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思考

2015-05-14 06:37张波
实事求是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教经济带跨文化

张波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100091)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在第六部分“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定位是“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1]其中目标之一是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设定了目标,就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并逐步落实,而具体的政策需要建立在对新疆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基础之上。运用SWOT分析模型,可以认清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从而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扬长避短,规避或化解潜在的或既有的不利因素。

一、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的SWOT模型分析

1.优势(S)。新疆的地缘优势、多元一体的文化和民族优势为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提供了内生动力。

一是地缘方面。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相邻,周边依次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 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2]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多种文化交汇之地,有“文明十字路口”之称,现在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全球化时代,随着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通讯手段便捷多样,商贸往来需求旺盛,沟通了解、文明对话、文化交流也相应显著增多。漫长的边境线上众多的口岸为新疆提供了大量与外界交往的机会。目前,新疆共有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其中有两个航空口岸(乌鲁木齐机场和喀什机场)。新疆已基本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辐射地、州、市、县、乡和农牧团场,东联甘肃、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北达蒙古国的干支线公路交通网,并且还在逐步加强完善。新疆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的“57712”工程顺利完成,将会构筑起“五横七纵”的高速、高等级公路网,建设七大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建成四条东联内地和八条西出国际共计十二条通道。另外新疆还有横贯全境的新亚欧大陆桥,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等。目前中国已正式开行的中欧班列共有8条,分别从重庆、郑州、成都、合肥、武汉、长沙、义乌和苏州出发,除苏州出发的一条经满洲里出国境外,其余七条都途经新疆开往欧洲。连接内地和周边国家的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全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新疆在全国及至中西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中的国际大通道和枢纽作用,同时这样的地缘优势也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和加深文化的交流互鉴。

二是多元一体而又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和比较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跨文化科教中心的基础和可利用的资源。首先,多元又本地化的宗教是可利用资源之一。宗教作为一种古老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都在新疆广为流传,互相影响,并建立有伊斯兰教协会、伊斯兰经学院和佛教协会等宗教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全疆共有信教群众1 000多万人,宗教活动场所2.44万座。其中,清真寺2.42万座,佛教寺庙53座,基督教教堂(活动点)186座,天主教教堂(活动点)20座,东正教教堂(活动点)3座,道教宫观3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名,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约2.8万名。”[3]其次,新疆拥有比较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对外文化交往机构。新疆教育厅网站发布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有43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3所,高职(专科)院校23所,成人高等学校7所[4]。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具有招收留学生、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学交流合作的资质。新疆大学目前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和中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专门的对外合作机构,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境外孔子学院建设。最后,新疆还有众多的文化遗址、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曲艺等艺术文化。近年来,新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文化走出去活动,在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地举办新疆文化周活动,加强跨文化交流合作。

三是众多的民族也为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跨文化科教中心提供了内在动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跨文化科教中心”的内涵之一是新疆有能力和条件与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或起码是大多数国家都应有一定程度的跨文化交流和互动。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依靠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新疆各族人民才是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也即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人民进行文化交往的根本依靠力量。新疆自古是周边游牧民族的重要活动区域,现有47个民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13年末,新疆总人口2 26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与新疆接壤或接近的国家的主体民族在新疆几乎都有。在对外文化交流时,新疆的多元文化因包含有与这些民族文化相同的元素和烙印而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因文化本土化所具有的差异、异域风情和“距离美感”而互相欣赏借鉴。

亨廷顿认为,“断层线冲突是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或集团间的社会群体的冲突。断层线战争是发展成为暴力的冲突。”[5](P283)但新疆经过两千余年东方文明与中亚文明、西亚文明和欧洲文明在此的交流融合,不仅削除了文明的断层线,反而成了不同文明的衔接区,为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新疆在地缘、多元一体的文化和民族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新疆开展、组织或承办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新疆和周边及沿线国家在合作办学、互办文化年、旅游合作、医疗卫生合作、科技合作、城市间交流、智库和民间组织间交流合作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2.劣势(W)。新疆自身的劣势有地理环境的制约、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三股势力”引发的不安定因素等。

宏观上看,新疆处于亚欧大陆几何中心地带为其构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地理环境却是一大劣势。新疆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多方面地理特征决定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方式乃至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状态等。再加上和新疆相邻地区大多也是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因此减缓了新疆与外界交往的速度和数量。这种地理特征决定的交往方式和质量,虽然由于快速发展的科技和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观,但相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所应具有的交往速度和频率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这方面看,新疆虽然是经济带上连接两端的中心,但同时也是经济带上薄弱的一环,这无疑限制新疆与经济带两端的交往,以及沟通两端的能力。

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其一,根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14年数据为例,新疆地区生产总值(9 264.10亿元)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中仅领先于贵州(9 251.01亿元)、甘肃(6 835.27亿元)、海南(3 500.72亿元)、宁夏(2 752.10亿元)、青海(2 301.12亿元)和西藏(920.80亿元)[6]。经济基础的相对落后对文化交流会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无法满足充分的人文交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对外部吸引力的降低等。其二,新疆目前可供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明显不均衡,前述新疆现在共有2.44万座宗教活动场所,而除伊斯兰教外的共有区区0.02万座,即200余座。但由于这是新疆人口及其信仰结构所决定的,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变。其三,目前新疆能招收留学生的大学只有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这严重制约新疆对外学术交流、人才交流和科教交流。另外,目前在新疆留学生规模偏低,且中亚学生占据一半以上,这种不均衡局面意味着新疆与中亚以外地区学术方面交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四,新疆有国内外知名度的城市、智库、民间组织等不多,相应限制与域外在这些方面的交流。其五,新疆文化相对于中国中东部文化具有中国西部文化的一些共性特点:商品意识差、竞争意识淡薄、依赖意识强、积累和再生产意识差等[7](PP452~455),这些也会对新疆文化等各方面对外交流产生阻力。

“三股势力”的危害和严重干扰,也是新疆开展跨文化交流的不利因素之一。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新疆长期存在且与外国势力勾结,并在近年来接连制造暴力犯罪事件,影响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西方个别国家执行双重标准,有的事后还在国际上歪曲事实,借此对中国施压,从而对新疆各方面对外交流包括文化交流产生负面影响。

3.机遇(O)。国内国际环境为新疆构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包括国家战略和政策环境、中亚国家的发展、中国与亚欧国家的密切往来等。

一是国家战略和政策对发展文化科教事业的重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结构中所占份量愈来愈大,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逐步提高。1996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国家战略和政策对发展文化科教事业的重视对新疆地区文化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不仅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还进一步创造了氛围和发展空间。新疆自治区也制定了“文化兴新”“科技兴新”战略,为自治区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地位打下了基础。

二是是中亚国家近年的发展。世界经济因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至今恢复缓慢,但在金融危机到2013年期间中亚五国通过拉动内需、投资基础设施、扩大出口等措施,经济持续增长。2014年中亚国家经济受乌克兰危机及其他因素影响普遍有所下滑。为达到经济发展多元化和稳定化,中亚各国越来越积极地响应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中亚各国经济不断发展,相应为文化方面的交流发展带来了极大可能性。

三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的密切往来。中国与亚欧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经济往来、政治互信、安全合作、文化交流深入发展。中国与相关国际组织在各领域合作也全面深化。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成员国间全方位合作的组织,包括外交、国防、经贸、文化、卫生、教育、交通、科技、司法等会议机制。人文领域合作发展良好,迄今已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教育合作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救灾互助协定》、《上海合作组织地区防治传染病联合声明》等多份重要文件。举行了近百场次艺术节、运动会、冬令营、培训班等成员国广泛参与的活动。

2004年1月成立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旨在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论坛以部长级会议为长期机制,每年召开高官委员会会议,论坛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中阿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友好大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互办艺术节、中阿卫生高官会议等机制。以上活动一般每两年轮流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举办一次。此外,中阿在环境保护、高教与科研、人力资源培训领域也有着机制性合作。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逐步机制化,而且还召开了中非农业、科技、法律、金融、文化、智库等分论坛,有些还实现了机制化。

2010年6月,中国——海合会建立战略对话机制并在北京举行首轮对话,2011年5月和2014年1月又分别举行了第二轮和第三轮战略对话。中欧峰会开始于1998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目前已建立30多个磋商与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科技等领域,双方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引人注目。尤其是2014年11月,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以“重走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首届中欧友好城市青年微电影活动在论坛期间正式启动,促进了中国与欧洲青年间的人文交流。

4.威胁(T)。新疆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跨文化科教中心的过程中也还可能受国外因素带来的威胁,有一些问题还是相当长时期内难以解决的,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间的合作,进而影响新疆文化科教中心的构建。国外因素有可能带来的威胁是部分国家内部局势动荡以及部分国家间关系紧张、沿线国家国情差异较大、沿线国家和域外国家的顾虑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部分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如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长期动荡不安,需要在避免这些国家的动荡影响新疆稳定的基础上与这些国家开展跨文化交流。沿线部分国家间关系紧张如印巴间的克什米尔争端、伊核问题、巴以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也会间接影响到沿线国家间文化合作,并对新疆跨文化科教中心的构建造成不利影响。境外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和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利用宗教渗透等手段进入新疆进行文化煽动,从思想意识上宣扬恐怖主义、民族分裂思想,歪曲我国的宗教和民族政策。

沿线国家国情差异大。沿线国家从东向西在地理环境、历史、经济发展方式及发展程度、政治制度、社会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巨大,这必然给沿线文化合作带来挑战。总体上说丝绸之路两端即欧洲和中国东部是发达地区,而丝绸之路中部,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中西部、中亚和西亚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形成中间薄弱的“哑铃”型局面,不利于整个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交往。

美俄等国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在中亚国家扩大文化影响,也是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跨文化交流要考量的因素。美国历来注重软实力建设,冷战后对中亚国家展开全方位的文化输出:从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到传媒、教育文化等。俄国在中亚的文化影响虽然在冷战后有所降低,但因地缘优势依然占主导地位:俄语还是中亚国家的主要外语,俄国文化的影响遍及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虽然文化的传播交流不是针锋相对的零和游戏,但不排除其他大国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顾虑而抵制新疆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往。

二、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新疆跨文化交流历史及其规律和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新疆为实现建成文化科教中心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内外机遇,最大程度地突破弱点,消除威胁,规避风险(见表1)。

1.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拓展型(SO)战略。拓展型的优势-机遇(SO)战略要求新疆在构建文化科教中心过程中要强化和巩固内部优势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机遇。

一是要建设和强化既有地域特色又有中华文化共性的现代化新疆文化。要把新疆构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新疆自身的文化科教事业要强大而有吸引力,这样新疆才能更好地发挥起文化沟通和辐射作用。挖掘新疆独特的自然资源、民风习俗、历史遗产中的文化素材,把这些与现代传媒形式结合起来,打造有新疆特色的文化科教机构、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体现新疆地域特色的同时还要体现中华文化的共性,因为新疆文化对外交往无疑是代表整个中华文化的。“文化现代化是自主性文化、世俗性文化和理性文化的统一体。”[8](P56)新疆文化在保持地域特色同时,应该更好地把科学、效率和效益结合起来。

表1 :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SWOT模型

二是利用自身现有条件和国内外机遇,坚持文化开放,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中心的定位意味着新疆文化建设不仅要面向内地,还要全方位多领域地对外开放。何星亮认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的统一,它们反映着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7](P411)这两种属性决定了一种文化要想长久存在,就要既坚守又创新,既引进又输出,既有内源性变迁又有外源性变迁[7](P431)。新疆文化也是如此。新疆需要立足国内,积极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完善和培育对外教育文化窗口、机构、平台,发展对外文化产业和贸易等。通过对外传播与吸收引进的双向互动,一方面推动新疆文化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加快对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和欧洲文化中进步合理成分的吸收。在这一过程之中,增强新疆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弥补型(WO)战略。弱点-机遇(WO)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自身的弱点。利用国内外机遇,优先或适度倡导文化先行,并与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方面的区域合作相互促进。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科教中心既是目的,也是途径。文化科教中心的构建过程和最终建成能增强新疆的文化吸引力,改善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促进构建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也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与其它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合作有互相促进的作用。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的科学理论》一文中说:“文化明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工具、消费品和各社会群体的规章制度、观念与技艺、信仰和习俗。所考察的文化不管是非常简单或原始的,还是极度复杂或发达的,我们面对的都是包含有一部分是物质、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精神构成的庞大机体,人们据此处理各种现实中的具体问题。”[9](P36)“在‘一带一路’战略制定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摆脱了单纯考虑经济利益的惯常思维,倡导民心相通在合作中的基础性作用,重视文化交往和人文交流在战略中的作用。”[10](P75)因此,文化与其它方面的合作间的联系和互相促进作用是必然的。一方面,文化方面的适度先行,可以增加沿线国家间的相知相亲,为其它方面的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尤其是市场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可以培育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公民的社会权利与责任意识,克服上述西部文化中一些落后因素。另一方面,其它方面合作的顺利推进,又会使文化交流走向更大的空间、更深的层次。

3.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化解型(ST)战略。

优势——威胁(ST)战略即利用自身优势以化解、消除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地理位置和邻近中亚、西亚的地缘优势,使新疆可以分步骤构筑以新疆为中心的“文化三环”,以文化为纽带,逐步化解沿线国家国情差异大,部分沿线国家和域外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顾虑等威胁。

“文化三环”指的是中国范围内的“文化第一环”、包括新疆自治区和其周边中亚国家“文化第二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第三环”,这三环都以新疆为基点,最终形成以新疆为中心的三环相连的格局(见图1)。以新疆为中心的“文化第一环”在中国范围内,这并不是说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而是意在加强内地对新疆的文化向心力。在巩固和发展新疆多元一体文化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为纽带,培育新疆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交融中演化发展出来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新疆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地域特色不能被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所利用。相反,应该加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鼓励新疆民众与内地民众的文化交流,增强互相认知和情感培养。以新疆为中心的“文化第二环”包括新疆自治区和其周边的中亚国家。新疆与广大的中亚国家有一定的人文相似性——拥有共同的跨国民族及其文化,这不仅是新疆与这些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天然优势,也是政治、经济、安全方面合作的有利条件。因其地理特点,新疆文化走出国门的第一站主要就是中亚国家,应该利用新疆与中亚国家的人文纽带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以新疆为中心的“文化第三环”即包括前两环在内的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其中第一环是第二、三环的基础,第二环是向第三环的过渡。由于新疆的地理、人文特点及其目前在中国的文化地位,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最发达地区的文化交往一般来说会绕过新疆而直接进行,这决定了新疆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中心,并发挥相应辐射和沟通作用,只能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第一、二环可以同时建构,但第三环必须以前两环为前提条件。

图1 :以新疆为中心的“文化三环”

4.新疆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防御型(WT)战略。弱点——威胁(WT)战略即减少自身弱点,回避外部威胁的防御性战略。这需要新疆在构建文化科教中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新疆文化安全。文化安全在冷战后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新疆在国家地缘战略、安全、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再加上区域内外民族宗教众多、文化传统异质的特点,新疆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尤其重要,诸如意识形态的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持、民族认同感的确立和维系、防止外部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煽动和演变等。“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向新疆的渗透,主要来自两个策源地,一是奥斯曼土耳其,一是西方帝国主义。”[11](P128)针对诸如此类问题,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培养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再次淡化宗教信仰问题;最后加强新疆文化人才的培养,包括最基本的语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专业文化研究等。

三、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跨文化科教中心的重要机遇。新疆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在构建过程中,新疆有独特的地缘、文缘和族缘三方面的优势,但也有国际上和新疆自身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5](P7)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文化既可以是阻碍经济合作的力量,也可以是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力量。这要求“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把新疆建设成为文化科教中心的目标以及由此而来的跨文化交流绝不能偏废,甚至要适度先行,在构建过程中和跨文化交流中增进新疆乃至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相了解,从而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其他方面的合作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www.mfa.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249574.shtml.2015/6/9.

[2]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EB/OL].http://www.xinjiang.cn/xjgk/xjgk/2014/243259.htm.2015/7/6.

[3]民族宗教[EB/OL].http://www.xjtj.gov.cn/sjcx/zgxj_3740/zgxj2013/201407/t20140722_429178.html.2015/6/11.

[4]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xjedu.gov.cn/xjjyt/sytj/2014/78011.htm.2015/6/10.

[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中国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tjcn.org/tjgb/.

[7]何星亮.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9]Bronislaw Malinowski,“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0.

[10]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朱培民.新疆与祖国关系史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科教经济带跨文化
《科教导刊》征稿函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科教之窗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