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甘肃进士研究综述

2015-04-08 21:22:21高婵娟
社科纵横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进士科举

高婵娟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科举制度虽然结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但是关于科举制度的研究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的越来越全面,其研究内容不再只是局限于科举制度本身,而是涉及到与它相关的方方面面。从最初期的通论性研究,如邓嗣禹的《中国考试制度史》,到1993 年张希清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再到2012 年王凯旋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等。其中佳作无数,都对科举制度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关于明代科举制度的研究,主要成果有钱茂伟的《国家、科举与社会——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龚笃清撰写的《明代科举图鉴》也是人们了解明代科举制度必读的一本书。

进士是科举制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有沈登苗的《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吴宣德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明代卷》 也对明代进士全国性地域分布研究的专门论述。近几年来,关于进士的区域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因为把一个地区的进士看作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对这个群体的研究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特征和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类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主要有何炳棣的《明清进士与东南人文》、曹立会的《临朐进士传略》、厐思纯的《明清贵州七百进士》、王欣欣《山西历代进士题名录》、多洛肯的《明代浙江进士研究》和《明代福建进士研究》。论文包括陈国生的《明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吴宣德先生的《明代地方教育建设与进士的地理分布》、 李良品的《科举制度影响下的明代重庆教育》、王耀生的《明清时期山东进士地域分布特点及与经济、区位、民风的关系》、刘希伟《明代山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等。这种研究趋势在学位论文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有大量硕士研究生以不同的行政区划为研究范围进行进士群体研究,如:张森的《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王婷的《明清时期青州府进士研究》、李小白在《明代河南怀庆府进士研究》、齐香君在《明代山西进士群体构成研究》等,这部分成果多以作者的籍贯所在地为研究的地理范围,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并且把作者本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知融入到进士群体的分析中,在体现出该群体特殊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这些特殊性与当地历史文化特点相一致。

甘肃深居内陆,不似江、浙等沿海省份,经济欠发达,又是多民族聚居地,人口基数小且流动性强。在地理和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甘肃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缓慢,进士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及江浙、山东等科举文化发达地区,但是仍然出现了一部分关于明代甘肃进士的研究成果。直接以明代甘肃进士为研究对象的有张晓东《甘肃明清进士地理分布研究》,文中作者以大量文献数据及各地方志为资料来源,对甘肃明清进士进行细致的统计,确认明清两代甘肃进士共有453 人,其中明代161 人,清代292 人。以此为基础,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进士地理分布的状况、特征、时代变化进行研究,最后从政治军事、经济、人口、民俗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的成因。之后,张晓东又发表了《甘肃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文中指出明代甘肃有双籍进士48 名,约占明代甘肃进士总人数的30%,是这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籍进士的分布不仅反映了明代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一致性,而且显示明代甘肃军事的重要性和大量军事移民的存在。马啸的《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 表明庆阳科举显示了不同于西北其他府州的发展特征,出现了较多祖孙、父子同为进士的现象, 科举呈现家族化趋向。汪海峰在《明清两代定西市各区县书院建置与进士人数考释》一文中以明清两代为研究的时间范围,详细的考证了定西市书院和当地进士的数量及其规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是以甘肃的历史文教为研究对象,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到了甘肃的进士群体。如漆子扬的《科举、书院与陇右学术》, 文中将自科举时代产生的甘肃进士进行统计,整理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由武沐所著的《甘肃通史·明清卷》中则在“明清时期甘肃的文化教育”一章中对甘肃的教育和进士做了通论性的研究。雍际春的《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该书站在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陇右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其中包括对甘肃进士地域分布的探析,作者将这一部分内容分为唐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两部分进行叙述,并且对其分布的变迁规律和形成原因作了阐述。关于甘肃教育状况的文章有张利荣《选举取士制与古代甘肃》,文章主要讨论了科举制度在甘肃历朝历代的沿革,以及当时的教育状况。李清凌的《明代西北的教育》, 作者在对明代西北的教育状况的研究中,加入西北地区进士状况的叙述,用以说明明代教育制度不仅培养了大批的统治人才,而且在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等方面也起了巨大的作用。赵丹的《明代甘肃地区的书院》一文梳理了明代甘肃地区书院发展的脉络,及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甘肃书院在当时所处地位,同时探讨了其自身制度和所在地区对书院发展的影响。

还有一些研究是对明代登科录和地方志中进士的基本信息做了系统的整合,为明代甘肃进士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如金枚的《甘肃明清进士翰林传略》。作者对可考的甘肃进士的姓名、籍贯、科甲名次、授职、官绩及著述等重要信息进行了整合,并编写了《甘肃明/清进士翰林籍贯索引》、《甘肃各市县明/清进士翰林名次列表》、《甘肃明清进士翰林之奇》等内容,很大程度地方便了读者更好地全面了解明清两代甘肃进士的基本状况。但是,由于统计方式、史料来源的不同和某些个人因素,该书中仍然会出现错、漏、多的统计误差,需要在使用时与多种进士资料做相互对比并核实。

此外,还有以进士群体中的个体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如郝洪涛主编的《甘肃历史人物》、李鼎文的《甘肃古代作家》、王殿和余贤杰的《甘肃历代名人传》、张维主编的《甘肃人物志》等书,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以甘肃的历史名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就包含了明代甘肃的部分进士,对其出生、仕途及历史贡献做了介绍。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对进士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深度只停留在进士的基本信息层面。

清代的科举文化比明代时期更加发达,从人数上来说,清代的甘肃进士人数就要比明代时期大约多130[1]人,再加上史料的保存更加完整,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清代甘肃进士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进士人数的考证、地理分布及群体性分析。陈尚敏的《清代甘肃进士研究》一书中除了对进士群体做了常规的研究分析,还详细阐述了清代甘肃进士在近代的转型问题。这一问题在曲剧的《晚清甘肃进士研究》中也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并且分官绅两类身份,对进士的功绩作了叙述。杨银权的《清代甘肃士绅研究》中,以士绅为研究对象,表明甘肃读书人的一大特点是取得士绅身份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除了通过科举制度,还可以通过军功奖励来获得。之后,作者又发表了《清代甘肃进士时间与空间分布研究》,文中表明甘肃进士在清代各朝的分布状况,不仅与甘肃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也与清朝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一致。与明代甘肃进士研究成果相比,这些著述的研究内容更丰富,研究的程度也有了更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明代甘肃进士的研究成果大多以登科录及地方志等基本史料为资料来源,内容涉及进士的人数考证、基本信息整合和时空分布。明代时期的甘肃科举文化发展较为缓慢,史料的缺失也为研究带来了不便,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对于甘肃进士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如江浙等科举发达地区,未来应该多出现一些对进士群体构成因素的研究,例如家庭背景、户类构成、任官状况等细节,以填补现在甘肃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空白之处。

[1]张晓东.甘肃明清进士地理分布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2007:9.

[2]陈尚敏.清代甘肃进士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

[3]郝洪涛主编.甘肃历史人物[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4]金枚.甘肃明清进士翰林传略[M].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

[5]李鼎文等.甘肃古代作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6]李清凌.明代西北的教育.[J].历史教育,2009(01).

[7]刘光华主编.甘肃通史·明清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啸.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

[9]曲剧.晚清甘肃进士研究[D].兰州大学历史学,2006.

[10]王殿,余贤杰.甘肃历代名人传[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

[11]汪海峰.明清两代定西市各区县书院建置与进士人数考释[J].甘肃高师学报,2012(06).

[12]杨银权.清代甘肃进士时间与空间分布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13]杨银权.清代甘肃士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专门史,2009.

[14]雍际春.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5]张利荣.选举取士制与古代甘肃[J].档案,2001(05).

[16][民国]张维编.甘肃人物志[M].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88.

[17]张晓东.甘肃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18]赵丹.明代甘肃地区的书院[J].焦作大学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进士科举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小小花钱看科举
艺术品鉴(2017年5期)2018-01-31 02:06:37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广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36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