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5-04-10 09:41郭晓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独生子女主观

郭晓霞

中国.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 E-mail:waitqi7@163.com

自人类诞生后,就开始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们从不同领域探讨这一问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幸福是个体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而产生的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含动机、兴趣、欲望等)、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和外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因此,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主观的心理体验,是基于感受与体验主体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他人的标准[1],也就是说,个体对自己生存状态满意与否,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即主观幸福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涌现了大量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指个体依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体和社会整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2]。

研究表明,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其中就包含自尊和家庭功能。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持有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3]。高自尊水平的人乐观自信,能更好地接纳自我,低自尊水平的人则不易接纳自己的缺点,易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Dutton&Brown[4]的研究发现,在面临失败时,低自尊水平个体比高自尊水平个体存在更强烈的情绪困扰,原因在于失败使低自尊个体自我感觉糟糕;也有研究[5]支持高自尊和高主观幸福感之间密切联系;Baumeister Cambell,Krueger,Vohs[6]认为,高自尊个体往往更积极的看待自己,相信自己在很多方面比其他人优秀,面临失败时也更为自信,同时,高自尊的个体倾向于改变情境,并且能较好应付各类问题,产生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家庭是人类生理、心理发育的最早场所,是个体快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7]。众多家庭理论中都强调了家庭功能对家庭成员适应性的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较差的家庭功能和青少年的精神病理发展有关联[8],也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相关[9]。

本文以济南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将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省某高校280 名在校生进行问卷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61 份(93.2%)。其中男生164 名,女生97 名;城镇学生42 名,农村学生219名;独生子女158 名,非独生子女103 名。

1.2 方法

1.2.1 家庭功能量表(FAD)[10]依据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编制,用于测量家庭系统各方面的功能,共60 个题目,分为7 个分量表,分别测试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6 个维度和总的功能。该量表为4 级评分量表,每个维度得分越低说明该维度越健康,反之,得分越高说明该维度越不健康。

1.2.2 自尊量表(SES)[10]由Rosenberg 于1965年编订,共由10 个题目组成,让被试直接评价题目内容与自己是否相符,采用4 级计分法,1 代表非常符合,2 代表符合,3 代表不符合,4 代表很不符合,其中有5 个反向计分题目,反向计分题目转换后与其余题目相加即为总分,总分范围为10~40 分,得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此量表应用广泛,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3 主观幸福感量表(GWB)[11]采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是一种定式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共33 个题目,国内段建华进行修订后共18 个题目,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该量表既可测量总体幸福感,还可以分为6 个分量表进行评分。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涉及到的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 检验、皮尔逊积差相关,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由被试评价题目“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或满足?”的答案,可以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5.8%(15/261)的学生觉得自己非常幸福,23.0%(60/261)的学生觉得自己比较幸福,47.1%(123/261)的学生对生活感到满足,加总为75.9%,这说明有超过2/3 的大学生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幸福感较强,这与肖溪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13.8%(36/261)的学生对自己生活不满足,10.3%(27/261)的学生对自己生活非常不满足,加总为24.1%,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很满意,影响到幸福感水平。

2.2 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的差异比较

见表1。结果发现在性别维度,自尊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女生主观幸福感高于男生,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两个维度,主观幸福感与自尊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结果发现城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与自尊高于非独生子女。

2.3 家庭功能、自尊、主观幸福感间的相关分析

见表2。家庭功能6 个功能及总的功能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P <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P <0.01)。

表1 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测试结果的比较(±s)

表1 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测试结果的比较(±s)

t P主观幸福感 77.05±12.52 78.29±14.20 -0.731 0.465 77.26±13.10 78.97±13.82 -0.728 0.467 77.18±13.41 77.93±12.89 -0.440 0.项 目 男 生 女 生 t P 农 村 城 镇 t P 非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660自 尊 30.23±4.55 31.58±4.05 -2.412 0.017 30.60±4.42 31.49±4.27 -1.132 0.259 30.53±4.66 31.01±3.96 -0.847 0.398

表2 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r)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能有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评价。其中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比男生高,何瑛[13]、陈静[14]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总体来看,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更少消极情感,有更高主观幸福感,这可能是由男女扮演社会角色不同造成,现代社会认为男性应承担更多责任,但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多数男生还未完全独立,因此有较大思想压力,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而女生遇到困难时能更主动求助或更善于表达、宣泄消极情绪,从而有较高主观幸福感,但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在职场上承担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因此面临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比男生体验到较多主观幸福感,但已经不显著了。在自尊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以往研究男生自尊高于女生有差别,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被试群体不同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 后,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自尊状况自然也会有变化。

城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均高于农村学生,这与许怀详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因为城镇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更多表现出积极的自我评价,易于被他人接纳,易于与他人相处有关,而大部分农村大学生家庭收入相对较低,自我评价易存在偏差,在自我接纳、与他人相处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因此自尊、主观幸福感水平低于城镇学生。

独生子女自尊、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能原因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能为其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也较非独生子女受到来自父母的更多关注,得到父母更多支持,因此有更高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而非独生子女获得满足、关注、支持相对较少,很多东西需要个人去努力争取,在此过程中易产生挫折感,产生较低自尊和幸福感。

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家庭各成员身心发展的深层次变量之一[15]。家庭功能的发挥对个体的价值观形成、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家庭功能”这一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提出,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总体来看,国外学者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分为三类。其一,以Olson 和Beavers 为代表,是以家庭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比如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成员交往质量等的好坏来描述家庭功能的高低。其二,以Epstein 和Skinner 为代表,他们从家庭完成其职能的状况定义家庭功能,认为家庭应为其成员身体、心理、社会性等方面健康良好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如何满足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要;如何促进家庭及成员的不同成长阶段产生的问题,如初次离家、升学、结婚等适应性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和应对各种家庭突发事件等带来的危机。其三是以Walsh 为代表,从家庭结构的特征方面来定义家庭功能,并提出评估家庭功能高低的4 个基本概念。

本研究采取第二种定义,认为家庭功能反应家庭系统的运行情况,如果家庭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现各项基本功能,容易导致家庭成员产生各种临床问题。Epstein 等人于1978年提出了McMaster 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这一理论以家庭运行过程为核心,该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及其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以适应和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7 个方面: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角色分工,情感反应能力,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根据家庭系统在以上7 个方面的表现,可以判断家庭功能健康与否[16]。有研究发现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有影响,如Kazarian 研究表明家庭功能状况越差,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越低,Daniel 发现,经济困难青少年家庭功能越低,主观幸福感也越低,不良行为也越多[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各维度及总体功能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除与情感介入达到统计学差异(P <0.05)外,其余6 个方面达到统计学差异均(P <0.01)。问题解决指家庭在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有无困难,尤其是在解决威胁家庭系统完整性的问题方面有无困难,如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家庭运作等问题,此功能发挥越好,个体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烈。角色与沟通的质量也可以影响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家长应提供给孩子一定的行为标准、限制和指导,同时又给予孩子自主的机会,鼓励孩子进行言语交流、表达个人意见,整个家庭系统间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否则易导致疏离感,没有安全感,使得幸福感水平降低。

情感反应指[17]家庭成员对事件适当的情感反应能力,既看家庭成员中个体的反应,也看家庭成员对同一事件的反应是否一致,家庭成员在家庭中若能够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情绪,并可得到相应的情感回应,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就高。情感介入[14]指家庭成员相互间对对方的爱好、兴趣、活动等事情的关心和重视程度,情感介入的多少,反映了家庭成员的投入程度,以及成员间的情感亲密程度。健康的情感介入是一种移情性介入,即可以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家庭成员能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并有情感性介入,是家庭功能健康的表现,对家庭成员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积极作用。行为控制指家庭在面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时,对家庭成员在行为方式方面的控制以及允许程度,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家庭功能发挥良好,个体就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还发现,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自尊越高,主观幸福感也越高,越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这可能是因为高自尊水平学生比较自信,自我评价更加积极乐观,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因此生活满意度较高,进而有较高主观幸福感,低自尊水平学生通常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易做到自我接纳,容易情绪化,常伴有消极情绪,因此主观幸福感较低。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城镇家庭学生,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都高于农村家庭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功能的好坏与否、自尊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关系,良好家庭功能的实现,自尊水平的提高都能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4-384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3]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1):93-99

[4]Dutton K A,Brown J D.Global self-esteem and specific self-views as determinants of people's reactions to success and failu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3:139-148

[5]杨青,许伟裕,韩丽萍.大学生自尊、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743-1745

[6]Baumeister,Cambell,Krueger Vohs.Does Self- 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interpersonal success,happiness,or healthier life style[J].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2003,4:1-10

[7]郭晓霞.高职生人际信任、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300-302

[8]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21(3):55-60

[9]余小芳.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69-270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49-151,318-320

[11]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6-57

[12]肖溪,周亚青,王珊,等.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01-603

[13]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师专学报,2000,19(2):96-98

[14]陈静,杨宏飞.杭州市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215-217

[15]许怀祥,李建伟,薄世杰,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05-407

[16]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71-1075

[17]王丽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2006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独生子女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身体传送带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对立与存在
幸福的家庭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