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实践研究
曹华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激发和培养人的创造力成为培养文化创意型人才的核心,采用信息化手段,针对学校及学生特点搭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并构建文化创意推广平台,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各类学科资源,为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信息化 文化创意 创造力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依靠的是人,核心其实就在于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欧美发达国家完成了一系列工业化以后,经济政策更加鼓励私有化和自由竞争,企业和个人要创新,有差异化才能有市场。在此背景下,创意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发展。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较滞后,就像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而《功夫熊猫》却是美国的,《花木兰》是迪斯尼拍的。四川又地处我国西部,大部分产业处于“代加工”的低级阶段,而四川有着诸如羌绣、川剧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发挥人的创造力,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产业,传承并发扬是现今面临的问题。我校是全国第一所以文化产业为背景创办的高职院校,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学校针对创意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的关键,而新兴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而高职院校学生又多少存在理论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动性较差,但思维较活跃、实践动手兴趣较浓厚的现实状况。为此,学校一方面应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使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从而大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及创造性。文化创意产业最鲜明的特征是:文化(资源)*人脑(创意)*电脑(信息技术)[1]。我们搭建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门户及大屏推广展示系统。形成了从课堂到课后、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展出的一系列技术保障手段,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自己的创作技能和手段,把特有的表达内容和信息转化为新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够推动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经营的人才提供信息化大平台。
(一)数字化教学平台
数字化教学平台集成传输教室的语音、图像信号,对电脑设备、影音设备、演播设备、监控设备、环境设备进行集中及远程控制。融合安防报警、数字监控和智能卡技术,采用先进的视频处理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利用通用的校园网络把多媒体课室组成一个整体,集中维护、监控和管理。多媒体电教室采用中央控制系统,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由多媒体电脑、控制面板、中央控制主机、遥控发射接收模块、电源开关模块和影音设备等组成。各部分之间用通信电缆相连,构成一个网络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使多媒体教室变成一个智能教室。实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提高师生的上课积极性,并可实现精品课程的录制。
(二)搭建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支持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学生可针对课程及教师在线提问;支持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学校对教师自建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与评审;能够在平台上对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进行有序展示发布。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能够集网络辅助教学、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于一体,数据底层共享,教学资源同步,一次建设,多次使用。该平台收集了全国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从而构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便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日常教学活动及教学资料等的管理,更有效解决校外教师教学活动的困扰,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三)信息门户推广学生作品
信息门户基于角色个性化定制,为学生提供在校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信息。该平台基于学校数据中心之上,实现校园内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人机交互服务平台。信息门户及时发布学校各类信息,提供学生选课、排课、成绩等信息,并可将优秀的学生影、视、画作品在平台上发布展示。
(四)大屏推广展示系统
大屏推广展示系统可外接扫描仪,扫描输入各种图片、图案(包括手写字体);可输入视频信号(电视、录像、激光视盘),实时显示动态电视画面,同时可以显示其它图表、动画;可输入计算机信号,实时显示计算机监视器的内容等。基于学校及专业特色,我校学生创作了大量的刺绣、服装、微电影等优秀作品,大屏推广展示系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宣传、推广的平台,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
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针对学校及学生特点,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促进了我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观念转变,和“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观念转变。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和相关学院的共同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文化创意人才的目标。
【责任编辑:闫现磊】
[1] 曾庆怀,李钢,刘曙东.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3).
G124
A
1008-8784(2015)04-116-2
2015-07-01
此文系201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四川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研究”(WHCY2014B17)研究成果。
曹华娟(1985—),女,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