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渔谚的文化意蕴

2015-04-10 06:06方仁英
关键词:鲥鱼富春江谚语

方仁英

(杭州市富阳区非遗保护中心,浙江富阳311400)

富春江渔谚的文化意蕴

方仁英

(杭州市富阳区非遗保护中心,浙江富阳311400)

富春江渔谚,是富春江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捕捞经验的表达,它以顺口溜的形式创作,世代相传。富春江渔谚内容丰富,主要有:传递渔民的生存状态、捕捞经验;记录渔汛、潮汛以及各种鱼类生活习性;展示人生哲理,借物喻人,予以风趣的揶揄与戏谑;赞美富春江江鲜的营养与价值;预知气候变化等。这些渔谚对于渔民而言,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经验;对于大众而言,是一种难以忘却的乡村记忆;从文化角度看,富春江渔谚反映了这一地区以渔业为生的水上族群独特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精神价值以及智慧创造,是一种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春江;渔谚;文化意蕴

富春江流域自古号称鱼米之乡,渔业生产历史悠久。建立在渔业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源远流长的渔文化,独具特色。富春江渔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春江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捕捞经验,他们以顺口溜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简短有力、掷地有声的渔谚,并世代口口相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指的渔谚,除了渔业谚语外,还包括了一些渔谣和俚语,因为它与渔谚的界限并不分明,而且,生动形象而又朗朗上口,所以把它们统一称之为“渔谚”。富春江渔谚蕴含着富春江渔民的生产习俗、生活方式、饮食习俗、价值取向等文化特色[1],是富春江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细析鱼类习性,总结捕钓经验,体现渔民的生产习俗

蟹是富春江名贵的水产品,关于蟹的生活习性及捕钓方面的谚语也特别多。富春江渔民很早就知道,蟹到了秋冬之交,就从富春江顺流而下回归大海,于是就有“秋风起、螃蟹肥,西风响、蟹脚痒”“小雪前、闹踵踵,立了冬,影无踪”渔谚 。每年农历七月蟹向江河上游进发,八月则往回向下游穿行,九月则开始奔向大海,谚语“七上八下九归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虾黄昏,蟹五更”,发蟹的时间在后半夜,蟹会在这一时间成群结队出走。“鱼随潮,蟹随暴”,大部分鱼喜欢急水、有上溯的习性,总是随着潮水而来;蟹则会随着风暴的到来而大规模逃窜。“老蟹还是小蟹乖,小蟹打洞会转弯”,老蟹行动迟钝,其藏身之洞穴打得直通通,比较简单,容易被捉;而小蟹的洞穴却七拐八弯,似乎要比老蟹聪明。富春江渔民利用蟹的这些生活习性,用蟹罾、蟹簖、蟹绳等种种方法在中途阻截它,捕获它。

鲥鱼在富春江已经绝迹二十多年了,富春江流域对于鲥鱼的形美味绝一直津津乐道。谚语“鲥鱼不到七里垅滩不转头”[2],讲述的是鲥鱼从春夏之交从钱塘江入海口怀卵集群上溯,到桐庐排门山、子陵滩一带产卵,这里水质纯静,滩多潭多,适宜鲥鱼繁殖。产卵之后,亲鱼降河重返大海。谚语“农历四月半南洋鲥鱼来,五月中旬北洋鲥鱼来,继之黄嘴鲥鱼来”,四至六月鲥鱼从大海进入内河产卵,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鲥鱼鱼汛。进入钱塘江流域的鲥鱼,农历四月半是从南边的海洋过来的,五月中旬是从北边的海洋游来的,接着还有黄嘴鲥鱼来。富春江渔民利用鲥鱼的这一习性,把握立夏至处暑这一捕捞期,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在长期的渔业捕捞中,富春江渔民掌握了许多鱼类的繁殖规律、渔情渔汛。鲤鱼的繁殖能力很强,谚语有“清明桃花水,鲤鱼上滩要跌子”“桃花含苞,鲤鱼扎草”“麦抽穗,菜花黄,鲫壳鲤鱼上滩游”“静水鲤鱼流水鲶”,说明桃花开放时节,鲤鱼上滩产籽,平时鲤鱼是喜欢生活在静水中。“水中胖头浮水鲢,青鱼沉底草游动”,道出了四大家鱼各自的生活特性,“胖头”即鳙鱼,是中层鱼;鲢鱼属上层鱼;青鱼以螺蛳等软壳动物为食,总是潜伏在水底,是底层鱼;草鱼喜食水草,游来游去寻找食物。以前都说“冬白夏潮”,意思是富春江里冬季捕白鱼,夏季捕潮鱼,可惜现在由于生态改变,都形不成渔汛了。“鱼行顶水,帆扯顺风”这句谚语,说明了一个道理,鱼有溯流而上的习性,喜欢逆水而游。“杨柳青,断鱼汛”“草变青,鱼变新;草变黄,鱼变壮”,柳是春的报喜人,杨柳青的时节,天气尚冷,还没有形成渔汛。春天草色渐青,鱼儿开始繁衍后代,到了秋天草色枯黄,鱼儿经过数月的生长,变得肥壮了。

富春江是一条感潮性河流,识潮汛是捕鱼人的基本功,谚语“老大勿识潮,委屈伙桨摇”“做官要才智,抲鱼识潮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初三、十八东方白嗷嗷”,意思是:农历初三、十八东方发白,就会起潮,富春江渔民,特别是富阳境内的渔民都喜欢捕晚潮鱼,渔民想当然地认为,晚上的鱼是昏睡着的,会随着潮水随波逐流,所以特别容易捕获。“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讲的是七里泷一带山泉迅疾,溯流时要借风行驶。捕鱼时要借风行驶,否则相当费时费力。“风暴后期潮水好,鱼类集中易捕捞”,风暴之后,溪流汇集着雨水冲刷下来的大量有机物,水面氧气充沛,鱼类群聚觅食,这个时候最容易捕捞。“浪大挡不住鱼穿水,暴雨挡不住捕鱼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捕捞过程中渔民还积累了诸多捕捞经验,用谚语的形式概括出来。如:“天热打流水,天冷打深潭;刮风打雨脚,下雨打流水;浑水打白天,清水打晚上”,捕鱼,富春江流域渔民称之为“打鱼”“抲鱼”。本条谚语中的“打”,就是捕鱼的意思。天热鱼儿在流水里嬉戏,天冷鱼儿都躲到深潭里,刮风时鱼会沉入江中,下雨时鱼会在水面觅食,水清时鱼发现捕钓工具就会躲避。鱼在哪,打鱼的人就在哪。“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春打黄昏,冬打五更”,根据鱼儿生活习性,不同季节在不同时段钓鱼。“北风落过雨,江里好钓鳗”“浑水钓鲤,绿水钓草,清水钓鲫,风浪钓鳙,活水钓鳊。”不同鱼儿会在不同的水情中生存,根据水情的不同钓到不同的鱼儿。“河下有百样鱼,渔人有百样网”,渔民用不同的鱼网捕捞不同的鱼类。“勤扳罾,懒打簖”,意思是扳罾一定要勤快,打簖可以偷懒。“千罾万簖,捕不到一半”,“鱼过千层网,网网有漏鱼”,说明像罾、簖、网这样的捕鱼工具,是难以捕尽鱼类的。渔民还用渔谚的形式告诫后人要保护渔业资源:“坝下滩头多,亲鱼来扎窝。如不加保护,断子又砸锅”“小鱼抲光大鱼稀,眼前快乐后来苦”。

富春江渔民在长期渔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的捕捞对象,不断地认识富春江潮水对渔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地探索富春江捕钓的方式,总结捕钓经验,用谚语的形式代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体现了富春江渔民的生产习俗,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反映渔民艰辛,认识船具作用,揭示旧时渔民生存状态

“世上三样苦,捕鱼打铁磨豆腐”,捕鱼历来被看作最艰苦的工作,尤其在渔具落后的情况下,渔民的捕鱼收益是有限的。谚云:“渔民苦,鱼多贱过土”“鱼金鱼土”,捕不到鱼时贵如金,鱼捕多时贱如土。渔民是用捕鱼所获换取生活资料,但收成有限,只有“睏睏活动床,喝喝薄粥汤”“烂泥补船底,麻袋当裤衣,吃的杂米饭,三代同床合条被”。旧时渔民还要遭遇强盗的抢劫、鱼行的盘剥,使本来拮据的生活更加艰难,渔谚有“前面有风暴,后面有强盗”“一网一船,鱼行赚钱;网网落空,渔民吃风”。船居生活漂浮不定,生存环境也相当恶劣,“三面朝天,一面朝水,阎罗王在隔壁”,这样艰难的岁月里是需要一点精神支撑的,于是求助于神仙,“求神一年年,发财梦里见,船破烂泥糊,日脚像黄莲”,求神也没用,日子依然过得像黄莲般苦。渔民不仅物质生活艰辛,社会地位也很低,精神上也备受歧视,“脚踏平棋,三分贼气”,这句戏谑的俗语,道出了岸上人对渔民的防备心理。反映富春江渔民生活艰辛的谚语,是富春江渔民生活最直接的写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工具是渔业生产的头等大事,富春江渔民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总结出“抲鱼靠三硬:人硬、船硬、工具硬”的经验,不得不说其中有古老的智慧。尤其是对“船硬”的认识相当充分,留下了许多谚语。如:“要船牢,船当宝”,要想使船坚固,必须珍惜它把它当个宝。“锚缉是命缉”,“锚缉”,即锚缆,连接锚的缆绳。如锚缉质量不好,锚泊时一旦断掉,船舶飘移,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行船无舵,原地旋涡”“一个好舵手,能使八面风”,说明船上舵手的重要性。“船上三只钉,撑船不理人”,船上常用扁头钉、爬头钉、蚂蟥钉三种钉拼合船板,撑船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以防万一。“推牢扳牢,缸灶锅子扶牢”,船行驶时,橹向左推,船向右驶;橹推动的方向与船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船在这一推一扳中向前行驶,渔民的缸灶锅子在急转弯时很容易倾斜、倒下,因此要扶牢。谚语“撑船的不慌,乘船的稳当”“不当撑船手,不会摸撑竿”,撑竿是船起航离岸、停泊时泊岸的重要工具,使用撑竿是撑船手的基本功,撑船时要胆大心细。旧时,富春江渔民总是与一条木船相依为命,渔船不仅是富春江渔民的生产工具,在船上完成渔业捕捞;也是渔民生活定居的场所,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船上完成。关于船具的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富春江渔民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担忧,寄托着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三、细述食鱼经验,赞美江鲜营养,反映富春江一带食鱼习俗

富春江流域属鱼米之乡,食鱼历史悠久。谚语“无鱼不成礼”“无鱼不成席”,强调鱼在祭祀、宴席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人们讲究“咸鱼淡肉”,鱼可以咸一点,这样鱼肴才能透着鲜味,鱼的烹饪讲究“鱼煮十个滚,吃了才安心”,半生不熟的鱼会携带一些寄生虫,容易吃坏肠胃。本地人吃鱼相当精到,谚语“鱼吃四季,春头夏尾,秋背冬肚皮”是他们长期食鱼的经验之谈。这是因为:春天暖洋洋鱼儿肥头,夏天热火火鱼儿肥尾,秋天鱼儿爱浮着嘴在水面透气,肉肥、背脊嫩,冬天鱼儿沉底,肥肚皮。最令人陶醉的食法是以鱼佐酒,谚语“子陵鱼,茄皮酒,喝得太白不放手”[3],子陵鱼是指捕获于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普栉虎鱼,是富春江中的名贵鱼类;茄皮酒,是九姓渔民以富春江两岸的五茄皮为主原料制作而成的药酒,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有鱼有酒,纵使李太白也会喝得不放手。“盼死吃河豚,活命吃芦根”,河豚是长江三鲜之一,也是富春江中名贵的洄游性鱼类,但野生河豚的肝胆有剧毒,河豚食用不慎会有生命危险。

富春江流域吃鱼的习俗,以烹饪独到、讲究时令和滋补见长,在民间流传着不少食鱼的俗谚,可谓美食经验之谈。“开春一声雷,惊蛰步鱼肥”,惊蛰节气,土步鱼开始上市。“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时节黄鳝的营养价值赛过人参。“笔杆黄鳝马蹄鳖”“斤鸡马蹄鳖”,食用黄鳝以笔杆粗长的为宜,因为大黄鳝的体表有一种不易为肉眼见到的鳝毛,毛上往往有寄生虫。食补时以马蹄大小的鳖为宜。富春江一带溪流纵横、沟渠连绵,最宜螺蛳生长。谚语“笃螺蛳过酒,强盗追来不肯走”“清明螺,抵只鹅”,极言螺蛳的鲜美,螺蛳在清明节前后相当壮实,其营养价值可与鹅媲美。“冬鲫夏鲈”,说的是鲫鱼冬季最肥,鲈鱼夏季最壮。吃螃蟹也有不同的节令,所谓“九雌十雄”“九月团脐十月尖”,九月吃团脐的雌蟹,十月吃尖脐的雄蟹。“白露鳗,霜降蟹”,白露吃鳗,霜降吃蟹。“入冬之鲂,美如牛羊”,冬季的鳊鱼,其鲜美程度不亚于牛羊。

富春江流域丰富多彩的吃鱼俗谚,反映了鱼类在富春江流域人们饮食习俗中的重要地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旧时富春江渔民渔业生产对人们饮食取向的影响,渔民记忆中的这些吃鱼谚语对激发渔民的渔业生产积极性有重要的意义。

四、反映鱼类动态,预知气候变化,体现天人合一

水生动物对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富春江渔民总结出从水生动物的一些异常行为预知气候的渔谚。比如,“螃蟹多出洞,不雨就是风”“蟹窝往高移,明天要阴雨”“螃蟹出洞爬得高,阴雨天气快来到”;“湖虾草滩放籽多,未来有旱情”“湖虾跳水兆阴雨”“鲤鱼咬子兆阴雨”;“泥鳅乱窜、蚂蟥上爬、黄鳝头出水,必定有大雨”“鳖头探水面,必有大雷雨”“塘底泥鳅跳,雷雨大风就要到”;“鲤鱼泥鳅起飞,场上谷麦好收”“黄鳝纳夜凉,近日有雨降”“鳖放蛋,兆旱涝”。同样,富春江渔民还领悟到了不同的气候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比如:“东闪西闪,晒煞泥鳅老黄鳝”“早西晚东风,晒煞老虾公”。富春江渔民观察鱼类的活动轨迹,从异常变化中探知气候的变化,从而指导自身的渔业生产,体现了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思想意识。

五、表达传统观念,展示信仰习俗,揭示价值取向

通过鱼类活动的特性映射出某种朴素的哲理与睿智,表达了富春江渔民的传统观念与价值取向。“蟹有蟹路,虾有虾路,癞蛤蟆亦能跳三步”“鱼有鱼路,虾有虾路,黄鳝泥鳅钻田塍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办法,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门路。对任何人都不能抱有看轻、鄙视的态度。“精壮得像老甲鱼”“油滑得像鲶鱼”“挖不开的黄蝖儿”从甲鱼的壮实、鲶鱼的滑溜、紧闭的黄蝖这些特征来比喻人的精壮、油滑、沉默寡言。“螺蛳靠颗厣,做人靠张脸”“毛鲚鱼刺多,快嘴婆祸多”“鳅鱼信捧,婆娘听哄”“河中鱼多水搅混,世上官多不太平”“渔网遮不住日头,乱话骗不过同乡”“水清无鱼,人急无智”“悬空八只脚,飞机上钓毛蟹”等,这些都是用比兴的方法,前一句起兴譬喻,其目的是说明后一句讲述的人生哲理。“一双手只抲一条鳗”,比喻做人不能太贪,做事切忌图快。饭要一口口吃,事得一件件做。一心不能两用,欲速则不达。

有些渔谚蕴含着富春江渔民的某些信仰习俗。“跳过鱼盘吃豆腐”,旧时没有转盘,鱼肉往往放在桌子中间,有家教的人在宴席上只吃眼前的菜,不会越过鱼盘去吃鱼盘后面的豆腐。比喻不要做超越自己职责范围外的事情,尽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吊个金龟婿”,唐代官员实行配鱼制度,后来有所变更反复,武则天时期龟符完全代替鱼符,通行于各级官吏。金龟,是指三品以上官员;吊个金龟婿,指找一个三品以上官员作女婿,后泛指青年才俊。“六十三,鲤鱼跳过滩”,当人活到63虚岁时,富春江流域有个忌讳,说是63岁是人的一个节坑,必须过关,由女儿带两条鲤鱼来化解,这一做法如今还在延续。鲤鱼用一条大的,一条小的,大鲤鱼娘家63岁者食用,小的那条必须到富阳江中放生,意即过了此关口。“乌龟桌”,在富春江流域,“乌龟”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字眼,那些被戴了绿帽子的男人常常被称为“活乌龟”。逢年过节或平时宴请时,如果在八仙桌上用餐,用餐之人只有六人或席间八人走了两人,这时,如果坐成上首席一人,下首席一人,左右各两人的坐法,被称之为“直乌龟”桌,若坐成上首两人,下首两人,左右各一人,则被称之为“横乌龟”桌。往往有懂桌之人,及时移补邻座而改桌形。

上述渔谚,只是笔者在走访富春江渔民时收集到的部分内容。富春江渔谚,对于渔民而言,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经验。它以短小精辟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语调,在一代又一代的渔民中口口相传。这对于旧时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渔家子弟而言,是极其宝贵的文化熏陶,是促进他们成长的重要途径。富春江渔谚,于大众而言,是一种难以忘却的乡村记忆。每一句渔谚都让人联想到一种生活场景,一种生活习俗,一种农耕时代一去不复返的生活状态。富春江渔谚,从文化角度看,反映了这一地区以渔业为生的水上族群独特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精神价值以及智慧和创造,是一种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渔具渔法都有很大改变,新式渔具、高科技装备、规范化管理降低了渔业捕捞的危险指数[4];现在富春江渔民大多是兼职渔民,亦农亦渔,或者亦商亦渔,生活方式有了重大改变,致使一些富春江渔谚有时过境迁之感。加上老渔民的不断离世,使富春江渔谚传承面临困难。收集、记录、整理这些渔谚,从某种角度说,是记录一段旧时渔民生产生活的历史。

[1]徐波,张义浩.舟山群岛渔谚的语言特色与文化内涵[M].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1).

[2]桐庐县志编纂办公室.桐庐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212。

[3]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导游词[EB/OL].[2010-07 -23].http://www.examw.com/dy/tool/dyc/china/ 1232/4/.

[4]刘婷婷.渔歌渔谚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G127

A

1008-293X(2015)03-0117-04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3.24

2015-05-05

方仁英(1966-),女,浙江富阳人,杭州市富阳区非遗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硕士。

猜你喜欢
鲥鱼富春江谚语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鲥鱼之美
缅甸鲥鱼繁殖生物学调查
富春江的绿
富春江的绿
最娇嫩的鱼
说说谚语
富春江之美
谚语趣画(一)
绝色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