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云
(汉中市水产试验站 陕西 汉中 723000)
我国水产品养殖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产量世界第一,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优质营养物资。然而,由于农药滥用、工业和大气污染,致使水产品养殖场所、养殖用水被污染,加之养殖投入品饵料、肥料、药物及养殖生产本身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使市场供应的水产品重金属积累、农药和抗生素等残留超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实践证明,绿色生态、高效的健康养殖技术才能使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放心、健康优质的水产品。在此就健康水产品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水产养殖模式、提高健康水产品养殖的生态、经济效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良苗种是健康养殖的第一要素,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苗种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渔民切身利益及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好的苗种是指种质基因良好、抗逆性抗病力强、生长快速、饲料转化率高、肉质良好、遗传性能稳定的种类,而且是由原、良种场所提供的子一代——良种。
提高苗种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亲本养殖时间长而造成繁育能力下降,良种生长性能退化,就需要对养殖的品种进行种质的复壮,定期引进原产地或天然的种质进行亲本选育,改善因养殖时间长、品系的混杂和近亲繁育的现象,提高良种性能。
可通过杂交育种、生物工程技术。把优良的品种或品系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定向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和抗逆能力强的良种,如银鲫、丰鲤等;通过雌核发育、家系选育并结合多系杂交育种,或人工诱导多倍体来得到,如建鲤、单性罗非鱼、工程鲫。
在繁育苗种过程中,选择无病无伤、品系纯正、成熟良好的亲本,严格繁育操作、消毒规程,严格控制繁育用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数量,提倡健康繁育苗种,生产出无病害健壮优质种苗。
水产苗种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生产资料和首要投入品,无论从国外或省外(包括跨地区)引种,都要按照《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进行疫病危害、生态平衡和种子资源影响评估后,方可引种,严格执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把好苗种管理第一关。
环境污染与水产养殖本身的生物污染,造成养殖品种病害的增多,用药量的增加,从而使重金属、农药积累与抗生素残留的增加,因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改善养殖水域环境是健康养殖的重要措施。
池塘要选择水源充足、清新、不带病原及有毒物质,理化特性与所养品种相适应的水源,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土质保水性能好,并且不受自然因素及人为污染的影响。
排灌紊乱、水浅、水瘦的老旧池塘,往往容易爆发和流行一些鱼病。从池塘的面积、水深、底质及周围环境和水的排灌方面着手,对老旧池塘环境进行标准化改造。
(1)清除过多淤泥。一般池底留10cm~15cm淤泥对养殖是有益的,过多的淤泥成为病菌大量繁育滋生的场所,造成过多的耗氧,恶化水质,易引起病害的爆发。因此,每隔3年~5年清除过多的淤泥。
(2)改良底质。每年冬季、初春季节让池塘干置,通过反复的冰冻和日晒,以杀死大量的有害病原体及其孢子、芽孢、休眠卵、敌害生物等。同时,通过池底的干裂促成底质中的有机质充分氧化,分解气化的目的。
(3)清塘。苗种放养之前10天~15天左右,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茶饼,清除池塘中病原体和野杂鱼虾等有害生物,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
从河流或水库引进的水,先引入蓄水池后,使病因在蓄水池中自行净化、沉淀或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引入鱼池,防止病原体从水中带入。工厂化集约化养殖用水,可通过紫外线或臭氧进行预消毒处理或过滤;抽用的井水要经过曝气增氧。在一般的养殖池中可定时添加有益的硝化细菌、活力菌等微生物来进行水质净化。
依据鱼虾的生活习性,人工搭建与之相适应的生活、生长环境。如甲鱼有晒背特性,给甲鱼搭建露出水面的食台兼有晒背作用。给泥鳅养殖池种植水草以适应泥鳅喜阴喜静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及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结合当地的优势原料,来确定相应的饲料配方,配方要科学、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水中稳定性好、经济合理。严把原料质量关,变质、污染的和不符合要求的原料不用。添加剂的使用要符合规范,特别是化学合成粘合剂的不符合健康标准的坚决不用,制药饵用的抗生素的种类、数量要符合兽药典和药残留量,不能滥用、不随意加量,更不能使用违禁药品。成品饲料要在阴凉、干燥的环境储藏,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不能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科学投饲方法,以减少病害,减少用药保证健康品质,提高养殖效益。
向水中投施有机肥、化肥、生物肥等渔肥,是培育饵料、增氧和调节水质环境的重要一环。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初春秋末水温较低施经发酵的有机肥;每半月向池塘中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或EM等生物制剂,抑制有害生物繁育,降解水中有害物质;每月2次~3次投施磷、氮肥,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cm~30cm,提高池水肥力,达到改善水质,有利于鱼类健康养殖的目的。
鱼类生长水质条件一般为: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0~8.5,水体透明度20cm~30cm。通过调节水质,使水体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为鱼类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勤换水。10天~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约为池塘总水量的10%~20%。
(2)看水施肥。根据水质的变化施有益生物制剂和有机渔肥,并适时追施磷、氮肥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促进浮游植物繁殖,保持池塘水色为绿色、褐绿色、红褐色与褐青色,并且水色颜色的日变化显著,透明度为20cm~30cm。如果池塘水色比较浓,可以采取加注新水、泼洒漂白粉的措施,以降低池塘中浮游植物中的生物量,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调节pH质。保持池塘水质pH值7.0~8.5的弱碱性,有利鱼类生长,每半月向池水中投施生石灰浆,每亩用量15kg~20kg,过高时可加注新水或施漂白粉、醋酸等调节。
(4)科学使用增氧机。池水中溶氧含量高不仅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还能保持鱼类健康生长环境。每5亩~8亩配备一台3.0kW的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机不仅要在鱼类缺氧时开,还要在高温季节晴天中午池塘上层水溶氧饱和时开机2小时搅动水体,促使池水溶氧在下层的分布。
(5)适时捕捞。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上市,降低鱼群密度,减少鱼池的负载量,有利于剩余的鱼健康生长。
池塘养殖中主要有寄生虫和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病害,其流行广、危害大,在养殖中要以“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加强日常管理,减少病害的发生。
(1)定期杀虫消毒:分别在4月和9月初用杀虫药物一次,隔两天用杀菌药物一次。5月~8月,每隔15天~20天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漂白粉、生石灰、二氧化氯等药物交替全池泼洒,进行鱼病预防。对苗种可用15mg/kg~20mg/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2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溶液药浴消毒;坚持每旬用药物挂袋或高浓度泼洒药物进行食场消毒。
(2)投喂药饵:养殖高峰期的5~9月每月可用含大蒜素、三黄粉或拌维生素的药饵投喂3天~5天,增强鱼的抗病能力,预防部分病害发生。
(3)正确用药。一旦发病,要正确诊断病因,内服外用相结合,合理选择药物,所选药物应在兽药典中所列的品种,选用中药或已经临床试验、安全性好有品质保证、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的药物,以避免盲目用药。鱼品上市前必须经过相关药品的休药期,休药期满后方可上市。
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贯穿于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要保障水产品质量,渔业生产必须遵循标准化、健康养殖的原则,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探索抓好水产苗种选育、养殖环境改善、投饵施肥管理、水质调节及病害防治工作的新方法,不断创新无公害、可持续的生态渔业增、养殖模式。陕西水利
[1]张艳慧.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技术探究[J].渔业致富指南2010,(1):16-19
[2]刘俊文.精养池塘健康生态养殖草鱼技术总结[J].渔业致富指南.2011(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