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给文学带来挑战

2015-04-02 09:26:02丁国旗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丁国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732)

新媒体写作给文学带来挑战

丁国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732)

今天的文学正处于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低头族”群体的出现,现在“低头族”到处都是,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几乎周围的每一个人,不管职业出身都在看着一个小屏幕,或阅读、或聊天、或游戏,脸上洋溢着快乐、喜悦、安静和幸福。可以说,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上厕所都离不开手机,这就是现代人的存在方式。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人类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的生产三个方面,显然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对 “人的生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催生出许多新的“媒体人”的出现,这些新的“媒体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已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文学,给文学艺术创作、批评及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给文艺创作带来了挑战

“人人都是艺术家”这是德国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波伊斯提出来的,这在传统文学写作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在新媒介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却可以轻易实现,谁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大到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小到一些微博、微信、微童话。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或其他移动网络工具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及时发布到公众平台之上,供人们阅读欣赏点赞,转发和评论。

在今天这种新媒体语境之下,文学写作不再成为特定的贵族或知识分子群体的专利和特权,过去文学表达高大上的社会宏大叙事方式,作品的价值维度、社会责任意识等,都不再成为文学写作的必需因素,已显得不那么重要。文学创作的门槛降低了,人人可以写作,人人可以发表作品,文字似乎已不再是交流传播思想的工具,而只是个体宣泄私人情感的载体。另外,网络还改变了专业作家与非专业作家或“网络写手”的原有格局和影响力,过去被捧在象牙塔里高高在上的作家,丧失了独霸文学的话语权力,其至尊的地位和作品传播的传统优势,也已日趋式微,成为明日黄花。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作品都要经受网络读者大浪淘沙般的筛选过程,再好的作品,如果不合网络受众的口味,也会迅即淹没在浩如烟渺、数量庞大的网络作品之中。今天,网民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已经影响到文学创作者的写作走向。

新媒体下的文学创作是大众化的、娱乐化的,要靠点击量来获得生存的,非此即死。这就是网络文艺创作的生存逻辑。对于传统的文学生态而言,新媒体下的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是应该引起学界重视的,它正改变着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基本途径。

第二,给文学批评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文学的存在,使文学批评陷入到无奈和尴尬之中,文学批评在今天到底还能做些什么已成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有文学批评话语对新媒体文学而言已经失语,这从网络文学研究成果丰硕,而相关的文本批评却极度缺乏可见一二。缺乏现成的理论批评基础,使网络文学的批评介入非常困难,成为让许多批评家头疼的事情。另外,网络文学阅读量之大,体裁、题材之广之繁,也足以让大部分批评家望而却步。二是,文学批评的原有标准,美学的、历史的、社会的、道德的、政治的、人的、艺术的等等,已无法或者很难作为衡量的标尺来判断新媒体文学的好坏优劣。也就是说,这些标准在遇到网络等新媒体文学时已难以对症,即使能勉强套用,怕也会有隔靴搔痒,及其一不及其二的感觉。三是,对新媒体文学的艺术批评尤其困难。文学写作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作品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其艺术性、审美性因素本该是最为人们所关注的,然而新媒体文学的跨文本形式、超文本链接,以及极其个性色彩的叙述与表达,还有其对媒体技术本身的依赖性,大大增加了其艺术和审美分析所要跨越的学科领域;新媒体文学特征归纳的复杂与困难,也使原有的艺术批评与审美批评难以奏效。这样,一方面任何单一的分析都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跨学科的艺术分析又超越于一般人的能力。况且,新媒体文学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文学形式,对其科学的定位与定性都尚未完成,这些都使对新媒体文学作品更深入的批评、更具体的分析变得越发困难。四是,对新媒体文学批评本身或许就是一个多余的事情,因为无论作者或是读者,大都不会对批评有多大兴趣,这是由新媒体文学产生的条件所决定的。新媒体文学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学写作的一种反叛与疏离,它更看重读者的阅读,而无须借助批评来抬高自己。批评对于它而言,其实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三、给文学理论带来了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的处境尴尬日益突显。新时期以后,理论界发生的一系列论争,对西方各种当代文论的引介与学习,文化研究所带来的文学的越界与扩容等,都曾极大地促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然而,面对新媒体文学的出现,文学理论界的同仁们虽然也在努力研究对策,但从总体上看,文学理论现在已经远远跟不上新媒体文学的发展状况,这从大部分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和学者们的发言中,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来。几乎在所有的文艺理论研讨会上,我们都能看到,讲理论的只说理论,搞作品的只言作品,本来属于一个领域的内容,被一种莫名的东西隔开着,各说自话。通常而言,理论可以是对一种文学现象比较滞后的研究,但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前瞻性品质也要求它能对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文艺现象做出判断。然而,在面对新媒体文学时,文艺理论显得缺乏自信,没有阐释力。另外,文学批评的缺失也是制约文学理论适时转型的原因之一。批评给理论带来资源,新媒体文学批评的缺位,也使理论的发展成为无米之炊。除此之外,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领域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需要重新界定和研究,加之文学创作的跨学科趋势等等,这些都使文艺理论原有的学科性质与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守成。正如“文化产业发展与文艺理论创新”这个话题,虽然现在大家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妥,但文学理论与文化产业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说文艺理论研究的是文化产业、文化市场,那它还能是原来的文艺理论吗?究竟该怎样看待今天的文艺理论处境?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审视和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境遇,文学理论的复兴是可能的吗?如果是,那要怎么办?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文学批评实践。因为批评和作品是直接相关的,批评是介入作品最直接的方式,重视批评,加强相关批评实践,可以给文学创作或文学理论的发展创造条件,寻找契机。任何文学,包括新媒体文学,都需要批评,合适的批评不仅不会遭到创作者的抵制,相反会受到创作者的欢迎。这是文学生产、批评与阅读的整体生态所决定的。第二,文学理论研究要走出“象牙塔”。理论不是抽象的学术游戏,理论研究者要少玩弄概念,多研究现实。“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文学理论要接地气,要和当下的文艺实践、文艺现实切实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向现实问题的回归。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文学批评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界的高度重视。2014年5月30日,由中国文联牵头成立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1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成立了“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1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召开了由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共同参与的首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让理论家和批评家面对面交流与对话,为打破现有理论与批评的隔阂和学科壁垒做了很好的尝试。本文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两点,我国文学理论的创新与复兴,就不会是一句空话,新媒体时代给文学所带来的诸多挑战也才能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向博】

2014-12-01

丁国旗,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和文学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新生代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艺术评论(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8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4:05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中国修辞(2015年0期)2015-02-01 0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