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文化全球化的现代性诉求及其后果
韩艳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成为全球化研究的重要维度。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全球人共同生活方式的表达,是高度发展的现代性。文化全球化的生成是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全球性扩张的后果。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全球文化呈现出“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并存的文化图景。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生活体验越来越多,形成了以现代性的文化诉求为核心的单一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地方性的文化体验在彰显自身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与现代性文化诉求相融合的方面,并主动把符合现代性文化诉求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单一化的文化发展模式中。
文化;全球化;现代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文化成为全球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文化对于全球化的重要性已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的共识。如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界定全球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的标准化”[1](P71-78)。英国学者约翰·汤姆林森认为“全球化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2](P1)。虽然,全球化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限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文化交流与冲突,如大量的学者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观点,而较少涉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文化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发展态势。
讨论文化全球化问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现代性这一术语。作为20世纪末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程度不同的阐述,如汤姆林森认为,“在全球化和文化这两者关系的讨论中,全球的现代性至少可以被保留下来,作为一个理论的背景”[2](P99)。如果说汤姆林森把现代性当成文化全球化研究的理论背景,西方现代性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安东尼·吉登斯则认为,“全球化是现代性的根本性后果之一”[3](P152),“现代性正在内在地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3](P56)。在此,吉登斯似乎表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全球化实际上是现代性的全球化。无论是把现代性作为文化全球化研究的理论背景之一,还是把全球化当成现代性的根本后果,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之间的紧密性是不容忽视的。那么,仅仅从文化交流与冲突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全球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文化全球化就成为必然。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学者们常常用现代性话语来描述这一巨变,其中吉登斯的观点在当代学术界的影响非常大。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对现代性作出了一种制度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化的维度。一方面,国内外的一些学者认可并借鉴他的观点来阐述现代性和全球化理论。另一方面,他的分析也遭致了一定程度的批评,如汤姆林森认为“吉登斯的系统阐述主要还是停留在了社会分析的领域,而不是文化分析的领域。他所指涉的全球化的‘文化维度’,实际上仅仅指的是各种文化的技术而已”[2](P84)。吉登斯虽然从制度的层面阐述了现代性和全球化,但是,吉登斯的论述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3](P1),“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弃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态度”[3](P4)。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但从深层次上看,文化是特定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表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实践和体验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一定的群体在日常的行为方式总是表现出一定的价值倾向,也就是说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模式。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现代性出现于西方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现代性使西方社会脱离了传统社会的神学统治,并逐步形成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包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的一系列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些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已经成为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的主导价值理念。正如吉登斯所言“现代性在内涵方面,它们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带个人色彩的领域”[3](P4)。由此可以看出,吉登斯的现代性概念不仅仅是汤姆林森所批判的停留在了社会分析层面,也不仅仅是狭义的美学意义上的文化现代性,现代性是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一种新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达。
一般来说,全球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经济和制度层面的全球化,表现为工业主义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的扩张,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应对全球性问题而形成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全球性协议等;另一方面则是文化层面的全球化。文化层面的全球化既包括各种地方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包括在共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文化表达,即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概念是与描述未来社会的一些术语如“信息社会”、“后现代性”、“后工业社会”等同时出现在人类面前的。有些学者把全球化时代描写成一个不同于现代性的新的历史时期。如阿尔布罗认为我们应该忘掉现代性,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时代——全球时代[4](P6)。而吉登斯却认为,“我们实际上还没有迈进一个所谓后现代时期,而是正在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在其中现代性的后果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剧烈化更加普遍化了。”[3](P3)“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3](P143)“在现代,时空伸延的水平比任何一个前现代时期都要高得多,发生在此地和异地的社会形式和事件之间的关系都相应地‘延伸开来’。不同的社会情境或不同的地域之间的连接方式,成了跨越作为整体的地表的全球性网络,就此而论,全球化本质上是指这个延伸过程。”[3](P56)由此,根据吉登斯在此的分析和判断,我们认为,全球化是现代性在全球的延伸,作为全球化最深层含义的文化全球化,是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全球性扩张的重要后果。正如吉登斯所指出的,“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另一更深层和更重要的方面,即在我们上面曾提到的每一种不同的制度性维度的背后存在着可以被称作文化全球化的现象。”[3](P67)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的现代性最初是西方社会一种特有的现象,影响着西方社会这一地区性的社会实践和生活方式,并开拓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时期。从最初的发展来看,现代性代表的仅仅是一种地方性的文化诉求。然而,这种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现代性文化诉求与其它地方性文化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天然地具有向外延伸和扩张的特征。现代性的价值诉求借助于新的时空和场所,冲破了地方性的束缚,成为一种带有全球性的、普遍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得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得以全球性的传播,进而呈现出文化全球化的图景。如果说,现代性在西方社会的生成和传播是它的起始和发展阶段,那么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全球性拓展是现代性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性发展成为一种全球共同的生活方式的表达,即文化全球化。这一文化样式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性发展到自身的高潮阶段,文化全球化发展成为吉登斯所言及的高度现代性时期。
文化全球化意味着一种全球共同生活的文化表达,是高度发展的现代性时期。事实上,如今全球性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以现代性文化诉求为核心的文化态势。那么,作为一种地方性规划的现代性是如何跨越了地方的藩篱逐渐演变成一种全球性的规划的?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现代性向全球化的传播?吉登斯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说明了这一文化现象演变和发展的生成机制。吉登斯着重分析了现代性的三种主要动力来源: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脱域机制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反思性运用[3](P46),其中时间和空间的分离是现代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也正是依靠这三种动力机制的作用,现代性实现了全球性的扩张,并最终形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图景。
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区别在于时间和空间之间关系的不同。“在前现代社会,空间和地点总是一致的,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是受‘在场’的支配,即地域性活动支配的。”[3](P16)如传统社会的人们只能依靠事件发生的地点来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但是,在现代性条件下,由于机械钟的发明和使用,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分离,“场所完全被远离他们的社会影响所穿越并据其建构而成。建构场所的不但是在场发生的东西,场所的‘可见形式’掩藏着那些远距关系,而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场所的性质。”[3](P16)也正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脱域机制主要包括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得以形成和发展。这两种主要的脱域机制使“社会行动得以从地域化情境中‘提取出来’,并跨越广阔的时间-空间距离去重新组织社会关系。”[3](P46)如吉登斯描述的最重要的象征标志之一——货币的出现,使人类的经济交往活动从狭隘的空间转向更广阔的领域。另一方面,建立在时-空分离基础之上的现代性的反思即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也与前现代文明具有不同的特征,“关于社会生活的系统性知识的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系统之再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从而使社会生活从传统的恒定性束缚中游离出来。”[3](P46)吉登斯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提出了全球化与现代性的联系,“现代性正在内在地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这在现代制度的大多数基本特性方面,特别是在这些制度的脱域与反思方面,表现得很明显”[3](P56)。现代性在脱域与反思方面所呈现出的特征,表明现代性内在地具有扩张性,现代性能够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重构,实现现代性的全球化延伸和扩张。在此基础上,全球化实际上是现代性不断延伸和扩张的过程,文化全球化则是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延伸和扩张的结果。
作为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表达的现代性,是在与中世纪欧洲的传统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地方性的文化诉求。马克斯·韦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起源时,论证了西方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理性。韦伯认为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是以建立在理性的组织基础之上的,人们并且在社会生活中用理性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西方社会在理性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诸如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观念、争取个人自由与平等的自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诸多价值理念,并发展成为西方社会的主导价值理念。在这些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西方社会发展了各种脱域机制,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步入了理性化的模式。如各种专家系统的出现,使得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与各种脱域的社会关系发生联系,我们是在与各种专家系统的技术性的知识发生联系,而不是与发明各种专家系统的专家交流。又如各种文化产品的形成和传播,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兴起,已经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是工具理性的表现。但是,此时的现代性还只是一种地方性的规划,是欧洲社会在与各种传统思想作斗争、争取自身解放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过来一种地方性的文化表达。现代性具有扩张的本性不会把这种文化表达局限于地方性,时-空的分离给予了现代性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向全球拓展。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借助于各种现代传媒技术,实现了全球性的扩张。
现代性的生成以及向全球的扩张契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由于西方国家率先完成了现代化,产生了现代性,西方国家在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成就,落后国家纷纷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这其中也包括现代性所代表的理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发展方式的不同,而在于它的价值观和体制的独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最为显著的基督教、多元主义、个人主义和法制,他们使西方能够创造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并成为其他社会羡慕的目标。”[5](P287)发端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展现了其强大的吸引力,理性、自由、平等等观念也是进入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这些价值理念借助于各类脱域机制,通过新的时-空的建构,不断地扩大着它的影响范围,从而逐渐地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规划。也正像吉登斯所描绘的:“在现代性条件下,数量日众的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即各类脱域制度将地区化的实践与全球化的社会关系连接在一起,组织着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3](P69)而在文化全球化态势的形成过程中,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产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文化产品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向西方以外的世界展现了西方社会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传播了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诉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西方社会。非西方社会在这一文化演进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觉或被动地用文化传统去审视和接纳现代性的文化诉求,以便能够进入全球性的文化体系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从经济层面不断地向政治和文化层面拓展,全球性的交往日益密切。在文化领域,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借助于各种脱域机制,并且通过对各种文化体系的反思性运用,超越了民族和地区的限制,彼此之间产生着相互的影响。全球化发展至今日,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相互接触与融合的程度愈来愈深,“地域性已无可避免地与全球性彼此关联起来。”[3](P95)文化全球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全球化的文化图景呈现出单一化文化和多样化文化并存态势。
首先,全球化的文化图景呈现出单一化的文化趋势。作为高度现代性的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全球人共同生活方式的表达,预示着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马克思也曾经设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会出现一个全球的文化系统即“世界的文学”[6](P277),而这种世界的文学是由许多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是在民族和地方性的文化交流基础上形成的。时至今日,马克思的“世界的文学”的设想已被全球文化这一概念所取代,但是,全球文化是否真的会实现,一些学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全球文化意味着一种单一文化的崛起,拥抱着地球上所有的人,而且替代了迄今繁荣兴旺的、各种不同的文化体制。”[2](P105)但是,文化是特定群体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表达,是基于共同的生活体验、共同的历史传统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所谓的全球文化“必定缺乏共同的历史体验、暂存的连续感,更重要的是缺乏共同的记忆这样一些充满活力的成分”[2](P147),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全球单一的文化是难以出现的。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然出现了一些需要共同面对的生活课题。正如许多社会学家所看到的,现代性是一种双重现象。如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一方面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和有成就的生活的机会;另一方面,现代性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生态破坏、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极权的增长、核战争和大规模战争[3](P150)。不管吉登斯所描绘的人类风险是否会真正出现,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现代性的全球扩张,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各种风险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等问题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一种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全球化的实践中,人类社会普遍意识到理性、自由、平等、公平等价值理念是现代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人类社会拥有了共同的生活体验,已经形成了全球人共同生活的文化表达,全球化催生了单一化的文化样式。
其次,全球化的文化图景表现为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单一性的文化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文化全球化是现代性发展的高潮阶段,文化全球化实际上是现代性的全球化。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现代性的文化诉求起源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价值追求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并接受,现代性的文化诉求主要表现为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表达。在当前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依仗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各种媒介积极主动地向全球推广自己的文化样式。这一文化传播过程不断地加深了西方文化在全球的强势地位,也加深了西方文化在全球单一化的文化体验中的主导地位。如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在全球的传播,并且成为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以西方资本主义消费文化为特征的饮食习惯、文化欣赏模式风靡全球;已经形成的一些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性组织以及各种法律规范、运行规则等,也是在现代性的主导价值理念下,由西方国家主要是由美国所控制而制定形成的。可以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文化控制着文化全球化的话语权,主导着世界文化的历史进程。
再次,全球化的文化图景表现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并存。文化全球化的现代性诉求虽然起源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西方文化甚至控制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西方文化一味地单方面接受西方文化,非西方文化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同时反向地影响西方文化,并加剧了地方性文化对自身文化体系的深度认同。“当社会关系横向延伸并成为全球化过程的一部分时,我们又看到地方自治与地方文化认同性的压力日益增加的势头。”[3](P57)一般来说,特定的文化表达方式主要包括文化作品、制度和礼俗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文化作品和制度较为容易改变,而礼俗是内化于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方式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是文化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旦形成,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地方性的文化理念与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存在着很大差别。现代性以理性为核心,而地方性的尤其是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中非理性成分较多。因此,当现代性的文化诉求遭遇地方性文化时,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会以地方性的文化理念来审视和应对现代性的文化诉求,冲突和矛盾必然产生。在我国,自觉的文化层面不起主导作用,反而在儒学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自在自发的礼俗文化体系,难以直接整合到现代性之中,而是内在地与现代性形成张力和冲突[7](P5-7)。但是,文化的冲突并不全然是文化交往中的唯一后果。由于现代性代表着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后发国家会自觉地或被动地吸纳这些诉求。同时,地方性文化也希望自己的文化传统能够被全球化的文化体系所接纳,因此,地方性文化也会超越地方性的时-空限制,主动地把本土文化中符合现代性文化要求的文化传统融入到文化全球化话语体系中,成为不同文化模式共同认可的全球性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现代性的文化诉求通过各种脱域机制和知识的反思性运用,生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场景。一方面,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现代性的文化诉求逐渐地发展为全球共同生活方式的表达;另一方面,地方性文化不断超越地方性的限制,主动或被动地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全球化从根本上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与我们的文化实践、体验和认同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型。”[2](P156)文化全球化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整合的过程,是不同的文化表达从对立走向对话的过程。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可能是西方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地方性文化的消失,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是,现代性的文化诉求依然是文化全球化的本质体现,但这种文化诉求并不是要取代多元文化,全球化的文化场景依旧表现为“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拥有的共同生活体验会越来越多,现代性的文化诉求会逐渐超越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与地方性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共同发展为全球共同生活方式的表达,而作为“多元文化”的地方性文化表达由于其历史性和民族性会长期存在。
[1][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王逢振译.论全球化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71-78
[2][英]约翰·汤姆林森著.郭英剑译.全球化与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Martin Albrow.The Global Age:State and society beyond modernity[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7.
[5][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苏国勋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黄万盛.衣俊卿.在启蒙的地平线上——关于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的对话[J].求是学刊,2006,(1):5-17.
【责任编辑:张西山】
The Pursuit of Modernity i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HAN Yan
(College of Marxism,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45300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culture become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in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Essentially,cultural globalization represents the life style shared by people all across the globe,and is a highly developed modernity.Cultural globalization results from pursuit of modernity in culture on a global scale.Thedevelopmentofcultural globalizationmakesglobalculturepresent alandscapeinwhich monoculturalism and multiculturalism clash and integrate with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On one han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humans share more and more common experiences,which contributes to a single cultural model with the pursuit of modernity as its core.On the other hand,local cultural experiences constantly seek modernity while exhibiting their own charms,and proactively integrate the cultural ide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rsuit of modernity into the single 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culture;globalization;modernity
D 09
A
1000-260X(2015)03-0092-05
2014-11-20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语境与文化模式研究”(11BZX019)
韩艳,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文化与现代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