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坤妮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确实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职业性的特点要求高职教育应该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但这个特点不应该成为其轻视甚至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理由。轻视甚至忽略人文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误读,是一种办学理念上的傲慢与偏见,应该予以摒弃和纠正。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办学偏见 高职办学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身处教育前沿的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当代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毋庸讳言,繁荣背后,亦有隐忧:一方面是时代呼吁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快速发展带来一定的后遗症;一方面是党中央以及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期望与重视,一方面是高职教育“产品”的文化缺失。正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所指出的那样:“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除发展时间短、学术底蕴浅、学生基础弱等先天营养不足的原因外,后天投入少、重视不够、追求短期效应、轻视可持续发展等办学理念上的傲慢与偏见也难逃其责。
一、傲慢与偏见的表现
(一)高职教育关键词的误读
“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咋一看起来姓“高”,名“职业教育”,它有三个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但如何理解这三个关键词并在办学实践中进行贯彻,那就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了。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高职教育逐渐抓准了“职业”这个关键词,无论从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还是教研、教学活动都开始“职业”了。这是一个很艰难、也很值得骄傲的进步,要知道我国的职业院校多由过去学科系统的中专学校转型而来。这种进步鼓励着高职办学者孜孜向远。然而,傲慢与偏见也由此产生:高职教育这个概念还有两个关键词对上述职业活动进行修饰:“高等的”“教育”,而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教育”。什么是教育呢?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蔡元培先生云:“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种种释义,各有千秋,都从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门。而现实生活中,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院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重专业知识轻文化素质教育的短视行为,功利色彩较重。
(二)导向误读
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口号的提出,对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要、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各高职院校对“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理念内涵的认识及其实际操作容易产生一些片面性,对“以就业为导向”存在着误读,认为“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按照企业、市场当前的需要与需求进行岗前培训,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要求与规则。高职教育确实应该根据人才市场进行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要符合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个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等于“以就业为本”。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人”的主战场,但“职业人”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
(三)课程设置功利色彩浓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经指出:“过去的高职教育定位意识缺失,以为向学生传输的是比本科教育低一层次的文化知识,与职业联系并不紧密,使大部分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现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成熟,这种缺失也渐渐得到弥补,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时候,已经有意识地以就业为导向。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大部分院校中却‘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当前各高职院校实践课与理论课(包括公共课、专业理论课等)的比例达到1∶1,甚至更高。更有甚者,有的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已经删掉了所有能够删掉的人文类课程,仅仅保留红头文件规定的相关课程,或者完全以人才培养评估所涉及到的课程为指向标,而不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再除去学生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毕业实习,高职学生在校通过常规渠道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机会之少可想而知。
二、傲慢与偏见带来的后果
著名科学家也是杰出教育家的杨叔子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确实,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金钱与物质的巨大诱惑,人们越来越感到难以守住自身的精神家园。因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上的傲慢与偏见,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更为明显。
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一场高考大赛决定了他们的求学命运,在高等职业教育这一仍是高等教育中的劣势教育环境下,他们自卑自责、存在着强烈的失落感与对未来的惶惑感,但其内心又不甘落寞,有着个人强烈的成功愿望与需求。这个时候,如果能适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其对自己“是什么”“需要什么”有一个明确深刻的认识,那无疑是雪中送炭,其必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他们接下来接受的是一个只重视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技能的训练的缺乏文化素质教育的功利环境,这种工具价值取向的、以偏盖全的职业教育环境或许短时间之内却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其在工作的“突破性”“创新性”“协调性”等综合能力方面却无法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较,“技能型人才”的特性明显,却与“高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教授曾经指出:“如果一所高职院校……忽略了对学生作为‘全面的人的教学,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他们可能很容易上手某项技能,成为熟练工,但由于他们在人文素质培养上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同样处于‘弱势,最后面临的依然是‘解聘”。如此以往,生活何以堪,生存何以堪?!
高职教育的功利性追求,让高职教育的生态环境与育人功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失调,高职院校的职能出现了错位,教育的教化功能跌落,功利短视误人误己。
三、傲慢与偏见的“治疗处方”
我们的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高瞻远瞩,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就指明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我们的未来公民——学生的全面素质。
所谓素质,不是仅指某种学识,某种技术、技能,它大致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它对人的培养更为全面,影响更为长远。显然,人的这种内在的素质的培养,不可能只通过知识教育、专业教育来完成。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性、应用型的人才为目的的,但究其根本仍然是培养人、发展人。因此,只有以“现实的个人”“有生命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来关注人、教育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古人云:“不谋终身,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季羡林先生说过,人文和技术恰如人的两条腿,分开来单独谈任何一条腿都是无法前进的;只有共同运作,才能迈开大步。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在于其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因为它有更坚实的人文基础。人文和技能并重,实现二者的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领导重视,加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学事件,就是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发表的一篇关于人文教育衰落的报告:《挽救我们的遗产——高等学校人文学科报告书》,这一报告给美国乃至世界以极大的震动,并促进了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加强人文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高校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场所,也是把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教育价值进行整合的最佳场所。此后美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选修课已占到整个课程的30%左右,并不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能力。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除强调掌握和应用成熟技术的能力训练外,还适当兼顾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发展的最新成果的介绍。
人文素质教育是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界也发生了一场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而近来,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势必成为社会甚至是受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高职教育管理者尤其是学院领导,一定要心怀广远,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可以说,高职学院办学者的文化素质决定一个学院的办学风格以及教育“产品”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
国人信奉考核,考核是一种有效的目标管理形式。一个社会要向前发展,最需要的就是能起推动作用的人才。高职学院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主战场其教育产品质量何如也应交由社会评价机制发言。可以实行两步走,第一步考核监督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的质量,重点监督办学理念傲慢与偏见的纠正,监督管理者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第二步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追踪,改当今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量的统计为质与量的双重考核。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会不产或少产“废品”“危险品”,高等职业教育才会更受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欢迎,高职教育的春天就会来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C].2012-11-22.
[2]王维新.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构建[J].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1).
[3]宋官东.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两型社会背景下高职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编号:XJK011BZJ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