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模式与实证研究

2015-04-07 05:10周锦王廷信
艺术百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发展模式文化建设

周锦 王廷信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094-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机理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EYD007)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化创意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机理与路径分析”(项目编号:2014SJB067)阶段性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创意产业空间演化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373119)阶段性成果,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2013年度开放课题“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新视角”(项目编号:SK20130090-1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锦(1979- ),女,汉,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经济学(文化产业方向)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文化产业研究》编辑部副主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文化产业理论,艺术学理论。

王廷信(1962- ),男,汉,山西河津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博士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艺术学界》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艺术百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艺术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理论,艺术学理论。

摘 要: 我国艺术产业在集聚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人才集聚型、文化集聚型、产业集聚型和地理集聚型四个阶段。利用区位商指数对我国的艺术产业空间集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艺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空间集聚已经成为我国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点。我国艺术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区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此提出艺术产业集聚发展需在政府政策、市场引导、人才培养等基础上实现。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艺术产业;空间集聚;区位商;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艺术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并且持续发展的要求,亦可以使我国的艺术产业参与到国际艺术市场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加速发展艺术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艺术区,就是艺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它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形式,艺术产业集聚区是艺术产业发展的高级产业组织形态。集聚区内的企业构成了一个小型区域创新系统,艺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满足了艺术企业和艺术家发展的特点,各企业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也方便了艺术家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传播。国外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区,如巴黎的巴比松村、纽约的苏荷区、伦敦的东区以及柏林的米特区等等。与国外的艺术产业相比,我国的艺术产业起步较晚,艺术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并且在中国快速发展,艺术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发展与所处的城市环境密切联系,如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北京的798艺术街区、宋庄艺术区和上海的田子坊等等。

一、文献综述“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哈利·希尔曼·沙特朗(2004年)指出艺术产业可以被看作是文化产业所构建的许多圆圈的一个圆心,美国的艺术产业向着联合公共、私人、博爱的艺术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将艺术与商业、环境、政府部门联系起来[1]。周星(2004年)指出艺术产业是对艺术产品以及艺术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以及储存分配的过程,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成为了艺术产业的独特特征[2]。黄鸣奋(2007年)从艺术生产的概念出发回顾了艺术产业的由来,并且在广义和狭义上指出了艺术产业的内涵,他指出艺术产业在广义上是指一切艺术活动的总和,在狭义上是以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式组织艺术活动、生产艺术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国民经济行业或部门[3]。黄晓彦(2007)指出艺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当规模和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形成不同的行业,比如艺术表演业、影视业、娱乐业和艺术经纪业等,以企业组织方式管理的,并且面向市场的经营性艺术就属于艺术产业[4]。江小楠(2010年)对艺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艺术产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有多方面的坚实基础,包括坚实的技术支持、不断完善的理论支持、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5]。王廷信(2010年)认为艺术产业是可以走向市场和用产业方式运作的艺术产品和艺术服务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影视制作业、音像业、艺术演出业、工艺品生产业、艺术品交易业、艺术经济代理业等行业[6]。杜比纳(Dubina,2011年)提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有四个层次:核心创意艺术(文学,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其他核心文化产业(电影,博物馆,图书馆);更广泛的文化产业(遗产服务,出版,声音记录,电视和广播,视频,和电脑游戏);相关行业(建筑,广告,设计,时尚)等[7]。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艺术产业是针对可以产业化的部分内容,研究的是如何通过产业化方式运作,在提供艺术商品和艺术服务的基础上带来经济效益的过程,与此同时通过该过程也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模式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日益凸显出其商业价值。一方面,艺术产业增加值越来越多,占GDP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艺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区域间的不平衡,逐渐体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并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一)整体发展态势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文化艺术产业包括了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文化艺术培训服务、其他文化艺术服务等,表1是文化艺术产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营业利润都有了较大的增加。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艺术品经营业是艺术产业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行业,画廊业、拍卖业在艺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13年,中国共有画廊3042个,拍卖机构587个,艺术品市场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总拍卖会数、专场数、成交数量、成交额与2012年相比均有所增加,成交量和成交总额分别同比增长9.04%和1.88%(见表2)。

艺术产业的主要市场是艺术品拍卖市场,我国的艺术品市场稳健发展,国际两大顶级拍卖行,苏富比和嘉士德也落户中国内地,中国的艺术产业向着国际化趋势发展。(二)区域发展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北京拥有画廊925个,占全国总画廊数的30%,拍卖机构267个,占全国总拍卖机构数的45%,在全国画廊和拍卖机构数量排名前十位中,东部沿海地区占了绝大部分。长三角地区(181个)、珠三角地区(69个)以及京津地区(282个)的拍卖机构总数量占了全国拍卖机构数量的75%。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艺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画廊及拍卖机构在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高度聚集,且数量众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数量较少,且发展较均衡,整体来看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的特征。(三)艺术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模式艺术产业集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是在初期阶段,主要特征是以艺术家为核心的人才集聚。第二种模式是在形成阶段,主要是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形成了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文化资源创新为核心要素,支撑艺术产业集聚继续发展。第三种模式是发展阶段,经过艺术家的人才集聚和文化艺术的资源集聚,艺术产业形成了长期发展的产业链条,是其主要的特征。第四个模式,在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格局上,最终形成了以城市为标志的艺术产业空间集聚,地理吸引力是其重要的特征。四个模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渐进式或交替式发展形成我国艺术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特征(图1)。

第一,以艺术家为核心的人才集聚,艺术创作的空间氛围是其集聚的首要条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精神需求日益凸显,其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同。艺术家自发在某个工业遗址变革后的园区集聚,进行创作和交流。或者,在特定的艺术集聚区内,园区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空间载体,艺术家们在其中进行艺术创作,它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形成产业价值链。宋庄艺术区就是艺术家利用闲置资源进行创作,借助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聚集在宋庄,创作作品并且在艺术企业的推动下创造经济价值。但是,艺术家是核心资源,没有了这些艺术家的人才集聚,仅仅剩下所谓的艺术产业,那么这种艺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将失去意义[8]。各地兴起的艺术区,依靠人才的集聚创造力,改变了城市的传统工业,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城市的形象品牌。

第二,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文化集聚,是以独特的文化资源为主要聚合点,并且以文化资源转化产业创意资源,为艺术产业发展主要动力的集聚模式。对于艺术企业而言,它们需要在接触、交流中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最擅长的经营领域。这种文化集聚的主要特征是艺术集群区内部大部分通过文化创新为维系,并且辅助特定的信息知识与科技创新。对于艺术家而言,艺术家需要互相交流,他们以相似的文化偏好为纽带,一起从事艺术生产和文化经济活动。在此过程中,与其他艺术家进行接触、交流,以便锻炼技能和艺术洞察力,可以了解当前的艺术主流问题和新观点,以促进自身艺术风格的成熟,艺术家们便倾向于艺术文化聚集。地方政府通过建设以美术馆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艺术家交流场所,主要用来强化文化艺术的交流[9]。然而艺术产业化并非为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工业化下的文化产品,这里文化集聚强调的是创意文化,艺术产业化产品必须包含艺术家的的创新和特色。

第三,以创造经济价值为核心的产业集聚,艺术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是艺术生产和经济进步下的必然选择[10]。数量多和规模小的艺术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而做出及时反应,政府传达在政策引导、市场信息提供和艺术人才引进等方面帮助艺术集聚区维持高效运转,打造整体品牌效应,以吸引更多的艺术人才和艺术企业。从艺术产业的角度来看,艺术产业运作环节主要包括艺术品的创作、生产、开发、流通、收藏和拍卖等,但是如果艺术品的市场取向不明显,艺术的创造成果就不能通过文化企业实现完整的产业化过程,艺术品的开发价值就有待提高。艺术产品的生产和复制在先进科技的发展下形成规模化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的成倍增值,艺术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在这样的推动力下进步和革新[11]。这种产业集聚的核心在于艺术产业链的形成,围绕产业特色,以艺术品产业为主导,形成演艺业、艺术展览业、艺术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通过艺术产业链延伸和规模化经营,最终成为文化艺术创意园区的集聚地。

第四,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地理集聚,共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是其集聚的基本条件。欧康纳(O'Connor,2006年)指出,从艺术区的空间集聚可以看出,城市的特定地区对艺术创造具有吸引力[12]。艺术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对于创意发展和文化传播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城市形成艺术产业经营时,艺术就在空间上介入城市现实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另一方面,艺术的传播和审美借助艺术产业创造着经济财富,通过财富的创造推进创意城市的建设[13],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聚聚。比如,深圳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推进了艺术设计业的发展,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深圳的设计企业多达6000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并于2008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设计之都”称号[14]。在全球竞争趋于软实力的较量时,艺术产业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来源,连接了城市的文化与商业。

三、我国艺术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前文的研究中已经可以看出我国艺术产业逐渐显现的空间集聚特征,常用的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主要有区位商指数、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空间集聚指数等[15]。本文采用区位商指数,用来对我国艺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定量研究,以此来反映我国艺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规模优势程度[16],其计算公式如下: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区位商公式定义,以及数据选取的可行性,本文选取从2008年到2012年我国各省份的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主要文化机构数,以及全国的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和主要文化机构数,其中,主要文化机构数将包括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艺术表演场馆机构数、公共图书馆数和博物馆数。根据公式(1),可以得出我国各省份的区位商指数,根据2012年区位商指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后得出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区位商指数大于1的城市有安徽、浙江、重庆、北京、福建、海南、江苏、河北、四川、上海、西藏、山西、广东。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吸引大量的艺术人才,且政府重视艺术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对艺术产业予以扶持,东部沿海地区的艺术产业具备了经济、文化、人才、政策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因此发展较快较集中。而西藏、四川、重庆,虽然地处中西部地区,但是这三个地方的区位商指数却明显高于其他中西部地区,究其原因,西藏近年来旅游业发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艺术产业的发展,并且其独特的藏族文化对于艺术家有极大的吸引力。四川的文化艺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成都,成都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并且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力之城”,艺术产业发展迅速。重庆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足的文化资源,十分有利于艺术产业的发展。在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艺术产业的区位商后,分别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的艺术产业的区位商指数,研究艺术产业在这三大地带的发展状况。表5是我国三大地带艺术产业的区位商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艺术产业发展不平衡,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次之,西部发展较为缓慢。

从以上实证研究看出,我国的艺术产业在各省份之间以及整体区域之间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的艺术产业发展最好,空间集聚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艺术产业发展较慢,空间集聚特征不明显。

四、结论与启示本文分析了艺术产业空间集聚模式,利用区位商研究了我国31个省市的产业集聚现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的艺术产业快速发展,日益向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拥有自己的地位,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艺术产业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二,我国的艺术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按照艺术产业要素之间的条件和阶段来分,主要包括以人才为基础的人才集聚型、以文化为核心发展要素的文化集聚型、以产业链发展为目标的产业集聚型和以城市为核心的地理集聚型等发展模式。第三,我国的艺术产业在各省份之间以及主要区域的发展上都表现出了不平衡的现象,以省份为单位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北京、四川、重庆、西藏发展较快,其他中西部地区发展较缓,以三大地带为单位来看,东部地区发展最快,并且高度集聚化,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较慢,且没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通过对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得到以下启示:

一方面,从艺术产业本身来看:

第一,艺术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需要受产业运行机制的约束,市场化、标准化、工业规模化,但是又不能抹杀艺术产品精神形态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艺术产业不仅仅应该产生经济效应,更重要的是担负着扩大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工作,因此应该在产业化这个大背景下建立艺术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则。

第二,艺术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物质功能直接化的特点,它需要公共艺术中介来产生产业效应,形成A-B-C的发展模式,其中A代表艺术家,B代表画商,C代表消费者或收藏家,B在A与C之间的出现,就标志着艺术产业的出现[17]。

第三,我国从事艺术产业的人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但是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对艺术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经纪人资格证书等培训将是推动我国艺术产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工作。另一方面,从艺术产业集聚来看:

第一,政府为了扶持艺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其创造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提高艺术区的竞争力[18]。因此,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对艺术区进行管理时,应坚持有限理性原则,尊重艺术生产规律,把握艺术家群体的需要。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引导的作用。制定有利于艺术产业市场发展的政策,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合作与成果的转化,推动艺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19]。在市场不起作用的时候,政府就需要发挥对艺术家赞助的功能[20],在经济政策上扶持艺术家。艺术产业在集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也离不开市场的力量,在双重作用力下,逐步形成我国特色的艺术产业链和艺术集聚区。

(责任编辑:徐智本)

参考文献:

[1]哈利希尔曼·沙特朗著,张文镝译.论美国的艺术产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01):87-88.

[2] 周星.中国艺术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图书评论,2004,(01):13-15.

[3] 黄鸣奋.关于艺术产业及其定位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1-7.

[4]黄晓彦.山东省艺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23-24.

[5]江小楠.关于我国艺术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1):48-50.

[6]王廷信,郭新茹.江苏艺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J].艺术百家,2010,(05):23-29.

[7]Igor N. Dubina & Elias G. Carayannis & David F. J. Campbell, Creativity Economy and a Crisis of the Economy? Coevolu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and Creativity, and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Knowledge Society[J].Journal of Knowledge Economics,2012,(01):1-24.

[8]汪斋.798艺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趋势[J].商业文化,2011,(04):42-43.

[9]管顺丰.艺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艺术与设计,2007,(03):140-141.

[10]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

[11]徐敦广、刘莉.当前我国艺术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50-156.

[12]Justin O'Connor. Art, Popular Culture and Cultural Policy: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John Carey', Critical Quarterly[J].2004,(04):49 - 104.

[13]李艳.创意城市与艺术产业的关系[J].文艺争鸣,2011,(04):14-17.

[14]陈汉欣.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与集聚区浅析[J].经济地理,2009,(05):757-763.

[15]胡健,董春诗.产业集聚测度方法适用条件考辩[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01):26-27.

[16]顾江,吴建军,胡慧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经济地理,2013,(07):89-93.

[17]章建刚,张晓明.艺术产业的“宽带作用”[N],北京日报,2002-10-13(文艺周刊).

[18]孔建华.宋庄原创艺术家集聚区发展方略[J].城市问题,2007, (05):20-21.

[19]袁丹,雷宏振.我国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12):190-193.

[20]娄轩.创意产业之北京艺术群落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51-52.

Abstract:There are 4 phases in the course of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of art industry: talent agglomeration, cultur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Location quotient of art industry is adopted in the research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Research shows that art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s gradually formed, and agglome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key point of China's art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agglomeration is well developed yet has an imbalance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 Words:Contemporary China; Cultural Construction; Art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Regional Quotient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发展模式文化建设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