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梅 何卓铭 王晓峰 马 沂 郑继承 童 菲 杨 蕾
1)《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 201800
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信息管理中心,上海 201800
科技期刊的主要功能是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记录、传播、评价和引领,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显示度的平台[1]。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产出增长显著,中文科技期刊在记录科研成果、促进科学交流、服务科研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文语种传播的限制,科学家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以期用世界性的语言进行广泛传播与交流;同时受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引导影响,大量国内的高质量论文倾向于投往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所以,面对中文期刊优秀稿源外流的困境,如何吸引作者投稿,特别是吸引优质稿源是中文期刊可持续发展中现实且重要的问题[2]。
期刊编辑代表刊物为作者、读者和审稿人三者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是传播和引领的执行者。作者对于一本期刊的认可度首先来自于期刊质量及编辑服务。编辑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广大作者的需求,只有做到知己知彼,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才能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当前中文期刊优秀稿源流失的背景下,了解作者在选择期刊投稿时的心理、关注点、选择因素等关键信息对吸引稿源至关重要,已有研究[3-5]对国内科研工作者投稿时的关注点做过调查,但也存在调查学科范围广,未考虑学生作者群体、调查人数少及内容选项少等缺点,本文选择国内主流中文光学期刊的投稿作者和审稿人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作者选择刊物投稿时的主客观关注因素及投稿取向。通过分析作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关注的诸多因素,获悉不同身份作者的投稿需求,有利于中文期刊编辑抓住工作重点,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稿源,促进中文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本调查选择国内6本被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收录的光学期刊的作者群作为调查对象,由于这些期刊在国内光学领域影响力大、来稿多、发文量大,使得调查结果更具有普适性。具体调查对象包括《光学学报》和《中国激光》2012-2013的所有投稿作者,《强激光与离子束》、《光子学报》、《光学精密工程》、《光电子·激光》2013年的所有发文作者。另外考虑到审稿专家具有读者、作者和审稿人三位一体的身份,又选择了《中国激光》杂志社审稿人数据库中2013年全部有审稿完成的审稿人为调查对象,筛除重复目标后,共计7000人。调查内容为方便作者填写和回收结果做成网页发布在中国光学期刊网,读者可直接网络填写并反馈意见,所有结果中数据部分通过自主设计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统计与分类。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作者的学历与职称;2)拟投稿时选择期刊的关注点。综合编辑部各刊及多名编辑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作者在选择期刊时主要关注的几点因素(表1)。该选项最多可选3项,通过累计叠加法统计结果。
表1的第一项——期刊的收录类别,是指是否为某期刊评估单位的数据库收录,目前国内科学界主要参考的有SCI、EI和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三种划分,多种类的数据库可以为期刊提供非常好的传播途径,提高期刊的显示度;第二项——期刊影响因子是当前衡量期刊水平主要量化指标,是同一学科领域表征学术质量优劣的重要参考[6];第三项——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是期刊以学术水平、学术特色为根本,社会信誉度与读者认可度为标志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效果[7]。这三项指标综合体现一本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第四项因素——期刊的收稿范围即期刊的栏目方向。林林总总的栏目架构在期刊中,起到了骨架作用,每个栏目均是期刊经过长期发展归纳出的与其定位和发展相符合的收稿方向,它们能反映一本期刊的内容定位、层次水平以及价值取向[8]。
而刊物的录用率、审稿周期、网络出版周期、纸版刊物出版周期以及投稿系统的便捷性(分别对应于表1第五、六、七、八、十项)这些因素是作者在投稿过程中主要的用户体验,也是编辑服务工作的主要方面。
此次调查共面向国内主流光学期刊(6本EI收录期刊)的作者和《中国激光》杂志社活跃审稿人7000人次,截止回复时间2周内收到有效回复983份,有效回复率14%。其中教授/研究员和副教授/副研究员(统称专家)回复622人,占比63.3%;学生回复361人,占比36.7%。
表1 作者投稿主要关注点
所有回复结果的数据部分由本杂志社自主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统计。由图1可知,作者投稿时最关注的前四个因素分别为刊物的收录类别(是否被核心期刊、EI或者SCI数据库收录),审稿周期、期刊影响因子和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这四项因素中,期刊收录类别、影响因子和业内影响力是期刊长期发展的积累和沉淀,表征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短期内无法变动。所以期刊刊载的文章内容是决定期刊影响力的根本。而审稿周期与编辑服务密切相关,是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可控的因素,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在收到稿件后,尽快对其进行初审、外审;并密切注意稿件动态,及时与审稿人联系,督促审稿完成并获得客观、公正、有建设性的意见,保证尽可能快的审稿周期以获得更短的出版周期。作者对于审稿周期的高度重视要求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务必密切注意稿件状态,高效送审。
图1 作者投稿关注点调查统计结果
其他几项作者投稿时关注的因素排序为:期刊的录用率、投稿系统的便捷性、版面费及审稿费、纸版刊物出版周期、网络出版周期、刊物收稿范围。录用率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个有效指标,编辑部决定稿件是否录用时应根据外审意见、期刊来稿量、出版时滞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出最适合本刊的选择。合理控制录用率,可以起到调节来稿量,从而优化期刊的出版周期和载文量的作用。投稿系统的便捷性、纸版刊物出版周期、网络出版周期均是作者投稿后来自编辑部的用户体验,与编辑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只有了解了作者的需求,编辑才能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抓住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合理分配精力。值得一提的是,“刊物收稿范围”排至最后一位,并不是作者投稿时不考虑该项因素,而可能是本次调查面向的是国内几本主要光学期刊的投稿作者,各刊栏目方向相近,导致作者在潜意识里忽略了“收稿范围”的区别。
作者受到实用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刺激,才会将研究成果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交流[9]。实用需求一般有:学位申请、职称评定、项目申请及结题等;自我价值的需求主要在一些资历深厚的专家身上体现更为明显,其撰写论文更注重的是将研究成果宣传推广出去,并与同行交流。写作动机的不同使得作者的投稿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了解职称、学历等因素对作者投稿的影响,调查时将作者的身份区别为在校学生和非学生的科研工作者(统称为专家),统计结果表明两者在投稿时的关注点有所区别,图2是专家和作者对每项因素的关注比例。可以看出,对于“刊物收录类别”、“审稿周期”和“期刊影响因子”,学生的关注比例比专家均高,而专家对“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关注更多。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高校对学生的毕业和奖学金评定等对论文的发表类别、影响因子有直接要求。而专家学者无毕业压力影响,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科研成果,争取科学发现优先权。在刊物收录类别确定的情况下,专家更倾向于一些在业内口碑好,影响力大的期刊发表论文。所以读者基数庞大的中文期刊可以依靠提高国内影响力吸引优秀研究文章发表。另外,专家比学生更在意版面费用,可能是由于专家的发文费用大多来自所申请的项目基金或需要自己承担,而学生的发文费用基本可以通过导师的项目经费来报销。而学生由于有毕业时间的限制,其对录用率、网络出版周期更为在意。所以编辑在处理稿件时,同一期的稿件可以优先安排第一作者是学生的稿件上网出版。
图2 专家投稿关注点和学生投稿关注点区别
除了给出的具体选项,作者在调查中也反馈了一些其他选择期刊的主观因素:
(1)栏目方向与稿件研究内容的相关度。作者更倾向于将自己的稿件投往栏目方向与所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刊物。相关度越大,既有助于文章能够较快地送至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稿,以保证审稿意见的公正性,也有利于研究成果在同行间进行传播交流。所以栏目设置对于一本期刊来说非常重要,合理规划栏目方向能够引导作者投稿,吸引更多的稿件。
(2)对所投期刊的熟悉度。作者对刊物的熟悉程度主要表现在对编辑服务的体验上。多次投稿的作者对编辑部的各种工作流程和要求更了解,可以较快做出反应,节省稿件的处理时间。中文期刊编辑与国内作者依靠母语交流,亲切易懂,所以期刊编辑应全方面了解作者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使得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更愿意再次投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编辑责任心及对审稿意见的处理方式。期刊编辑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对来稿进行认真初审、尽快外审、及时退修、精心加工编辑校对直至稿件出版。初审和外审工作要求编辑自身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对于不符合期刊收稿方向及创新性明显不足的文章在初审时直接予以退稿,既能节约编辑部工作资源,又能节省作者时间。对于初审通过的稿件,应及时送至相关领域的审稿人审稿。好的审稿意见必须具备三点要素:客观、公平、有建设性。对于有多个审稿意见的稿件,需综合考虑、仔细推敲后再反馈给作者,帮助作者加深研究深度,提高稿件质量。即使稿件被退稿,也能帮助作者明确不足,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方向。
(4)审稿过程的透明度。目前中文期刊审稿大多采用单盲评审制度,即作者信息向审稿人公开,审稿人信息不向作者公开。部分作者会希望获知审稿专家信息,以便与审稿人商榷有争议的审稿意见,但是考虑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国内科技期刊目前大都不支持这种开放审稿模式。编辑作为审稿人和作者之间的联系纽带,在作者需要与专家交流沟通时显得尤为重要,编辑应积极并正确传送专家和作者的交流信息,确保审稿工作的公正与透明。
调查结果表明科研工作者投稿时首要关注期刊收录类别、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力这些表征期刊学术质量的指标。也有研究表明,科学家最重视期刊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他们更愿意将科研成果发在声誉高和影响力好的期刊[3],中文期刊同样可以在国内拥有好的影响力,为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交流添砖加瓦。当然,期刊声誉和影响力的根本需要依靠期刊自身内容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升。结合《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办刊经验,中文期刊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1)坚持同行评议制度来保证稿件质量;(2)加强编委和专家队伍建设。发挥编委会及专家的学术指导作用,让专家站在科研角度指导办刊;(3)紧跟学术前沿。积极参加各学科学术会议、积极走访高校和进入实验室;(4)策划热门学科专题、约稿等;(5)坚持三校一读、清样校对等制度控制编校质量。
国内期刊工作者近年来在编辑服务意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也做了很多工作。广大作者作为期刊的主要用户,编辑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提供更人性化、科学化的服务,增加期刊的亮色吸引作者投稿。比如对于特殊稿件如创新性好,时效性强的稿件,可设绿色审稿通道,加快审稿和出版。《中国激光》有一个“简讯”栏目,以篇幅简短、内容精炼为特色,专为国内科研工作者提供最新研究结果的快速发布渠道。期刊还可以采取开放获取(OA)论文,网络优先出版,开发在线投稿、审稿系统保证投稿便捷性与稿件处理透明化,启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10]等举措来完善编辑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作为中文期刊,由于语种限制,可能很难被SCI数据库收录或获得高的SCI影响因子,但是中文作为国内甚至全球华人科研工作者的母语,其在易读性、亲和性和书写便捷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中文期刊在稿源大量流失的现状下,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服务于不同层次的科研工作者。国内的学生群体是中文期刊投稿和阅读的主要群体,了解其投稿及发文需求有助于提升来稿量。另外,中文期刊对国内科学家进行项目评估、扩展影响力、自我评价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获得国家项目资助的年轻科学家,在中文期刊发表优秀成果可以帮助其扩展业内交流圈、提高知名度。这种研究成果的发表也可以产生“圈子效应”,带动其他专家投稿。除此之外,国内中文期刊还可以抱团取暖,实现集群化发展,对内优化资源,对外增强整体竞争力[11-12]。所以,中文期刊面对全球英文期刊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可以在期刊质量和服务品质方面多做工作,与英文刊实现差异化发展,谋求更好的共生共存。
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科技期刊界的热门话题。通过问卷调查全方面了解国内主流光学期刊的作者拟投稿时选择期刊的主客观影响因素,以期来指导编辑工作和办刊。编辑应该明确作者投稿时的心理、关注点、选择因素等关键信息,完善各项服务,提高作者对期刊的信任和认可程度,吸引优质稿源。在做好期刊服务工作的同时,中文期刊应明确定位,与英文期刊实现差异化发展,以获得长久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1] 赵大良,刘杨,苗凌.应学术交流而生为学术交流而变——谈科技期刊的价值体现[J].编辑学报,2011,23(2):95-98.
[2] 李殷,钱俊龙.路在何方——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刍议.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2014,25(9):1127-1131.
[3] 莫京,马建华.中国科技期刊质量评价与存在问题——基于科学家问卷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18-925.
[4] 侯春梅,迟秀丽,朱晓文.为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建设建言——一份学术期刊读者调查报告解析[J].出版广角,2012(5):21-24.
[5] 田丁,夏小兰,房俊民,等.作者对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建设的评价和建议[J].出版广角,2012(5):15-18.
[6] 丁佐奇,郑晓南.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证次数与学术质量评价的矛盾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1(2):286-288.
[7] 张铁明,颜帅,佟建国,等.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2):99-102.
[8] 李卓青.科技期刊栏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3):465-467.
[9] 赵茜.高校学报作者投稿心理分析与期刊编辑策略——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1(4):527-529.
[10] 殷建芳,邓迎,王晓琰,等.社交媒体与学术出版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9):19-23.
[11] 杨蕾,童菲,马沂,等.产业集群对专业化期刊集群的启示——对《中国激光》杂志社创新与坚守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730-735.
[12] 郑继承,邓迎,段家喜,等.IDEFO模型在光学期刊集群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运行中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