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政府有效性路径探析

2015-04-09 05:10颜文娟
实事求是 2015年6期
关键词:民众有效性政府

颜文娟 罗 政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出了我国政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但是我国政府在公共决策、政策执行、自我约束、行为激励等方面还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政府有效性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一、创造有利于提升政府有效性的社会环境

在政府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政府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而是能够对社会环境发挥一定的反作用,进而改造社会环境。因此,为了提高政府有效性,政府不仅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塑造有利于政府有效性发挥的社会环境来提高政府有效性。一般来说,这种有利于提升政府有效性的社会环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培养挑剔且富有责任感的公民。正如厂商面临挑剔的顾客时更愿意自觉主动地提高产品的品质一样,在民主政体下,当政府面临更为挑剔的公民的时候,政府的作为就更难以赢得公民的满意和支持,这就促使政府不断改善政府有效性。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政府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提高政府决策和执行的科学化程度,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服务品质,进而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这对于推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无疑是有利的。但在另一方面,仅仅有一双批判政府的眼睛是不够的,公民也需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才能确保政府有效性的提升。这就要求公民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这种社会责任感表现为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它要求每个公民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并努力追求个人的成功。公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也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需要,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基础。其次,这种社会责任感表现为公民对社会整体的责任意识。比如,当社会中某些成员遭遇不幸,其他公民愿意主动地伸出援手。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无私的奉献,而是公民能够意识到这是保持社会稳定与团结,使社会不至于走向分裂所必须的。这体现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2.建立稳定而富有弹性的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没有社会稳定,人们的社会经济权利都将面临威胁,整个社会生活就会充满不确定性。这不仅会严重制约投资与消费,而且社会矛盾与冲突引发的社会动荡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本身的生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正因为如此,实现社会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稳定并不是追求一种静态的秩序,而是追求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态的秩序。这种秩序体现了稳定与变革的有机统一。虽然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但这种稳定必须是富有弹性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稳定,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社会秩序。社会稳定总是意味着某种社会秩序,但富有弹性的社会稳定并不试图固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而是通过建立公平、有序、合理、高效的竞争和合作规则,并通过这种规则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这种社会秩序应既提供社会稳定,又激发社会活力;既能降低政府的管理负担,又便于政府发挥引导、服务和调试的功能,从而促进政府有效性的提升。

3.塑造富有凝聚力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一般是指人们对国家的认可和个人对国家的归属感。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得以维系的心理基础,也是抑制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基础。[1](P187)首先,国家认同有助于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其次,国家认同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第三,国家认同有助于促进国内区域合作。最后,国家认同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民众的国家认同往往意味着民众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出某种牺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借国家利益的名义去侵犯公众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民众的国家认同来自国家对民众利益的保障和增进。政府对民众利益的侵犯往往会使民众把对国家的忠诚转向更小的群体,如族群,并将对该群体的认同与国家认同对立起来,从而危及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可见,国家认同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但政府的不当行为也会损害民众的国家认同,并会最终损害到政府管理的有效性。

二、合理确定政府角色

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使我国政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式实现了根本转变,也使我国政府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合理定位当代中国政府角色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保证。这种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点就是明确政府的责任,使其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功能,并避免其权力滥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来说,我国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应实现以下目标。

1.信任中心。在现代民主国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政府与民众信任关系的核心。但是,政府赢得民众的信任并不容易。首先,这取决于社会文化中是否存在足够的信任以及社会公众之间是否存在政治共同性。其次,政府要言而有信,树立起政府诚信形象。一方面,政府的实际行为要与政府所宣扬的宗旨一致;另一方面,政府在决策和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浮夸,不掩盖事实真相。第三,政府要勇于负责,承担起政府的公共责任。[2](P77)人们组织起来成立政府,目的就在于遭遇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能拥有最后的依靠。比如,在民众陷入贫困或者遇到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和困难的时候,政府只有及时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而不是推诿扯皮,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第四,政府要做到公正、廉洁,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公正是政府应坚持的首要价值取向。政府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公民,并在行政过程中体现公正的要求,才能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任何只为少数人谋福利的政府必将为人类所抛弃。同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廉洁奉公,自觉抵制腐败,真正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无愧于民众的信任。

2.权威中心。政府的权威不会伴随着政府的产生而自动获取,政府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赢得权威。政府要成为社会的权威中心,就是要使政府既拥有履行职能所必须的公共权力,又通过政府的有效作为不断赢得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首先,政府必须合法地获取公共权力。提高政府权威并不是要求政府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权力,过多的政府权力会限制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利,同时也会加重政府管理的负担和责任。在政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过多的政府权力必然会增加政府犯错误的机会,并制约社会活力,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因此,过度扩张政府权力反而会降低政府的权威。同时,政府权力的获得必须具有正当性。政府只有合法地获取权力,该权力才会得到民众的认同。其次,政府必须正当地行使其权力。第三,通过政府行为赢得民众的信赖和支持。民主只会把权威给予那些有能力而又值得信赖的人,同样,政府要获得权威也必须既强而有力又值得信赖。一方面,政府要有效地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创造出令民众满意的政绩;另一方面,政府又能有效地控制自身的自利性倾向,努力塑造廉洁、公正、亲民的政府形象。

3.动力中心。政府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心并不是要让政府回到全能政府时期,包揽社会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而是使政府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政府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非常独特的,它主要不是依靠政府自身去创造各种社会财富,而是依靠激发社会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心,政府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其目标在于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避免人类活动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就是要形成一种既能保持社会稳定,又方便民众生活;既能够使社会运转有效,又能够降低社会运行监督成本的社会秩序。第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能较为直接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质通常成为判断政府优劣的重要标准。公共服务的范围很广,各种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程度也有差异。政府应着力提供那些基本的公共服务。第三,提供有效激励。提供激励是政府激发社会活力的基本手段。政府激励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手段来鼓励那些对社会发展有利的社会活动,负向激励是指通过物质上、精神上甚至法律的惩戒措施来避免某些危害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3](P37)政府提供有效激励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政府提供激励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并执行一套公平有效的社会行为规范。

三、构建有效性的政府模式

由于政府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政府活动与环境的适应程度,因此,不同环境下有效性的政府模式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但他们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战略思考:有预见力的政府。首先,提高预见能力,防范可能的自然风险、工业风险和社会风险。预见能力是指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和新近出现的特殊迹象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从事物发展的相互联系和内在逻辑,借助于理性分析和直觉判断,对事物未来发展做出预测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社会环境中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为广泛和复杂,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更为迅速,这就对政府的预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防范和解决这些日益严重的自然风险、工业风险和社会风险,整个社会将变得极为脆弱。风险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提高政府的预见能力,特别是提高对各种风险的预见能力对于保持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极为重要。

其次,实施战略规划,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及其交互作用使政府对社会环境的预测变得异常困难,而政府要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又必须具备对社会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并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需求。这就要求政府选择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战略,使这种战略规划能够给政府不断变化的行为选择提供一个基本的目标和方向。政府通过实施战略性规划,致力于追求社会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就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把握解决当前复杂社会问题的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从而把社会的当前利益与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结合起来,进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因地制宜:讲究策略的政府。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等差异很大,任何单一的政府管理方式都很难适应各地不同的社会环境需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管理地方事务并不是要否定中央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而是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的原则范围内充分运用地方知识,创造性地把中央政策应用于本地实践。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地方政府留有一定的余地。

首先,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要具有策略的灵活性,把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展政府管理活动还需要有一个适度分权的政治结构。在高度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完全依附于中央政府,没有任何自主性,也就不可能因地制宜地开展政府活动。适度分权的政治结构为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应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并通过地方性探索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提高中央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1]吴潜涛,徐柏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田秀云,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程永林.区域合作、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民众有效性政府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