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晓浩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北京)
BK3型数控立式铣床C轴(旋转工作台)在加工时,出现抖动情况。空运转测试C轴,发现在来回切换进给倍率(10%~100%),尤其是倍率由高到低的时候,C轴会出现明显抖动情况。数控机床进给轴抖动故障,通常有几种原因:机械传动部件(丝杠丝母或者蜗轮蜗杆)磨损或松动,出现间隙,导致进给不均匀产生抖动。导轨面磨损导致进给时负载过大,出现爬行(类似抖动)现象。位置反馈元件(全闭环控制的数控设备),例如光栅尺,编码器等出现故障,造成位置检测信号出现误差造成抖动。电气驱动元件故障或者驱动参数不合理导致。
(1)机床C轴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方式,全闭环控制。伺服电机通过齿形带传动带动蜗杆。检查齿形带预紧力,正常。电机和蜗杆两端的皮带轮预紧也正常。检查蜗轮端头轴承及锁紧螺母预紧力,未发现松动及间隙。拆下电机,发现蜗轮蜗杆之间的传动间隙过大,用手转动有较大空转量,正常情况下只能有轻微活动量。查图纸可知蜗轮蜗杆间隙可以通过调整垫调节。将调整垫多次配磨,消除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后测试C轴,抖动现象有一定好转,但工作台装上工件(重0.5 t)后测试时,又出现抖动现象。
(2)检查位于工作台中心下部的C轴位置编码器,外观有轻微锈蚀,使用PMW9光栅尺检测仪器对编码器进行检测,各种输出参数均处于正常状态。
(3)分别更换了C轴的伺服驱动模块、控制板进行测试,没有明显效果。系统参数方面,恢复了出厂时的正常NC及PLC备份,比较同型号机床C轴位置环、速度环增益的参数,进行修改测试,故障现象没有本质变化。
(4)设备导轨的润滑采用全自动润滑加油装置,操作者反映,导轨油均按时加注并且消耗正常。通过检查蜗轮蜗杆部分,也得到验证。
仔细研究工作台机械图纸后,对工作台中心部分进行检查。将百分表针压在工作台中心基准孔处,在工作台旋转过程中观察表针发现,工作台旋转中心有明显的偏移(>0.2 mm)。工作台中心精度靠轴承保障,正常情况下的误差≤0.02 mm。怀疑是工作台轴承有磨损,编码器位置反馈出现误差而抖动。拆下工作台,检查C轴轴承,轴承已经完全锈蚀且磨损严重。
由于厂家将机床冷却液的回流槽设计为暗槽,通过工作台T形槽的两个排水孔及内部排水槽与底座下方的回流槽连通。但下方回流槽深度过低(最深处<15 mm),且该机床未配备切削液过滤系统,切削液使用超过一定时间后会逐渐变得粘稠,导致回流不畅。此时工作台轴承会一直处在较为潮湿的状态中,逐渐锈蚀磨损。该设备所加工的绝大部分零件都需要C轴参与联动加工,一旦轴承锈蚀,磨损会急剧加速,最终导致上述故障发生。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更换工作台组合轴承。该轴承为INA公司制作的双列轴向滚子和一列径向滚子组成的组合转台轴承(型号YRT 325C)。通过精细装配,将新轴承安装完毕,并多次配磨轴承调整垫,保证轴承的预紧力。工作完成后,测试机床工作台,空载情况下运转平稳。为保证加工效果,找一个重约1 t的试件放在工作台上,进行反复运转测试,并不断切换C轴进给倍率,工作台运转平稳,达到预期维修效果。为了保证工作精度,在维修工作结束后又利用激光干涉仪,对C轴的位置精度进行检测及补偿,最终定位精度8.4″,重复定位2″,反向间隙1.4″,完全符合出厂标准。
由于在加工时经常用到机床的C轴,为保证维修后工作台使用的稳定性,防止发生类似故障,必须保证冷却液回流畅通。为此,在冷却液箱体上安装一套过滤除油系统,将冷却液中的油泥及杂质除去,保证冷却液在工作台下方的回流畅通。避免再次出现因冷却液回流不及时,造成轴承锈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