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媒介的三种存在形式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赵炎秋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媒介作为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单一的晶体对待,不加区分地用在各种层面的讨论中。但是,媒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晶体,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些存在形式有着自己的规定性和作用,与文学发生着不同的联系,对文学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这一问题学界至今为止注意不够,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这里说的存在形式指的是媒介在时空中所取的物质形态。媒介是作为一种使相关双方发生关系的物质实在而存在的。它的存在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其一,媒介具有物质性,从构成媒介的物质的角度,可以将媒介区分为以下几种:声音媒介、文字媒介、图像媒介。声音媒介和文字媒介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声音媒介与文字媒介也必然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图像媒介诉诸视觉,以表象的形式表征世界,因此它与文学的关系不大密切。传统的文学除了插图之外,很少有图像的参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当代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常常会利用图像以使自己的表达图文并茂,更有观赏性和吸引力。但即使这样,图像在文学中仍是边缘化的东西,无法成为文学内在的要素。因为语言与图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媒介,图像无法进入文学的内部构成。但这并不影响图像的特点与组织方式对文学的渗透。整个20世纪,图像对文学的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如对视觉性的重视和强调,对蒙太奇的组织方式的运用等等。现在,许多文学作品越来越追求叙述的“可视性”,追求事件组接的技巧,有意向影视叙事靠拢,甚至有些文学作品的创作定位就是以后能够改编为影视。这些都是图像涌入文学的重要表现。
其二,媒介必须由人的感官感知,从感知的角度,可以将媒介区分为以下几种:视觉媒介、听觉媒介、视听混合媒介。图像属于视觉媒介,声音属于听觉媒介,一般将电影、电视等看作视听混合媒介。但严格的说,语言也是视听混合媒介。语言的能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声音,一是文字。前者由听觉感知,后者则必须由视觉才能感知。但我们一般不把语言放入视听混合媒介的范围。原因之一是因为语言学中根深蒂固的语音中心主义。索绪尔顽强地将文字排除在语言系统之外[1],大多数语言学家赞同索绪尔的观点,文字因此被认为是语言之外的另一符号系统。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语言与图像在表征世界方面的不同。语言是以概念表征世界,图像是以表象表征世界。语言的能指只是一些抽象的声音或线条,与世界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语言之所以能够表征世界,是因为它所表达的概念,换句话说,语言是通过能指指示所指,通过所指来表征世界。而图像的能指是具象的,这具象与世界的表象有同一性和相似性。因此,图像是以能指来表征世界的,而其所指则是构成其能指的具象所涵蕴的意义[2]。视听混合媒介在实际运用中更倾向于图像,从这个角度,语言也往往被排斥在这一范围之外。不过,语言的视觉性与其他视觉媒介如绘画的视觉性是不同的。语言的能指之一,文字虽然要靠视觉才能把握,但视觉把握的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绘画的视觉性是由世界的表象支撑着的,视觉把握的是与世界的表象同一或相似的具象。另一方面,语言的听觉性与其他听觉媒介如音乐的听觉性也是不同的。语音是一连串承载着意义的有规则的声音,它作用于听者的主要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意义。读者通过听觉把握语音,然后再通过心灵转换,把握到它的意义,再通过其意义把握到其所描写、反映的世界;而音乐虽然也是一连串有规则的声音,但它作用于听众的主要是声音本身,音乐通过其旋律直接作用于听众,调动其情绪,唤起其内在的情感与思想,给听众带来美的愉悦和享受。这样,就决定了语言这种视听混合媒介与其他视听混合媒介如电影电视,以及其他视觉媒介如绘画或听觉媒介如音乐在表征世界、表现思想上的不同,并进而决定了语言的艺术即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电影电视、绘画、音乐在表征世界表现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不同。文学的媒介——语言的能指是抽象的,它无法构建起文学的形象世界,构建这一世界的是其所表现的意义也即语言的所指;而其他艺术门类所用媒介的能指是具象的,它们直接用这具象表征世界,而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则隐含在其用具象所构建的世界的表象之中。这种不同是决定性的,它决定了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形象构建方式、内在规律和技巧。
自然,我们说语言的能指无法构建文学的形象世界,也不意味它完全不参与这一世界的构建。能指的物质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对文学形象产生着积极的作用。这在诗歌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有学者认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之所以能够给读者凄清、孤苦的感觉,除了词的内容,与整首词的用字大都是齐齿呼和撮口呼有一定的关系;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所以给读者豪放、雄浑的感觉,与整首词的用词大都是开口呼与合口呼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它说明,文学媒介的物质也可以参与文学形象的构建,但其作用只是次要的、附属的;而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音乐所用媒介的物质性则可直接参与这些门类艺术形象的构建。
其三,媒介要将自己显示出来,还需要一定的载体。如文字,它无法凭空存在,总要依靠一些物资如纸张、布帛、龟壳、木片等才能显现出来。这些物质就是文字的载体。载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从空间将其分为口耳载体、平面载体、立体载体、网络载体,等等。如果进一步细分,每一种载体又都可以分为小的类型。如平面载体,就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最重要的当然是书本。但汽车广告等也可以归入平面载体的范围。而汽车广告如果不是以平面的形式出现,而是整个汽车就是一个广告载体的话,那么这个汽车广告就是一个立体载体了。同一媒介,依附的载体不同,其功能与作用会不同。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在人类早期,文学的媒介——语言是以人们的口耳为载体的,文学的文本无法固定,容易出现异本。另一方面,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创作与传承,也必然造成文学描写的粗线条、人物性格的特色化、人物外貌的标志化等特点。而进入以书本为载体的时期,文学有固定的文本,描写的细腻、性格的复杂、心理刻画的深入等现代文学所有的特点才有产生的可能。网络出现之后,文学媒介的载体再一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以其巨大的容量、方便的链接、即时的交流、快速的流动、广泛的参与等特点,使语言的潜力得到极大的释放,语言的运作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导致文学的创作与阅读方式的改变,并进一步改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原创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与以书本为载体的文学作品的不同,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37,166.
[2]赵炎秋.实指与虚指:艺术视野下的图像与文字关系再探[J].文学评论,2012,(6).
【责任编辑:向博】
2014-12-01
赵炎秋,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