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研究

2015-04-07 04:45凌继尧
艺术百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国家形象风格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021-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与传播研究创新团队”项目阶段性成果;以及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凌继尧(1945- ),男,汉,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导师朱光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主席),东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艺术百家学术委员会主任,《艺术学》丛刊编委会主任,《艺术学界》编辑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艺术学,设计艺术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摘 要: 习近平话语体系的美学风格是多样化的统一,这种多样化的风格表现为:恢宏,亲和,警策。而恢宏、亲和、警策这三种美学风格又熔铸成更高层次的统一的文化风格:柔中有刚,或曰外柔内刚。柔是语调舒缓,词语细腻;刚是怒潮狂飙,铁马金戈。习近平话语美学体系的风格是以中国元素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表征,与习近平特色鲜明的治国理政的风格相吻合,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相吻合,与新兴大国领袖的风范和精神魅力相吻合,与中国改革发展的“蹄疾而步稳”的新常态相吻合。

关键词:习近平;国家形象;话语;风格;美学特征;文化特点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已经出版了四十多种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和讲话的单行本,报刊上还发表了大量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稿。习近平话语系统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主题突出、主线清晰,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包容开放、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同时,习近平话语体系的美学风格也令人耳目一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往往语惊四座而又波澜不惊,这与他的话语体系的美学风格密切相关。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句子是层递,一层进一层,从浅到深,从轻到重,字法上有同有异,句法上有整有散。在谈到三农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些句子是对偶排比,每句话的字数完全一样,非常整齐,铿锵有力。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韩前夕在韩国媒体上发表了《风好正扬帆》的文章,文章标题脱胎于唐代诗人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传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像古典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样,提示了一个阔大的文化场景,文字脍炙人口,令人过目不忘。

一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美学对语言风格作过大量研究,语言风格的定义五花八门。我们赞同语言风格的“气氛格调”说:“语言中的风格就是语言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被人们用来适应交际场合,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时所产生的特殊的言语气氛和言语格调。”[1]“语言风格也叫言语风格, 是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言语格调和气氛。”[2]语言风格的定义对气氛和格调的强调,表明风格是一种表现风格和美学风貌,是语言美学形态的升华。风格是话语体系内在本质的外显形态。风格研究是理解和把握话语体系内在本质的重要途径,风格闪耀的光辉主要来自于表达者的精神风骨。对于语言风格的研究,中外都有悠久的传统。在西方,与风格相当的术语是希腊语的stylos,拉丁语的stylus,英语的style,法语的style,德语的Stil。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论述到语言风格问题。瑞士语言学家巴里(Charles Bally)则第一个写出了风格学专著《风格学概论》(1905),并明确地提出语言风格与社会生活的依存关系。西方有很多著名的风格定义,如“风格即其人”(布封),“风格就是生命”(福楼拜),“风格是诗的灵魂”(伐摩那),风格就是“人的秉性”(摩里埃),风格是“借助语言的中介以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基罗)。

汉语中“风格”一词始出晋朝,当时是用来品评人的风度或品格。东晋葛洪《抱朴子·行品》中有“风格峻峭”、《疾谬》篇中有“风格端严”的说法。最早把“风格”用来评论文章见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的《议对》篇。此后,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的《文章》篇、明胡应麟在《诗蔽》中都使用了“风格”的术语。20世纪30 年代以来,我国语言风格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中1930年出版的王易的《修辞学通诊》、1932年问世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都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风格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世纪50年代末高名凯首次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就语言风格问题发表了有关论文。随后,高名凯的《语言论》(科学出版社1963年版)、张德明的《语言风格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王焕运的《汉语风格简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等著作都对语言风格作了大量研究。我们运用中外语言风格理论对习近平话语体系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是以中国元素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表征。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直接表现为话语权。“当今全球化时代,谁的话语体系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谁的话语和叙事就能打动人,谁就拥有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3]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1970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时发表的就职演说《话语的秩序》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话语即权力。谁掌握了话语,谁就掌握了权力。“福柯的话语权理论是对西方国家抢占思想意识形态制高点和主导权的深刻反映,在西方国家具有广泛影响。”[3]面对西方国家纷纷抢占国际话语主导权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习近平话语体系本身就作出了表率,他的话语体系的风格凸显中国元素,以融通、开发、科学的新概念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扩大了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研究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有助于原汁原味地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习近平系列讲话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涵盖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我们不仅要原原本本地学习,而且要原汁原味地学习。风格研究就是原汁原味地学习的重要路径。例如,习近平讲话善于运用排偶句。对偶和排比在我国有悠久而广泛的传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明显效果的修辞手段。在阐述我国周边外交方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这些排比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宣言。在阐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这些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钧,令人回味无穷。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重要层面。研究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有助于增强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情感认同。我们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不仅要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而且要情感认同。情感认同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体现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感受到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风采和神韵,对这些讲话由知之而好之,由好知而乐之;使这些演讲不仅入耳入脑,而且入心入神。例如,习近平系列讲话善于把通俗的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文言熔于一炉,巧妙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使人感到新鲜。在阐述从严治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要自身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在运用这些民间俗语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把它们与古典文献的生动词语巧妙地结合起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是苏轼在《范增论》中说的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经过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的运用,这三句话剔肌析骨,深刻洗练,已经成为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反腐警句,获得了广大群众高度的情感认同。

二研究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要在充分阐述中外风格理论、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格理论的基础上,从风格手段入手。之所以从风格手段入手,是因为风格手段是风格生成的基本物质单位。语言风格不是语言体系自身的状态,而是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风格手段所形成的格调和气氛。风格手段生于语言材料。风格手段包括修辞方式和篇章结构。修辞方式有民间俗语的应用、典雅语或古语词汇的应用、外来词的应用、词汇结构状况、词汇的情感色彩、新词的创造力、词类活用状况、熟语的应用等。我们仅看一下习近平总书记部分话语对中国古语词汇的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话语体系善于创造性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例如,在总计约5万字的《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引用了大量的中华优秀古典文献中的词句。“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引自《晏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引自《管子》,“知政失者在草野”引自《论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引自《资治通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引自《韩非子》,“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引自《新唐书》,“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引自欧阳修,“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引自《战国策》,“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引自《后汉书》,“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引自朱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引自《吕氏春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引自《国语》,“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于身”引自王粲,“千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引自《史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引自《论语》,“人视水中形,视民知治不”引自《史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引自《三国志》,“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引自《孟子》,“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引自《荀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这些古代词句时,针对当下现实,赋予了它们以新的涵义。中国古典文献创造了无数的语言精品,很多古典词句经过千锤百炼,具有特殊的语言魅力和神奇的表现力,这和古代语言特殊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有关。“文言的词汇主要是单音词,句子的组合则以意合为主,就是说,句子成分的组合靠的不是语法成分,而是语义条件,只要语义相关,合乎事理,就可以连在一起。”“文言没有硬性的语法规范,一方面它可以只保留最出彩的词语,将语义浓缩到极致,让语言保持最大的张力,同时,它可以通过对词语巧妙的调配,创造某种言外之意。”[4]创造性地引用中华优秀古典文献中的词句成为习近平话语体系的一个明显的特点。2014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仅2500字左右,就有6处引用了中国古典文献的词句。引用苏轼的“来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说明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引用《论语》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引用《诗话总龟前集》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形象地说明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引用《史记》的“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说明中美合作的机会需要创造,创新才有机会。引用《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说明中美两国应该用积土成山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携手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努力开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些古典文献中词句的引用,非常贴切自然,充满哲理,意义深邃,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词句的无穷魅力。风格手段还包括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有造句类型的状况、句子扩展的状况、句子省略的状况等。就造句类型来看,习近平话语体系擅长使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排偶句。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作风建设,“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谈到:“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两段话像对联一样工整对仗,完全可以成为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座右铭。2013年7月11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共产党人必须讲理想信念,始终把思想防线筑得牢牢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排比的“三气”使人血脉喷张。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严厉批评某些干部“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这些排比句对奢靡之风的批评入木三分,字字见血。在谈到党和人们的紧密相连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谈到创新思维能力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这些排比句强调创新思维和敢为人先。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说:“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这些排比句把画面从近处推向远处,把镜头从当前的现实摇向深邃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还用“没有……就没有”句式,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与瓶颈:“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是箴言式的表述,言辞简洁古雅,涵义丰富深远。这段话既引用了古典文献的词语,又是十分整齐的排偶句。“鉴得失、知兴替”出自《新唐书》中的“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里的“诗”应作广义理解,不仅指诗歌,而且指文学艺术。有的研究者过于拘泥字面含义,把这里的“诗”仅仅解释为“诗歌”[5],这是不确切的。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学问》中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习近平总书记对学史、学诗、学伦理的论述比培根要远远来得丰富和隽永。培根认为“读诗使人灵透”,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把“人灵秀”摆在第三位,而把“情飞扬”摆在第一位。这非常深刻和准确,有广阔的阐释空间。这样的论断明确地肯定了文学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文学艺术的根本功能是审美功能,即从情感上打动人、感染人的功能。文学艺术当然具有教育功能,但那时审美教育功能;文学艺术也具有认识功能,但那时审美认识功能。endprint

三在研究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时要运用分析的方法。风格手段生于语言材料,研究风格就不能不分析语言材料。分析的方法就是在整个话语体系中研究个别的语言单位(一词一语)或语言单位的类型(某类词语、某种句式、某一修辞方法),揭示它们的风格功能。在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运用综合的方法。语言风格是多元因素的统一体,几种特点简单加合也不能呈现出统一的格调气氛,只有相互融合才会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格调气氛。个别的语言材料必须在一定的话语体系中与其他语言材料结合起来,才能共同显示话语体系的独特风格。风格特点也不是各种风格手段简单加合的总和, 而是一系列功能相同或相近的风格手段融合成的结晶。综合的研究方法在阐述话语体系的语言特点以后,还要进一步揭示话语体系中各个部分的对比关系。语言风格具有层次性,基本风格由几种风格熔铸而成。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化的统一。”[6]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正是多样化的统一。这种多样化的风格表现为:(一)恢宏的风格恢宏的风格充盈在习近平的话语体系中。这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表现,是大国领袖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表现。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要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段话气势磅礴,气壮山河。习近平总书记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追梦、寻梦和圆梦,熔铸了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气势恢宏,催人奋进。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段话表明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浩然正气。(二)亲和的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语言,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谈话;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段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温暖了亿万人的心。[JP]“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时时刻刻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把人民放在心中,用梦想凝聚力量。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烈宣示:“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雾霾频发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烦恼。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K)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燕山雁栖湖举行。由于采取了特殊的措施,雁栖湖风翻白浪,雁点青天,北京出现了“APEK蓝”。11月10日晚,在欢迎晚宴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出人意料地引用了这个来源于网民自创的热词:“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K蓝能保持下去。”说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略一停顿,脸上露出微笑。来宾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真诚和睿智,会场上发出会心的笑声。

(三)警策的风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体现了动真格、出实招、敢担当的魄力。习近平总书记这方面的论述体现了警策的风格。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段话如警钟长鸣,起着巨大的鞭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腐败危害的严词批评,对党员干部的谆谆告诫,许多话语振聋发聩。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真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恢宏、亲和、警策这三种风格又熔铸成更高层次的统一的风格:柔中有刚,或曰外柔内刚。柔是语调舒缓,词语细腻;刚是怒潮狂飙,铁马金戈。

四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习近平总书记特色鲜明的治国理政的风格相吻合,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相吻合,与新兴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理论勇气和博大胸襟相吻合,与中国改革发展的“蹄疾而步稳”的新常态相吻合。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加强了话语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国际上人们愿意听,喜欢听,从而有助于占领国际话语的高地,引导国际话语的走向。2014年11月,在群山环抱的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APEK会议在这里举行。在这座汉唐风格的建筑里,习近平总书记以他特有的话语风格,在开场白中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祝愿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彼此合作,如雁比翼,振羽高飞。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就好比是21只大雁,“‘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在蔚蓝而辽阔的天空中,雁阵展翅翱翔,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啊!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再一次把国家经济实力转化为与之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二十国集团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90%,占全球贸易额80%。从雁栖湖到太平洋,中国故事在世界回响,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日益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以排比句倡导各国互联互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引领了国际话语走向。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是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的“一带一路”,穿越了千年时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南亚,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把“一带一路”写进决定,“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大漠高山到碧海银滩,“一带一路”应者云集。它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牵连起亚太、欧洲、非洲等多个经济圈。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是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的表现。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勇气、坚定决心、不懈努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涤陈布新,向固化的利益藩篱宣战,对党内盘根错节的问题进行梳理,做到无死角、全覆盖、不放松。2014年,不断深入的反腐败斗争震撼人心,数十名省部级以上腐败分子被查处。2014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重申:“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习近平话语体系的风格是他的执政理念的表现。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答问中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装着人民,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对老百姓关怀备至,和蔼可亲,亿万中国老百姓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感受到亲人的气息。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勇于担当,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有担当”是反复出现的词语。“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JP]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种种作为是他的话语体系的精神实质的落实和践行,而他的话语体系的风格正是这种精神实质的外显形态。

参考文献:

[1]高名凯.语言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411.

[2]程祥徽、黎运汉.语言风格论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3]韩庆祥、陈远章.以中国元素的凸显提升国际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12-17,(13).

[4]张卫中.当代文学应传承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N].文艺报,2014-7-25,(2).

[5]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39.

[6]中共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Abstract:Xi Jinpings discourse system presents to be magnificent, nice, and alarming, which are fused into a higher cultural style, that is seemingly mild but actually hard. Xi Jinpings discourse takes Chinese factors to promote Chinas speech right in the worl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Xi Jinpings characteristic governing style,with the national image of peaceful rise of China, with emerging powers leader's demeanour and spiritual glamour, and with the new normal of "feet disease and step on" in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Key Words: Xi Jinping; Discourse; Style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国家形象风格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