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吕富荣 左 瑞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01)
从“气一元论”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
王晓燕 吕富荣 左 瑞△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01)
中医学认为气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作为立命之本,阳气为其主帅,气机升降是其气化之机。笔者在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时,立足于元气及其升降原理,以“气一元论”理论为指导,认为元气不足,肾精亏虚为本病形成的关键,肝气亏虚升发无力、脾胃枢轴失常是其发生的重要环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的一组以慢性疲劳,经休息不能缓解为其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对人类的工作、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发病率高,有逐渐年轻化趋势。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修订的诊断标准为:①临床评估的不能解释的慢性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半年或半年以上,经过休息不能明显缓解,以致在教育、工作、社会及个人活动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下降;②同时兼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持续存在5个月或者反复发作半年以上;短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颈部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肌肉痛;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一种新出现的头痛;睡眠紊乱(嗜睡或失眠);运动后的疲劳持续超过24h[1]。
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研究归纳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学说、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调、社会和心理因素、脑部功能或结构的异常、遗传等几个方面[2]。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本病在古籍文献中没有统一病名,但疲劳的症状却经常出现在中医临床症状的记录中,在中医文献中经常有“四肢劳倦”、 “四肢不欲动”、“懈怠”、“懈惰”、“四肢不举”等描述[3]。现代中医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的共识是:慢性疲劳综合症属于中医“ 虚劳” 的范畴,是一种涉及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该病, 其病机主要为五脏气化功能失调。对于其发生机制多从脏腑、阴阳气血等理论对其进行阐述,各有侧重,以肝郁脾虚、脾肾气虚、脾虚肾亏肝实等立论为目前的主要观点。但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辨证体系。笔者立足气一元论,从气机的升降理论探讨本病的治疗,以期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 “气一元论”的主要内容 气一元论认为,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气又可以分为阴气和阳气两大类 。“气本为一,分为阴阳”,气是阴阳二气的矛盾统一体。“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气”是自然界的清阳之气, “地气”是自然界的浊阴之气。阴气浊重,降而凝聚成为有形的物体,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地;阳气清轻,升而化散为无形的太虚,形成了苍莽的天宇。天地阴阳之气上升下降,彼此交感而形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总之,气是物质性的实体,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消长的根源是物质世界的气内部所具有的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气又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升、降、聚、散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不断进行着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有机体。
2 中医学与“气一元论” 2.1 气的含义 中医学认为气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源,是构成天地万物的要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本原。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出生后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两者有机混元一体,是谓元气[4]。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肾寓元阴元阳,阳气是元气处于生发、生长的状态,阴气为元气的敛藏状态。机体如果元气充沛,各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功能强劲,各脏腑、经络等就正常运行,从而使得人体强健而少病,所以说元气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之生死,全赖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郑钦安从气一元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万病起于一元伤损”。
2.2 元气的基本运动形式 古人以升、降、出、入 来说明气的运动规律和具体表现形式,而元气靠其升降沉浮运动,流行于全身,有二个作用:一是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二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温煦。《素问·六微旨大论》曾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又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存在于整个生命的活动的始终,若一旦气机运动停止则生命终止,气机升降失常则可导致脏腑脏腑功能失常、气化失常,产生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 肾寓水火,为肾中的元阴、元阳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故肾为人体阴阳之根。肾精充足,元气就能通达人体内外上下,总司人体的气化功能。“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是元气处于生发、生长的状态,是元气外在的功能状态,而肾阳是各脏阳气之根本和始动力,具有促进各脏腑气化的作用。因此,气机的升降应指的是阳气的升降。
2.3 元气升降规律 人体脏腑、经络、腠理都是气机升降的场所,故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机的升降规律主要体现于脏腑的各种机能运动和各种物质的代谢运动。《素问·刺禁论》云: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是《内经》对五脏气机运行的认识。黄元御《四圣心源》的“一气周流”理论[5]、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6]等,认为机体气机升降法于自然,而古人认为,气机运动是圆的运动,一团元气在人体进行着升、降、浮、沉的变化,通过气化作用生成五脏之气,浮上之气是为心气,沉下之气是为肾气,左升之气是为肝气,右降之气是为肺气,脾胃之气位居于中焦而寄旺四维,是心、肝、肺、肾升降之枢纽。也可以说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是,肝木从左而升,肺金从右而降; 心火宜降,肾水宜升,脾胃位居中焦,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胃主降。同时,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亦受其所处的位置及功能特性的影响,脾胃位居中州,对各脏之间气机的运转和协调,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作用,肝肾居下焦腹中,其气以升为和。心肺居上焦胸中,其气以降为顺,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肝气疏达上散,以助肺气宣发肃降;肺气清肃下行,以治肝气升发太过。
综上,肾藏先天之精,内寓元阴元阳。其中,肾阳是各脏阳气之根本,具有促进、推动各脏腑气化的作用。肝木生于水,肝木生发,则阳气上升,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作用;肺金敛降,阳气内收,气机下降,则水津下布,浊气下达。脾胃为升降之中枢,脾主运化升清,胃主通顺降浊。肝木生于水,肝气升发,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作用。肝气升,则气机畅达,血行畅通;肺气降,则水津下布,浊气下达。只有当人体各脏腑之间的气机升降出入处于一个协调的对立统一体中,才能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一旦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出现异常,则病由此而生。
3 元气升降失常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体力和脑力过度劳累、长期情志刺激或应激、或病后久虚不复、饮食失节等,这些因素在直接影响相关脏腑功能,日久亦会导致肾精不足、肾元亏虚。元气亏虚,则元阳不足,其作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总始动力的作用被削弱,导致气机的升降失常。表现在肝气的升发无力,气陷于下、气郁于内及脾胃的枢转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此我们形成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键是真元不足,肝气亏虚升发无力、脾胃枢转失常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环节。
分析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主要症状为极度的疲乏无力感,表现在肢体无力,易疲劳和精神疲惫、精神不振,且休息后不能缓解。中医古代文献中常将此类症状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等,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四肢劳倦”、 “四肢不欲动”、“懈怠”、“懈惰”、“四肢不举”等。从气的层面看属于气虚甚或阳虚及气郁,导致气的推动无力产生肌肉收缩无力。人体的运动以及动作的发出与“肝主筋”、“脾主肌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相关。因此从脏腑层面看,与肝、肾、脾的功能失调有关。《素问·示从容论篇》: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3.1 肾为先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肾中水火为人体阴阳之根,肾中的元阴元阳是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根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详细描述了随着人体肾精的不断旺盛, 人体开始生长发育、精力、体力充沛,而随着肾精的不断衰竭, 人体气血、脏腑功能随之衰退, 出现“五脏皆衰, 筋骨懈堕”。《医方集解》认为 “人之精与志, 皆藏于肾, 肾精不足则志气衰, 不能上通于心, 故迷惑善忘也”,说明肾精亏虚将导致人的记忆减退、善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脑力疲劳的表现。《灵枢·经脉》描述的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因此,“咽肿”、“嗌干及痛”、“嗜卧”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为肾经病变的表现。另一方面,肾阳是各脏阳气之根本,具有促进各脏腑气化的作用。当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失调损伤正气、劳役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肾中元气不足,出现肾阳亏虚,其作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总始动力的作用被削弱,就会出现各脏腑的气化功能紊乱。
3.2 肝主升主动 肝气主升,若肝气充足,则肝气升发有力。肝木与春气相通应,人体肝气充足升发有力,就生机盎然。肝木生于水,肾水孕蕴成木,肝脏藏而始发升。若元气亏虚,肾中阳气不足、肾精虚损,将会导致肝阳不得相助而升发无力,出现气虚下陷或阳虚下陷之证,左路阳气不升,则中上二焦气虚,以肝气虚为主,推动无力则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则现疲乏无力,同时可见气短、心慌心悸、失眠等症,因此有“肝为疲极之本”之说。另外肝气虚,肝木的疏泄功能减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而见情志郁结、忧郁;加之许多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发病前多有应激事件的发生,情志不畅,所欲不得,心理压力过大则会造成或加重肝气郁滞的程度,气机不畅,郁而不伸,亦可见郁闷不舒、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及疲乏困倦;肝气郁结亦会导致精血津液的运行,形成痰凝、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邪阻滞肢体经络,不通则痛,则会导致关节、肌肉疼痛。
3.3 脾胃为枢轴 脾胃转枢失常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症基础。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五脏之源。若元气亏虚,肾阳推动无力,加之后天饮食劳倦伤脾,最终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一方面表现为脾气不升,清阳不举,胃气不降,则浊阴不降产生中气下陷和中焦气机阻滞之证而出现气虚气短、疲乏无力、四肢沉重、脏器下垂等症;另一方面表现为脾虚水湿代谢障碍,则会产生脾为湿困,则进一步导致四肢酸困、沉重等症。如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所说:“脾为已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炽,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二者相互为用,脾气虚则使脾之运化升清功能受到影响,中轴失灵,轮则停转,无法生成和运化输布水谷精微物质到达营养全身;脾胃虚弱后天水谷之气化生不足,不能充养元气,则元气更加亏虚, 即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4 总 结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在多因素,持久影响下导致的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真元不足时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的关键,肝气亏虚升发无力、脾胃枢转失常是其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除了培补肾元、健脾养肝以外,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尚需加入益气升提、升阳举陷、疏肝解郁、升清降浊的药物以助一气周流,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 刘士扬.台北与北京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症状证候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1): 6.
[2] 王 斌,洪永峰,吴建贤,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35(8):8078,8081.
[3] 阎平慧,于远望.浅谈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思路[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5(9): 883.
[4] 马淑侠,韩婷婷.试论气与气化[J].陕西中医,2007,28(9):1201.
[5] 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36.
[6]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62.
(收稿2014-07-11;修回2014-08-12)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K-17-01-09)
疲劳综合征,慢性/中医药疗法 气一元论
R5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1.033
△陕西中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咸阳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