被无数大学文学教授和作家们所称道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中,婀克西妮娅中流弹死后,他的情人葛利高里的心情和感觉的描写:“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朝着他的胸膛推了一下,他往后退着,脸朝下跌倒了”,“他好像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看见自己头顶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

例(2)中,空气本来是没有颜色的,但莫言却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用空气的“无色”强调了它的有色。而这样的无色与下面蓝脸的红与蓝,以及作者没有描绘出的血的鲜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接下来西门驴的苦难结局埋下伏笔。在佛教中,众生在三界不断流转,转生于六道———天、人、牲畜、恶鬼、地狱、阿修罗,而在作品中,莫言对轮回的领悟表现在轮回之苦和报应思想上,西门闹不断承受轮回之苦,却次次难逃旋生旋灭,自生自死的厄运,他之所以苦,是因为他的“欲”,当安宁无法在现实中满足,佛性的拯救便叫人轮回,以求忘却。例(3)中,眼睛投射出的光是无色的,作者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有意“加色”。在佛教中,金色是佛的象征,在这里,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用金色来象征黄瞳的贪婪。佛说:“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黄瞳是贪的,他为了在那个时代改变自己的命运,采用非正当手段,歪曲事实,将西门闹推入更远的深渊。例(4)中,作者将天空的蓝和太阳的红改成黑色,渲染一种黑暗的心情,心情本来是不可以与颜色搭配的,但莫言大胆用色调将蓝解放此时的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佛教中,黑色代表着黑暗与憎恨。对憎恨、愤怒与黑暗的思考似乎并不能带来平静,但是它从反方向提供了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可以说,蓝解放是贪婪的,他沉醉于与庞春苗的爱情之中,不能自拔,抛妻弃子,但庞春苗之死,给他带来的黑暗,却也给他带来反思,帮他找到救赎的道路。

3 移位色与情感想像

佛教把人的认识分为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舌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而在人的第八识中,潜藏着一些由深层欲望,情感与表象互渗后所建立起的意象。读莫言的作品,你可能会因为这些毫不涉及外部特点的事物感到迷惑,但当你通读全文理解这些看似荒诞暴力后,你就会挖掘表象背后莫言所要传达的情绪与感受,即作品中的意象与作者的情感欲望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常常运用摹色修辞,用一种具体的颜色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难以言传的情绪与感受,在整个文本中给读者一种整体印象。我们知道,色彩词是用来描写视觉感受的,把它用去描写其他的感受如听觉、味觉或者用它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那显然是一种移位。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暂且用“移位色”这个概念来表达摹色修辞的这种用法,也将对“移位色”的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色彩词的知觉移位和色彩词的意境移位。

3.1 色彩词的知觉移位

色彩本来是视觉现象,用于视觉描写是主要目的,但莫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将色彩同样用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使某些抽象的感觉也被赋予色彩[3]。请看下例:

(5)仿佛有几十只萤火虫在我的脑海里飞翔,后来汇集起来,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在我的眼睛里,一切都如碧绿的磷火,蚕是绿的,人也是绿的。

(6)我看到,就像电影里惯用的高速摄影拍摄出的画面一样,迎春嘴里发出的惨叫像一条银蛇在月光中飞舞,而迎春的身体却像一团人形的棉絮一样往后倒去。

(7)我感到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一条刺眼的光带,而那“咔嚓、咔嚓”的声音,则犹如一柄巨大的黑色剪刀,将那光带剪成片段。西门欢的第一枪射空,在杏树干上留下了一个茶杯大的白洞。第二枪正中目标。

例(5)中,作者将西门猪的愤怒情感幻化成一种颜色——绿色,在佛教中,绿色代表着贪嫉,当西门猪看见白氏被洪泰岳欺凌时,他产生的不仅仅是恨还有男人与生俱来的嫉妒,这种贪嫉,既是投胎几世的西门闹的悲剧,也是西门白氏的悲剧,可以说白氏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化身,她不仅具有博大的胸怀,还有坚毅的性格。在西门闹被杀之后,她艰苦劳作,热爱生活,但却因为地主阶级少奶奶的身份落得自杀身亡的悲惨结局。例(6)中,“迎春的惨叫”是属于听觉范畴的,作者却用一条银蛇将听觉转换成视觉色彩,生动形象。例(7)中,“咔嚓、咔嚓”的声音被赋予黑色的色调,通过这一场景的转化,西门欢的残忍心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为西门欢的结局做铺垫,他的残忍成为他悲惨死去的诱因,而西门欢的黑色结局与西门金龙无休止的欲望是密不可分的。

3.2 色彩词的意境移位

“在情感强烈时,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识往往很难出现原来的客体,而是由新的一种变形客体来代替。”[4]外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所创造的世界是主观的,在莫言的作品中,他所勾勒的文学世界往往是主观创造的世界。他大量使用色彩词,将那些无法捕捉的情感用鲜艳的颜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而这些往往带有某种象征的意味。请看下例:

(8)我回到西厢房那筐里,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我看着半个月亮爬上来,红红的脸膛,像一个怕羞的农村大姐。星空深邃无边,四棵大梧桐上,那些浅紫色的繁花,在浑浊的月光下,像活着的蝴蝶,仿佛随时都会翩翩起舞。

(9)等我们终于抵达了那一亩六分、犹如黄金铸成的土地时,月亮已经改变了颜色。它先是变成茄花般的浅紫色,又慢慢地变成了蔚蓝。此时,在我们上下左右,月光如同蔚蓝的海水与浩瀚的天空连成一体,而我们,则是这海底的小小生物。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

例(8)中与例(9)都是对月亮进行描摹,但用于人物、环境、主体等的不同,作者眼中的月亮也不同。在(8)中,作者用红色来涂抹月亮,用一个大姐比喻泛红的月亮,这是西门狗在非常得意的时候的心理印象,而在(9)中,月亮却又变成了蔚蓝色,象征着希望,这是西门闹仇恨消除,从兽性回归到人性时的心理印象。而最后的回归土地却也是主人公们的解脱。释迦摩尼宣称:众生若真正认识了自我,就不会产生业,也就不会有众生生死流转的动力,进而就可以脱离生死之苦了。所以说,西门闹的六道轮回就是一种脱离苦难的途径,在西门闹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后,在他看淡一切后,他获得了救赎,说到底不过一场空,正如《易经》所说:“地势坤厚德载物。”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们,最后都埋进一亩六分地里,一切化为黄土,不复存在。

自20世纪以来,无论是语言创作还是思想观念上,中国作家很多都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我们可以毋容置疑地说,宗教文化价值观念作为现代文学传统多元结构中的意愿,作为现代文学传统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因素,其表现是很明显的。莫言作为新时期的作家的代表,其作品《生死疲劳》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很大,不仅仅在于小说的命名,小说的结构和他阐述的佛教六道轮回思想,还体现在他语言的创作理念上。他充分运用摹色修辞,从色彩角度创造了浓烈的感觉印象,也用色彩描绘了苦难、轮回、救赎的佛教观念。本文仅从摹色角度,为莫言的语言思想提供有益的参考。

[1]殷相印.莫言小说色彩词的超长运用谈片[J].修辞学习,2000,(1):07-08.

[2]弘一.般若波罗蜜心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1:56.

[3]江南.莫言小说语言的摹绘修辞与魔幻风格[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4,40(3):46-50.

[4]骆小所.艺术语言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28.

OnRel i gi ous Thought ofLi fe andD eat hA reWeari ngMeOutfromt heAngl e of Col or Schem e of t he Rhet ori c

WANGJiaojiao
(SchoolofLiberalArts,JiangsuNormal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

Inthenovelof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MoYanregardsthe"reincarnation"as the framework.He structures the reincarnation of Xi Mennao between body and soul in 50 years. Meanwhile,he elaborates the arduous evolution in the vast area of the countryside during the half century.As it were,the novel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religious thoughts.He expresses the thoughts in more use of Color Scheme.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color words and explore the creative ideas and the religious thoughts from the angles of the natural colors,the subjective colors and the symbolic colors.

MoYan;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Rhetoric;ColorScheme

I207.42

A

1672-2094(2015)01-0044-04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4-12-26

王娇娇(1993-),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修辞学。

猜你喜欢
生死疲劳西门莫言
水西门内走小巷
地理教育(2023年1期)2023-02-09 10:40:54
过去的年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爱如莫言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6
莫言不言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42
CSAMT在贵州清镇市卫城镇西门村地热水勘查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8期)2020-12-25 02:46:5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雏鸟情结
看小说(2015年8期)2015-05-30 03:59:14
莫言的职场启示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44
西门法官
长城(2009年2期)2009-04-09 07: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