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静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023—04
[内容提要]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方,他们分布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层次的岗位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一项事关学校稳定、发展的大事,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保持通畅的民主渠道,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才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建言献策,真正起到智囊团与人才库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他们从事教学、科研以及参与学校其他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
[关 键 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层次的岗位上都有他们的身影。其中不少党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力量。他们人数多、层次高、覆盖面广、影响大。多年来,他们凭借自己的政治、智力优势,努力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旧体制的转换与中西文化多层面对知识分子的影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处世态度和思想意识出现新的变化趋势。作为高校统战部门,要正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教育引导,形成良性的思想动态反映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大部分拥有较丰富的学历背景,有较高的学识和技能,他们见多识广,容易接受、拥护新事物,重视精神生活,喜欢评论,倾向交流。尤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心态呈多元化趋势。尤其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就试图用各种手法,妄想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渗透,实现其“西化”、“分化”的政治目的。所以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一)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重要保证。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发展中能否发挥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作用,与他们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他们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将会对学校甚至党的教育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实践以及取得的成就有深刻的体验,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非常认同,认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他们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坚定。但由于党外知识分子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渠道,缺少比较稳定的机制,他们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政治理论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为此,学校党委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理论,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我党的教育方针。
(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办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根本上取决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一线的重要骨干力量,在他们之中汇集着党外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们学识渊博、工作热情高涨。但是由于客观上受自身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追求的限制,他们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就往往显得相对淡漠,缺乏更高的政治热情。为此,要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就必须在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和完善民主机制的基础之上,让他们放下思想的包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开展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来阐释我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方针,让党外知识分子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智力优势,发挥他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风险。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开放、活跃,保守观念较少,开拓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创新精神强,不少人都有出国留学进修的经历。交流、学习的范围具有世界性和国际性。他们广泛接触和吸收各种思想,思想上呈现多元化,西方的政治制度对他们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已久。他们通过各种隐蔽手段:譬如通过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等大力推行其新自由主义理论,削弱中国的理论思考和原创力,企图使中国按照他们的理论来指导当前的改革,最后使中国放弃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推销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以及西方一些颓废、有害的思想观念,影响和他们接触较多的人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防范,冷静应对,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辨别力,养成自觉抵制消极思想及反动思想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的新趋势
(一)职业价值取向强调自主性。他们择业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的政策给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舒适的工作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使他们在专业岗位上用较短的时间走完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用一生才能走完的学术历程,知识分子个人的成就感、社会威望和知名度大大提升。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用自己的学业专长为社会服务,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价值目标趋向功利性。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成分的多样化、职业流动和就业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出现了多元化。功利倾向不断增强,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显著增强。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中许多学者、专家都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思想活跃,学术上思路开阔,有相当的建树。但高校在改革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这样便会在他们的思想中造成这样或是那样的误会,而这种误会在短时间内又很难得到根除。致使造成了极个别的党外知识分子对无私奉献精神淡化,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冒”。甚至有些党外知识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片面追求个人物质利益,使用非法、非道德手段钻法律法规的空子,从而使社会秩序在一些地方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的程度加重。
(三)行为规范的随意性。调查显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相比较中国共产党在行为规范上的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思想上,就是要求“绝对公平”的多,个人奉献的少;要求提供条件的多,个人奋斗开拓的少;多强调客观,少强调主观,不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过于自负,把才能当做一种砝码,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尽如人意的就去做,不尽如人意的就不做,或者少做。另外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大局意识不强,强调局部利益、个人利益。这种随意性甚至造成某些制度、某些方针甚至是大是大非认知的模糊。
三、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源头,是我国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要尊重党外知识分子的劳动和创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按照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要求,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校内的民主制度建设。结合党外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尽快地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反映机制。让群众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一)加强信息沟通,合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根据党外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利益需求,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定期反馈机制。凡学校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的调整和重要决策事项出台前,党委都主动听取民主党派组织和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向他们通报情况,鼓励他们建言献策。学校有关思想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都根据需要邀请民主党派有关人士参与研究、论证和督查。统战部门积极配合学校党委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做好明理顺气、释疑解惑、团结鼓劲的工作,以党外知识分子之友的平等心态深入基层,深入到有矛盾、有困难的党外知识分子中去,了解实况、通报实情,教育党外知识分子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尽力解决他们在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及时办理侨眷、台属证,负责落实国家有关侨务政策。
(二)注重情感投入,认真对待党外知识分子来信来访。按照建设成“党外知识分子之家”的要求,高校统战部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的党外知识分子,认真倾听他们所反映的涉及岗位聘任、学术研讨、住房改革及生活待遇等诸方面的问题,深入了解他们反映的情况,努力沟通协调,妥善处理解决,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耐心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努力做好安抚工作。避免越级上访,对于思想比较激进的党外知识分子要时刻注意思想动态,做到苗头问题早发现,重点对象早转化,矛盾纠纷早解决。
(三)搞好联谊慰问,坚持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制度。通过组织学校统战干部和各民主党派成员参加“联欢活动”,增进党内外的相互联系。对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和主要骨干、有影响的无党派代表人士等重点统战对象,搞好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建议落实情况,通过各种形式的慰问走访活动,使党外人士深切感受到党委的重视与关怀。
总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一项事关学校稳定、发展的大事,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保持通畅的民主渠道,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才能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建言献策,真正起到智囊团与人才库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他们从事教学、科研以及参与学校其他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影响高校党外干部成长的因素及现实有利因素把握和不利因素转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GXTZA0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陈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