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战略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2015-04-09 03:59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战略经济

陈 杰

(胜利油田油区稽查支队,山东东营257000)

构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战略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陈 杰

(胜利油田油区稽查支队,山东东营257000)

文化战略是一个由国民素质、教育科技、文化认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文化传统等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文化战略的提出,是当代科技进步、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客观反映,是我国社会持续发展和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必然要求,必须进一步树立文化战略的自觉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社会发展;文化战略;文化强国;软实力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与文化融合日益深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能动的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文化创新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1]。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实施积极有效的文化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

在社会有机体结构中,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实践中人们进行精神创造的方式、过程及其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念表现。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当代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融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复合系统,成为一个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冲突中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所以,文化战略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主要包括:以科技、教育和人的创造性为主的智力因素,以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为核心的精神因素,在历史中积淀下来并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文化传统以及由人的创意与社会结构诸要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文化产业。这些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作为发展的“软实力”,以凝聚力、导向力、创造力、经济力等多种方式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1.国民素质是文化战略的基础。文化是“人化”的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能力、激发人的热情的手段,即发挥“化人”的社会功能。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标志着人的发展的实际程度。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的素质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综合国力最基础的构成要素。实施文化战略,首要的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人的素质的现代化。

2.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认同是文化战略的灵魂。人的文化素质不仅包括工艺、技术素质,而且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如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责任感等。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人的素质和能力发挥的方向,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是文化战略中具有统摄作用、处于灵魂地位的构成要素。通过共同的语言、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群体的文化认同,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体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都需要一种能够统一认识、凝聚意志、激发精神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形成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产生整体的发展优势。

3.教育和科技是文化战略的关键。当代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力的质的飞跃,而且成为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科学不仅以其提供的关于客观规律的理性知识和正确认识、改造世界的系统方法而构成现代文化的核心,而且以其理性、求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在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推动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能力的增强。而科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基础性因素。因为教育通过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仅满足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人才的需求,而且通过理想、信仰、道德等价值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明确的价值导向。所以,教育和科技构成当代文化战略的关键要素,“科教兴国”是文化战略的最集中体现。

4.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文化战略的动力源。

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制度、管理等层面的内容,而且还是现代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变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创新实践具有先导性意义,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文化战略所要求的不是凝固不变、僵化保守的文化,而是生生不息、开放多元、个性鲜明的创新性文化[2]。观念的变革、开放的心态、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识、追求卓越的精神等文化价值,对于构建文化战略都是十分重要的。

5.文化产业是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满足休闲娱乐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生产、营销各种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形态,如新闻出版、影视音像、文学艺术、歌舞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游戏、创意产业等。文化产业作为当代经济格局中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始超过汽车、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文化经济”的新时代已经到来[3]。如在美国,好莱坞电影、迪斯尼娱乐、电脑软件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的超级利润企业,文化产业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了25%以上。可以肯定,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必将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6.文化传统是文化战略的根基。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精神成果,是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深厚基础。无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长短,在其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维护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并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新知,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同时,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民族独特而丰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经过创新和开发,可以构成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的重要资源。

人是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当代社会发展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对人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对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所以,文化战略归根到底是一种主体的战略、人的发展的战略。

文化战略观的确立,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文化战略的提出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累积性发展,人类文明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和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而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知识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倍增器”,而且还将引发人类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创造方式,即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所以,知识经济是文化、精神、智力创新的物化形态,是高技术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经济形态。

2.文化战略的提出是当代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摆脱了长期以来各自孤立的存在方式而日渐深入地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融合的强劲态势。一方面,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和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在不断增强,文化开始以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全面融入经济活动。知识、智慧、审美、生态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价值观、社会声誉、企业形象和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文化纽带、精神价值、道德意识等精神因素在管理运营中的联结作用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强烈,而以满足这种需求为目的的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正在成为社会的主导性产业,教育、出版、传媒、网络、娱乐、旅游等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也使得文化因素具有了越来越直接的经济价值。总之,经济发展正在由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主导的时代转向智力资源、“文化资本”主导的新时代,而其实质指向是人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为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战略机遇[4]。

3.文化战略的提出是当代中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以物质生活为目标的发展方式,在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和精神、道德层面的困境。当代发展理论在反思传统发展观念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经济、科技、文化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以图在发展实践中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我国在全面实现代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形成一种“以人为中心、重视文化发展的战略”,增强发展的文化内含,使发展超越单纯的经济增长层面而提升为文化创造和人自身的发展过程,赋予发展以明确的人文价值导向,不仅使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能够解决,而且使发展过程的社会问题和精神文化“困境”也得到缓解或消除。所以,文化战略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4.文化战略的提出是应对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的迫切要求。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在推动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对话的同时,也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更加剧烈,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而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里,不同文化的地位、影响力实际上是不平衡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居于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而且有意识地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渗透,推行“文化殖民主义”。从经济的交往到文化、科技、人才的交流,从服饰、食品、汽车到迪斯尼、好莱坞影视作品,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着西方的政治信仰、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政治信仰、文化认同等具有明显的消解作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必须确立自觉的文化发展战略,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自主、理性、开放和充满活力的新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施文化战略,必须确立和强化全社会自觉的文化战略意识,把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和文化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强国战略助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中国梦”铸就精神动力。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导向。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先进文化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根本指南和价值导向。在当今国内外复杂多变和日益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自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积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继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全社会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推进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现代社会,教育是文化强国之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是一个事关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综合国力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文化战略诸要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参与程度,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组织活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充分发挥教育在知识生产、传播、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

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但是人口众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资源相对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根本改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高技术和持续创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推动科研机构面向市场需求,鼓励科研人员走向市场,发挥企业这一创新主体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要树立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冒险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宽容、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3.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文化资源、加快文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掘文化消费的巨大能力和潜力,既可以让人民享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创业、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在当代文化日益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一个社会如果不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文明、大众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消费市场上的“真空”必然为来自外来的文化产品或低俗的文化产品所填充。因此,不仅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更要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高度,重视并切实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这就要求深入改革原来那种行政化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变为自主经营、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发挥好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和文化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使各类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创新的主体。当然,文化生产者、文化企业也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经营导向[5],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努力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富有创意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们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

4.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中互补共荣的两个方面。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享有基本文化权益是人的重要权利[6]。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需求的变化都迫切要求加强惠及全民的、公益性、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包括文化服务的公共服务上来,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扭转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供给不均、服务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局面,特别要加快改善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创新,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提升国民素质和生活满意度,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扎实基础。

5.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德重行的道德觉悟、社会本位的整体观念以及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价值取向等,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有效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资源。同时,传统文化还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的优质文化资源。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去文化个性和发展自主权的民族,不可能形成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的精神动力和民族凝聚力。所以,文化战略的构建,应该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基础,自觉寻求、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和传统美德,并将其与现代文化精神相结合,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1]王岳川.在文化创新中建立强国文化战略[J].探索与争鸣,2012(6).

[2]纪光欣,怀宝燕.论当代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J].创新创业教育,2010(6).

[3]周文彰.发展文化经济要三轮齐驱[N].中国文化报,2011-11-23.

[4]于喜廷.论当代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2).

[5]艾菲.文化产业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J].红旗文稿,2011(22).

[6]高福安,刘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2011(6).

Building the Cultural Strategy for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Thinking about"Culture Soft Power"

CHEN Jie
(Oil Province Audit Division,Shengli Oilfield,Dongying 257000,China)

Strategic culture is an organic integrity composed by national quality,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cultural identity,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The cultural strategy is proposed as a refle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is our country's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eals with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petition.We must further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strategy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and accelerate the culture strategy,and constantly improve countries'cultural soft power."

social development;cultural strategy;cultural power;soft power

G122

A

1009-4326(2015)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6.012

(责任编辑 王爱玲)

2015-10-12

陈 杰(1972-),男,山东东营人,胜利油田油区稽查支队党政办公室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战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战略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