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忠平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等学校为解决新世纪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扩招。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高等院校进入了蓬勃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数年的“扩招”洗礼之后,开始趋于大众化教育。在这期间,高等教育的理念、规模以及管理方式都经历了重大改变,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高校扩招、扩张以及对生源的争夺战,使其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且复杂,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更加复杂,新形势下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适时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首先,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我国高校的财务成本控制是针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支出甚至是每一个职工的,而成本控制的工作存在于我国高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中,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财政来源大部分是财政拨款,这就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轻视对教学仪器等设备的成本控制。日常经济生活不涉及成本理念,没有投入和产出比,造成了极大浪费。
从我国决定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就急剧扩大,财政拨款的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但在学校的总体经费中财政拨款所占比例却日趋下降,非财政拨款的比例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特征逐步表现为竞争机制,也就是经济学中的“优胜劣汰”。这样的情况是高校的管理层所必须给予重视的,也就是说,风险意识应该被高校管理者所采纳。由于国家的需要以及多年的扩招,不少高校发展的脚步逐步加快,但是一些院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不符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办学标准,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的部分高校教学实验场地不安全、不科学,学生宿舍用房十分紧张,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破旧的房屋超期使用以及图书馆馆藏不足、容量太小等教学设施资源缺乏现象时有发生。想发展就必须有资金,但是在资金的筹集上,我国高校容易出现贷款规模过大、自身无力偿还且大多高校普遍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事业单位没有破产一说,还款应由国家来支付,所以责任意识不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直接导致高校出现财务风险,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预算更多地表现为计划和控制,不能够更好地引导高校的相关经济行为,在过分偏重各个项目以及部门的日常经费分配的同时又缺乏对重要科研和教学人员的激励措施。现行的“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是在上一年度的财政基础上考虑这一年度的增减因素进行预算,但是出于小团体利益的考虑,因为害怕来年经费会减少,到了年底如果有经费还未用完,就会想方设法将经费用掉,往往不会考虑到减少因素,造成了极大地浪费,这样做使得高校的预算基数一年比一年多,预算管理缺乏实际的执行性和科学性。同时,在一些高校中,预算的财务工作缺乏统一的收支和管理,随意性比较大,从根本上影响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占比较大,这些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同时理财方法陈旧、观念滞后,出现了新型理财知识的“饥渴症”。有些高校缺乏让财务人员掌握和运用新型知识的主动性,没有完善的培训计划,有些培训只是走过场,而财务人员本身也疏于对知识的更新与补充,造成了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这种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化、信息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提高高校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高度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的财务工作中应该进一步让项目资金以及财务部设专人负责核算工作,并且在进行核算工作的同时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管理层也应该在日常工作中让专人积极参与对基建工程、设备购置以及专项维修工程等涉及集中采购以及公开招标的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审计的复核工作,进行复核工作时一经发现未经审计的项目,财务部门将一律不予结算。在此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够不断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以及科学性。同时加强对建设、采购项目的过程检查以及审核工作,防止超预算现象发生,这样才能够优化支出结构。
在以前的工作中,高校都会在设立基本会计核算的同时单独设置基建会计,二者在工作中是相互独立并且数据之间没有关联,这样的设计使得高校基本会计报出的报表中并不包含基建方面的相关数据。随着扩招的不断深化,高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基建方面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多。一般来说基建项目的资金高校本身是不能够完全支付的,大部分高校都会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来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将高校基本核算同高校基建业务两套系统合并统一,才能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2006年我国开始在高校开展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相关政策,具体表现在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支出功能的相关费用,而是进一步整合为教育、一般公共服务等17个大项。高校的财务核算应在此基础上设立用于核算学校基本建设的相关会计科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高校的财务核算工作,也可以不断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避免高校中存在盲目扩大投资却无力偿还等情况,将基本会计与基建会计进一步整合,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使得高校基建经费事项情况一目了然,方便高校自身合理科学地安排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高校要想在发展中不断扩张,就必须符合我国政策规定的相关标准。为了达到标准,迫切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办学条件的改善工作。很多高校在这方面一般都会选择用银行贷款来发展教育,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贷款的同时需要考虑偿还。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不存在破产问题,在发展中总指望着欠下的钱国家还。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合理规避市场风险,在资金筹集的同时,必须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根据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在“适度负债”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管理水平、还贷能力,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进行学校的财务规划,以贷款作为促进院校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将基金的筹集渠道多元化,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的财务改革。
在新形势下,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队伍也在逐渐发展壮大,所以新形势下对于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及业务水平就有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财务人员的管理上要与时俱进,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上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定时定期地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和思想上的培训,培训决不能简简单单走过场,需要建立严格的教学制度,要求财务人员在掌握国家最新的财经法律及政策的同时,熟知与本行业有关的知识理论和技能。除了技能上的掌握,财务人员由于其职业特点,多跟现金接触,尤其是高校的财务人员,多会接触大笔的财政支出和收入,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人员坚持原则,不为个人的蝇头小利侵害学校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在工作中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在思想上有勇于执法、守法、护法的责任感。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地多元化、复杂化,需要高校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展。伴随着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更加关注,新的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不断的发布、出台,一方面显示我国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变革的迫切性,所以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还有很多的新课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展,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校的财务改革工作绝对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的,想要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高校的财务改革中就需要我们以市场的机制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在改革的道路上大胆探索和创新,不断地提高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层次。
[1]吴仕宗.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
[2]刘涛.现阶段我国髙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11).
[3]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教研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4]王小平.财务人员素质提升策略探讨——以高校财务人员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