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汝强,李蒙霞,李廷保
(1.会宁县中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医史文献·
清代名医黄元御治疗内科疾病用药规律研究*
何汝强1,李蒙霞1,李廷保2
(1.会宁县中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采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的分析研究。方法:将清代名医黄元御撰《四圣心源》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整理治疗内科疾病中药内服方130首,涉及中药87味,总用药次数为831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疾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甘草、茯苓、桂枝、白芍药、牡丹皮、干姜、半夏、生姜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等。
四圣心源;名医;清代;黄元御;用药规律研究
医籍《四圣心源》[1-2]是清代名医黄元御于1753年所撰采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的综合性医学著作,共载内服方130首,使用中药87味,总用药次数831次。本课题组根据《中药学》[3]和《中药大字典》[4]分类标准对书中药物、药类进行统计,利用数据挖掘分析药物、药类频数、频率和药物功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常见内科疾病总结出更有价值的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体系。
通过对130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涉及87味中药,用药总次数831次。使用频率最高为12.64%,最低为0.12%。其中,使用频率大于2.00%的有11味 药物,占12.64%;使用频率介于1.00%~2.00%的有15味药物,占17.24%;使用频率介于0.50%~1.00%的有12味药物,占13.79%;使用频率小于0.50%的有49味中药,占56.32%。方剂中使用单味中药的频率、频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方剂中使用单味中药的频率频数分析表
将130首方剂中的87味中药分为17类。首先,药类使用频率最高是补虚药,占36.69%;其次是作为治疗内科疾病的基本配伍药类——解表药,占17.48%;再次是临床增效配伍药类——清热药,占12.32%;最后,化痰止咳平喘药和温里药等药类在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使用频率。方剂中药类使用频数、频率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方剂中药类使用频数、频率分析表
研究分析使用频次前20 味药物的主要功效,结果发现:补虚药6味,占6.90%;清热药、解表药共6味,各占3.45%;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共6味,各占2.30%。方剂中使用频次前20味中药主要功效分类见表3。
表3 方剂中使用频次前20味中药主要功效分类表
《四圣心源》(又称《医圣心源》)是清代尊经派代表人物黄元御于1753年为治疗内科疾病所撰的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黄元御毕生精研《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尊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为“医门四圣”,誉“四圣之书,争光日月”,赞四圣“医理玄奥,非上智不解”,叹“人亡代革,薪火无传”。《四圣心源》全书共10卷,包括内服方130首,外用方5首,共计135首;其中内服方涉及中药87味,用药总次数831次。书中主要学术思想可概括为以下5点:①天人相应,天道人理互通;②“以气而不以质”的五行生克观;③土生四象的生理观;④土湿水寒木郁的病理观;⑤培植中气,扶阳抑阴的治疗观[5]。
本课题组通过对该古籍87味药物数据分析及主要药物功效的研究发现:治疗内科疾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甘草、茯苓、桂枝、白芍药、牡丹皮、干姜、半夏、生姜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等。本课题组对《四圣心源》书中药物、药类进行统计,利用数据挖掘分析药物、药类频数、频率和药物功效,吸取以“医门大宗”“一代之大医”“妙悟岐黄”为称誉的清代名医黄元御治疗内科疾病的用药配伍精华,探究其推崇四圣、行医治病的医学理论和对瘟疫、痘疹发病机制的独创见解,以期在临床上继承并发扬其学术思想特征和医学实践经验。
[1]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黄元御.四圣心源[M].孙洽熙,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字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冯兵.黄元御《四圣心源》学术思想初探 [J].中医杂志,2010,51(10):59-60.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5)02-0052-02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2.25
李廷保,副教授,LTB813@126.com
甘肃中医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013-ZB06)
2014-08-02;
201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