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雪
(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 山西 晋城 048006)
脑卒中是一种作用于人大脑的突发性的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因为其具有的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等特点,被列为危机我国人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神经源性的吞咽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病发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随着X 线动态造影录像和纤维咽喉内径等检测手段的提高和改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VitalStim 电刺激治疗可对喉部肌肉进行重新训练并进行功能性刺激从而使咽部肌肉正常收缩,在电刺激过程中,喉部痉挛、脉搏、血压、心率无异常改变。笔者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发生后发生吞咽障碍的48 名患者的治疗过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48 例脑卒中且发病后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年龄≥50 岁),将其平均分为24 名患者一组的观察组与24 名患者一组的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13 例、女性11 例,年龄51 ~68 岁,平均59.5 岁;脑梗死15 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中,男性14 例、女性10 例,年龄50 ~72 岁,平均61 岁;脑梗死17 例、脑出血7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收入的患者均行CT 或MRI 检查,诊断均与第4 届心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修订版)相符[1],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可配合治疗。同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阳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每日两次,每次20min,包括基础训练:(1)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口面部运动训练;舌运动训练;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颌运动训练;软腭功能训练;呼吸运动训练、头颈放松训练;加强患者排出误咽物、促进声门闭锁功能训练。(2)摄食训练: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同时向健侧稍做倾斜,头颈部向前稍弯曲。选用糊状、密度均匀易移动、易消化的食物。以5 -10ml/次为宜,并根据病人恢复情况可逐步转换为固体食物。观察组在此常规基础训练上配合进行VitalStim 电刺激治疗:将电极贴于皮肤上,在气管正中线左右两侧分别放置1 对电极,两侧放置不可过远,以避免电流通过颈动脉窦,不可贴近胸锁乳突肌,以免刺激这一肌群。频率范围30 -80Hz,双向方波,波宽700ms,1000Q 电荷,波幅0 ~25mA(±10),小电极,连续性收缩。每次治疗30min。每日2 次,连续20d。
1.3 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来评定[2],包括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时间、症状出现的频率、进食种类、食欲好坏、心理压力、语言沟通情况、有无恐惧心理、心理健康程度、社交情况、疲劳、睡眠等11 个维度共44 个项目,全方位囊括了吞咽障碍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小项采用5 个级制评分,1 ~5 分分别代表由差到好。本量表的一大特点是由患者自己评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就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 ±s)表示并进行t 检验,同时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后四周的SWAL -QOL 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四周的SWAL -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四周的SWAL-QOL 评分比较表
吞咽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0% ~40%,容易使患者病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以及窒息等,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水平[1~2]。临床上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多采用鼻饲饮食进而增大肺炎的可能性,研究证实,鼻饲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对风险是非鼻饲患者的4.981 倍[3]。
所谓吞咽障碍,是指患者不能安全的把食团从口运送到胃而无误吸。正常的吞咽过程受大脑皮层、皮质延髓束、脑干神经核、吞咽中枢和第Ⅴ、Ⅶ、Ⅸ、Ⅹ、Ⅺ、Ⅻ对脑神经及Ⅰ、Ⅱ、Ⅲ脊髓神经控制。当脑卒中过程中这些区域受到损伤造成吞咽过程误吸可能性增高。通过进行电刺激治疗可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增加咽部肌肉运动能力及协调性,反复刺激促进了神经可塑性和功能的恢复。本例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四周的SWAL -QOL 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四周的SWAL - 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VitalStim 电刺激治疗配合常规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VitalStim 电刺激治疗配合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疗效较单一训练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范惠先.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45 -47
[2] 王晓松,曾慧.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新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538 -6539
[3] 王林玉. 老年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