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大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2015-04-07 09:57刘丽娜刘颖
科技视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德育功能人文教育

刘丽娜 刘颖

【摘 要】人文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探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主要有利于大学生责任感、价值观的养成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大学教育中,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人文教育;大学教学;德育功能

【Abstract】Humanitie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humanitie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today to discuss humanities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humanistic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University teach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favor of major responsibility, to develop and enhance the values of the level of thinking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can be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campus culture, curriculum, social practice a variety of ways.

【Key words】Humanistic Education;University Teaching;Moral Func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迅猛增长。大众化教育阶段出现了许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情况,表现为人文知识欠缺,急功近利意识较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鉴于此,探讨高校人文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文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19世纪以来,人文学科开始作为独立的知识领域与自然科学相区别,泛指对一般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文、史、哲、经济、艺术、政治、伦理等学科。人文学科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表明它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为目的的。人文教育则是人文和人文学科的合理延伸,是人们利用各种教育工具、方法和手段对人们进行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从宏观层面讲,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从微观层面讲,人文教育即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它旨在通过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基础学科以及艺术学科)的学习,使人不仅能获得人文知识,更能认识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塑造精神家园。

人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能够做到“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也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它自己,他的抉择和他的行动”,只有具有这种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能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整体上看它比科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现代教育应当加强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摆在首位。

人文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发展的;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别人,人对自己应该有什么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应该捍卫,什么应该摒弃?总之,人文科学可以使人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上最有知识的人,他们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大学教育不但要从智力上培养人,也要在精神上教化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的素质形成过程中,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人文素质则是文化素质的核心。

人文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史、哲、艺术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更在于它关注人性的教化,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帮助 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而具有巨大的德育功能。

2 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

大学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使其具备相应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从宏观上说,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二从微观上说,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人”的教育。对比于科技教育,人文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具体而言,人文教育在大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人文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养成

杨叔子院士认为: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关键是人的感情或情感,感情或情感的后面就是责任感。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个人对自身的责任感,而且也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世界意识的社会责任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认为,在国际化的时代,教育应培养出具有全人类道德意识的新人,“这种新人必须懂得个人的行为具有全球性的后果,能够考虑事情的轻重缓急,并能够承担人类命运的共同职责中自己的一份责任”。具有世界意识的社会责任感已逐渐成为一些国家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和平的公民责任、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意识等”。

在我们的大学教育实践中,却很少将责任感教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在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人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让学生明确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全球现代化的需要,从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到对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责任感。

2.2 人文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人为什么而活?人活着应追求什么?人生的价值何在?这是每个人必然要思考的问题。合理的价值导向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冯友兰所谓的“完人”,但是应该有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有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意愿和意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对人生的本质的探讨,使大学看到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存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

2.3 人文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维水平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的教学越来与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轻视或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的主体教育,那这样的教育的弊端可想而知,将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会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更不能实现智慧的转化。

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求异性与创造性,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大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开设文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使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和熏陶,帮助学生学会多种思维方式,提升思维水平,灵活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3 大学人文教育的途径

3.1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气氛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潜在课程。一所学校本身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十分重要,一所优秀大学,除了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还要具有高尚的情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人文氛围。营造文化氛围的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的氛围里,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从而陶冶情操,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因为无论是德育还是人文教育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课程、活动、讲座、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2 全面构建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课程是实现人文教育提升的主要途径,教师则是实现人文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学校要构建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相应的师资水平,结合各学校专业的特殊性,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还要突出文理渗透、工管结合等学科交叉的特点。

大学人文教育的实施和课的讲授主要依靠大学的主要力量——大学教师的作用。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无论教师本人意识与否,他们的言行举止所传达的无形语言,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的理性追求、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和气质修养等等,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专业课程中,有机地融入人文知识的教育。教师若能首先在思想和教育观念上建立起对人文知识教育和弘扬人文精神重要性的认同,就可能在各自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就可能发现许多专业知识教育结合人文知识教育的切入点,因为每门课程既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蕴涵者文化积淀、价值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的因素。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渗透着对学生思想、灵魂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因此,广大教师应有对学生全面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3 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现德育理论与人文精神的内化

现在,人文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但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精神。德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德育主体——大学生的内在作用,人文精神的养成需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即把各种人文知识和通过各种文化实践所获得的认识、感受充分吸收、升华,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人文素质获得提高。从人文知识到人文精神之间的中介关键是“实践”。而现在许多高校中大学生却往往处在了被动的位置,因此,我们要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对大学生的内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大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真正提高人文素质。

社会实践是学生实现人文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参观、访问、考察、志愿劳动等等,从而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弥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对比于国外的教育,美国中学生要考大学,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劳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助于增长知识、增长见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办事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当然,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类型的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或发挥传统优势,或进行新的创造,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形式,注意总结经验,规范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

人文教育在我国高校整体大德育系统中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高校德育在面对种种挑战的境况下,要想走出当前“低效”的困境就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德育功能。人文知识虽然具有德育功能,但学生掌握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着一定有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究其原因是学生所学到和掌握的人文知识是否内化并形成人文精神。因此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人文精神的成功内化才是人文教育中德育的成功标志,所以在大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内化,多种途径共同实施,以确保人文教育在大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李鸿军.院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

[3]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1999(4).

[4]秦钠.人文精神:高等教育的重要内涵[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5]孙晓燕.浅谈高校德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4(7).

[6]吕嘉.关于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J]. 人文杂志,2000(5).

[7]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 高等教育研究,1995(4).

[8]张岂之.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00(6).

[9]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J]. 高等教育研究,2001(1).

[10]唐平秋.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

[11]侯丽君.大学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2004.

[12]侯丽君.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 渝西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3]韩蔚. 论高校教育中的人文与科学教育融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责任编辑:曹明明]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德育功能人文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