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高 赵建基
(1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0;2塔里木大学 新疆阿拉尔 843300)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1]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不仅如此,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以纲要的形式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在总结人类历史上原始文明阶段刀耕火种带来的“红色文明”,农业文明阶段土地不合理利用形成的“黄色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黑色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扬弃既有的“工业文明”而形成的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它继承工业文明的优势,是一种“后工业”文明,而不是从工业文明倒退,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般地批评甚至反对工业化。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口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态利益和谐,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依托是生态人。其中生态人是超越了抽象的人的存在范式,立足于人的现实需求和社会的现实发展,使人融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并同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文化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社会整体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主体。
建设生态文明的对象是区域,主体是市场或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一般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同纳入指标体系进行考虑。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价值诉求,更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理念,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为依托和探索途径,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整体性、包容性发展,从而架构起农业、农村科学发展之路。
目前,现有文献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实证分析也日渐丰富,但对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探究却较少,特别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升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而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经济增速的换挡,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越发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生态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如何在增长的量不高的基础上提升增长的质,进而提升新疆生态文明程度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研究新疆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按照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一般标准,根据新疆环境公报,整理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城市空气质量方面,空气质量1、2级城市比重由2006年的42%升到了2012年的58%;城市空气质量Ⅰ、Ⅱ级优数占全年比重由2006年的83.20%下降到了2012年的80.60%,说明城市空气质量在空间尺度上有所改善,而在时间尺度上却表现为逐渐恶化。水环境方面,饮用水达标率从2005的59%提升到了87.2%,地表水优良水质由2006年的71.5%提升到了2012年的94.7%,表明不论是饮用水还是用途广泛的地表水其水质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改善。声环境方面,2006年至2012年,声环境较好的城市从64.70%的占比增加到了88.9%,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比例则从23.1%降低到了10.3%,这表明新疆声环境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2005年至2012年局地性和区域性沙尘天气分别从4次和86次上升到了20次和132次以上,但沙尘浓度则从0.854~66.6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了0.379~8.010毫克/立方米,表明近些年来新疆沙尘发生频率增加而强度则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污染防治方面,则表现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逐年上升,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则变动较大。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植树造林情况在近些年来较为稳定,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则逐年加大。环保产业方面,从事环保产业人员由2005年不足2000人,增加到了2012年超过42000人;环保相关企业的销售收入也从1.95亿元增加到了45.87亿元。由此观之,新疆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是不断提高的。
表1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量化指标
2.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1)生态环境先天基础薄弱。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虽然新疆地域辽阔但适于人居住的绿洲面积只有7.0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疆面积的5%,2200万人口生产生活都集中于这极其狭小的空间内。而且新疆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极大,植被稀疏,风沙灾害频繁,可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少。相关研究显示,新疆目前面临着沙漠和绿洲扩大、水域草地及自然森林缩小、环境质量恶化等主要问题。
(2)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缓慢。由严耕教授主持的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发布的2005~2008年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中显示,2005至2008年新疆生态文明指数分别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25、26、27、29位,在全国排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2011年的评价指标稍作了变动,而且增加了绿色生态指数GECCI的测算,结果显示新疆2011年的生态文明指数为66.63(满分为132,最低分为22)在全国排名第28位,GECCI指数为53.05(满分为105.6,最低分为17.6)在全国排名第29位。[3]总的来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且相较其他省市而言建设进程比较缓慢。
(3)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系统的顶层规划指导和制度保障。1987年我国生态学家叶谦吉才首次使用了“生态文明”一词,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的概念则是1995年罗伊·莫里森在其出版的《生态民主》一书中提出来的,2007年十七大以后我国才掀起生态文明的研究热潮。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文明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我国少数城市或地区已开始尝试建立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但新疆基于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很难借鉴初有成效的模式。另外,制度保障的缺失、细碎、不系统也是新疆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总而言之,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处于无全面系统的格局规划,无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无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以及无专门系统的制度保障的“四无”状态。
1.生态经济发展的“四位一体”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态经济的发展,只有生态经济的发展才能为整个生态文明体系的梯级进步提供动力。而生态经济的发展又是以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因此,根据新疆农业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四位一体”模式(见图1)。
图1 以农业为主的新疆生态经济发展“四位一体”模式
根据新疆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将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纳入到新疆生态经济发展的“四位一体”模式中。
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在本文中主要指红花和长绒棉。新疆红花享誉全国,长绒棉更是驰名中外,但由于产业链末端环节的薄弱,新疆这些特色农产品主要停留在初加工水平。红花种植延伸到产业链末端生产的红花油对高血压高血脂具有很强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果能够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红花油,新疆红花产业必然前景光明。而长绒棉几乎是高档服装的必备原料,如果新疆能够强化品牌意识,建立高档纺织业的末端环节,新疆长绒棉的价值便能更加充分发挥出来。特色农产品的最终产品不但能丰富与旅游业相关的特产、纪念品等行业的内容,增添这些行业的吸引力,且其中间产物红花残渣和棉籽壳等还能成为牲畜养殖的优质饲料。另外大型红花种植和长绒棉的种植基地也能适度地建设成为良好的旅游景点。
林果的种植主要分为大型庄园种植和小型农户种植。其中庄园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的胜地,也可以开辟出类似于避暑山庄或者农家乐等形式的娱乐场所。生产的鲜果可以直接作为特产,也可以加工成为干果或者罐头、果汁等。干果和罐头、果汁等也可以当作特产或其他产品销售,另外果汁罐头等还可以进入餐饮业。
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大型的牲畜养殖场同样具有开发成景点的潜力,另外,有条件的养殖场甚至可以开发出特色鲜明的娱乐项目。养殖产生的肉奶制品直接为餐饮业提供优质的食材,动物的角、皮、毛等经过合适地加工可以成为精致的工艺品。
旅游业在整个发展模式中也起着较大作用。观光旅游为牲畜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及林果种植的场地提供了额外的价值;纪念品、特产以及其他商品销售为以上三个产业的最终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平台;住宿、餐饮、娱乐为牲畜养殖的最终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使牲畜养殖场、林果种植园的创新发展有的放矢。
2.“四位一体”模式的主体及职能定位。“四位一体”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各相关主体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职能,“四位一体”模式各主体与其职能见表2。
表2 “四位一体”模式的主体与定位职能
为了加快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有效发挥“四位一体”模式的作用,政府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引导产业发展。政府应当完善产业链条,合理为产业链塑身。具体而言,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薄弱环节的健康发展;第二,消减部分环节的过度竞争。加强薄弱环节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吸引相关企业建厂,引入人才、引进技术等手段,而消减过度竞争环节则可以通过对相关行业加大准入门槛,对现有企业采取许可证制,并根据整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综合发展状况,逐渐减少许可证的发放。
2.鼓励企业创新,树立品牌。技术落后会导致产品低质量、高成本,最终无从谈及品牌效应。因此,政府通过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力度,完善投资市场的风险机制、构建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向自主创新成果的倾斜力度、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和利用为核心的报酬激励制度来激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奖励、宣传拥有知名商标企业以及提供其他便利条件等形式激励企业打造品牌。
3.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打击败德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例如:对存在旅游业中的强买强卖,威胁、勒索顾客等行为要大力打击。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顺畅的投诉机制、严厉的惩罚办法、合理的赔偿制度来打击这些非正常的市场行为。
4.建立沟通平台。建立沟通平台一方面可以沟通供给与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摩擦。从企业角度来看,借助平台可以提供自身供需信息,完善商品流通渠道;从消费者角度看,能利用平台了解相关产品信息,进行比对甄选;从政府角度来看,能有效监管商品交易,减少市场缺陷带来的伪劣产品等问题。
[1]周生贤.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J].人民论坛,2014(09).
[14]严耕,杨志华,林震.2009年各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快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15]严耕,林震,吴明红.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与评价[J].中国行政管理,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