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佳,孙 铭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与表达
胡 佳,孙 铭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钢琴演奏中的音色表达受音质的物理变化、和声结构、触键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并融合美学特征,以肖邦的《e小调协奏曲》为例,其音色美的表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钢琴演奏;音色;表达
音乐最基本的性质是音的特质,即音质。音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声音的四种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各有其作用。
音质有两种基本的现象:一是音色,代表基音和他的泛音同时融合。二是音能,代表声音前后的持续,或说是整个音的音色、音高和音强等变化的前后融合。许多音乐作曲家们由于运用钢琴触键技巧,大多能表现音乐艺术性和音乐感情。钢琴家只能控制四项音乐要素中的两项,那就是音强和音长。音高和音色主要是由作曲家和乐器构造来决定。
音色是声波的某一时间的横截面(以震动一次的时间来表示)的和声结构。从心理学与音乐上说,音色是由于声波的和声结构、基本音高与整个音强所合成的声音的特性。
和声的结构以声波的数量、分布、相对强度与泛音的关系等来表示。在某一种乐器上,这种和声结构常因基音的音高以及整个音强的不同情况而异。器乐、声乐、母音以及艺术的或自然界其他的声音,借着他们的音色来区别其声音的特性。正如心理学或音乐的名词——音高,其物理学上相对应的名词是频率;音色的物理学上相对应的名词是“和声结构”。然而为了某种目的,音色可解释为纯粹心理学上的名词,可认为是纯心理上附属的要素。
音的和声结构可藉和声分析来表明,它在数学及物理学上早已为人所知,但由于它测量的复杂性,在音乐与心理学上还没有普遍的方法。
音色的测量有三个阶段:第一是选择音乐,以急速的电影软片来拍摄声波的样本。第二是将它们引进和声分析器,以便获得构造音波谱的资料。第三是将这个资料改变为音波器。
钢琴家控制音强只能借着音槌的速度,以及踏板的运用。按键法主要有两种:敲击性的与无敲击性的。这两者的不同性在于前者产生较多的杂音,而后者能给予弹奏者更容易控制的强音。除了增加杂音之外,弹奏者无法由改变按键的方式或按键到底后,以求变化音色;也许可能短暂的放松按下的琴键,随即再按下,以稍微制止琴弦的震动,以改变音色。
弹奏者能控制音长,它只能由按键或踩踏板而运用制音器来改变音色。一般来说,这些事实为乐器制造者和一些音乐家所知悉,但大多数音乐家不能认识它们的重要性或承认这些事实。
钢琴的击弦器是复合杠杆装置,它的目的在于获得容易控制击弦的力量。击键所产生的声音强度或说是音量,是由于击弦时琴槌速度的快慢而定,击弦后的音色只能用制音器改变。
从这个事实我们可观察到几点。按键的动作无论是渐慢、等速、渐快或任何不规则的方式,都没什么不同,唯一重要的是弹奏者弹键时的速度控制,使击弦器抬起琴槌,这时琴槌的瞬间起动,犹如棒球的离开球棒。这个显而易见的物理现象,对于音乐理论与判断有重大的意义。当琴键按到底时,琴槌会敲击一下。琴槌只有瞬间的撞击琴弦,随即跳开,因此琴键一旦敲动了琴槌,对于琴键的任何摇动、振动或抚按,都不能改变琴弦器对于琴弦的作用,唯一可以影响到琴弦的方法是再敲一次。我们只要按琴键到底,随意加以抚揉,再看琴槌的动静,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一)触键与音色 触键效力的限制,并不至于减少钢琴本身的华丽音响、演奏者自我表现的机会或音弱的间接效果。相反的,艺术性触键还是能够澄清、美化及表现极精致的效果。我们关心触键的方式、重力、压力以及手臂、手腕、手指的动作等,都能够增进音强的控制,但不能单独的改变音色。
钢琴家可以间接地奏出不同的音色,但是只能够由控制音强去表现。钢琴的构造能够产生出许多不同的音质,而每一种音质都是由于不同音强造成的。钢琴家以触键时的控制音强,来表现某种需求的音质。钢琴家认识了这一点,所以他在触键时,一直考虑着音强或音质的表现。
钢琴的音色是由三种重要的因素构成的:钢琴构造的音响反应,室内的共鸣条件,以及演奏者弹键的力度。音强的变化使音质改变的缘由是在于钢琴音响板等部分的共鸣、反响或制音,琴键的碰击声,以及声室的音响条件等。现在音乐家们认为敲击性非和声的音响对于钢琴的音质有重大的影响。
练琴触键的问题,可令人预言其学习钢琴音乐之成败。在学习弹音乐时,有两项必须注意到,音长的感觉与音强的感觉。所以当教学生一种乐器时,我们必须强调这两种能力。
(二)从作品的演奏技术分析音色处理 以音乐家肖邦的《e小调协奏曲》为例,来具体说一下钢琴演奏中的音色表现。因为《e小调协奏曲》对钢琴家提出了较高要求,涉及手指的灵敏度。此外,这部作品在创作风格上更为成熟,对肖邦来说,这是在完善风格、深化表达手段和积累创作经验的道路上意义重大的一个作品。现从演奏技术进行具体阐述。
这部作品为双显示部的奏鸣曲式结构。首先由乐队奏出第一个呈示部,其中包括前奏(第1-25小节),主部主题(第26-60小节),副部主题(61-98小节)以及间类(第99-138小节),随即进入钢琴呈示部的导入部分。
在钢琴部分,庄严的快板的第一主题是由两个接踵而至的、在力度和表情上互不相同的组成部分构成:一是军号性质的,炫技性的(第139-154小节);一是抒情性的、平和的“起唱”。
尤其是在主题的第一组成部分,作曲家想要的一定是独奏者的进入,要立即让听众的眼前一亮,所以在音色上的阐释应该给人一种自在的豪迈雄壮的即兴演奏的印象,略带即兴的演奏具有令人感到意外的发音变化、波动的力度和不同的表达。
连接部的结构,让大家看到了基于炫技之上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段(寂静的-tranquillo)到195小节止,在双手十六分音符音型的背景上,突出右手高音声部八分音符歌唱性的旋律和左手次中音声部的音符,它出自主题的情绪将音色保留在抒情感怀的范围内。第二段(第195-203小节)开始了活跃,这一段的半音音阶以其优美的音色和它的“灯影魅力”(强-forte和很弱-pianissimo交替出现)令人着迷。连接部发展到最后一段——第三段(从203小节起),那是真正炫技性的(火热的-con fuoco),应该在力度上予以有效地发展,并在接下去的两小节的段落中达到顶峰(第210小节,很强-fortissimo)。第213小节的渐弱-diminuendo,把雄壮豪迈的音型推到强-forte的水平和如歌的连奏-legato cantabile。
进入副部主题后,音色趋于抒情性,具有流畅的旋律线条,主要体现左右手的相互映衬关系,左手音型流中简短的四分音符动机,可以说这一段要求手的控制力极高,根据平时的练习可以概括为“弱中有动,动中有静”。手是情绪的宣泄,情绪要靠手来控制。
结束部是偏于激动地,为了精确地表现经常地织体变化和与此关联的表情内涵,这个炫技段是以机智地模仿小提琴拨弦分解和弦而结束的。其后的三次重复音型将此时的音色逐渐推强而发展成为迷人的装饰旋律。从此刻起一直到289小节,连接部的炫技不仅服务于钢琴技术的灵活,也要表达丰富的抒情性。宽阔的歌唱性旋律(从289小节起)在具有独立特点的左手音型背景上发展,在这里,长达两小节的句子(第291、292小节和第293、294小节)适宜作出认真的力度变化。
经过乐队的展开部,逐渐又回到了e小调,从第385小节开始了由钢琴奏出的展开部,调性的不稳定给人一种即兴曲的印象,用调性的摇摆不定演绎心神不定、胆怯和无奈。但之后的多声部织体变化,则是对弹奏着手指高度自控能力的一种考验,例如,第410、411小节中作曲家用具有委婉形象和抒情表现的音型来与第408、409小节中混合着半音的“凶猛的”六度和弦作对比。从416小节开始,音色也相应地从左右两手的音型造就出一种摸进而不断重复,力度逐渐上升,且音色的控制要达到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这段展开部,在全曲中感觉近乎疯狂,手指的力量要被完全的展现。
对于优美声音,有一部分的感知,是靠音乐天赋的。音乐天分是基本的音乐要素,由此对于音乐的各方面如调性、节奏、音色、力度等,可培养专门的兴趣。对于音色的感知也是如此,同样一首乐曲,有的人感到很美,而有的人则感到不是很美。或者,在对同一首乐曲的演奏上,有的人处理出来的乐曲,听上去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有的人则觉得处理得还不是很到位。音色感大部分是天生的,其个别差异当然是判断喜爱或不喜爱的最大决定因素。对交响乐的爱好者,比较他们听完同一个作品之后的感受及反应,就会发现他们的不同音乐情感,从冷感到狂喜等有多种变化。
优美音乐的特色,在于它有含义的严谨形式能够感动人,并有自由自在的美妙。但实际上,人的心自然地对于每一种经验赋予意义。这种意义有两个形式:第一、音乐可能是轻微的或重大的,随便的或严谨的。从实验的结果显示出,和弦音可配合起来,而产生与人的几种情绪相同的效果。第二、欣赏音乐时,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那就是以具体的情况将音乐形象化及戏剧化,于是经由各种感官可感觉其意义。有心理学家对这方面的解说用观看美丽的苹果做比喻:苹果不但是被看到,它与其他各种感官(味觉、嗅觉等)的想象有关联。这是基于描写音乐的特色,但在各种音乐中,这个原则还是适用的,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作为肖邦早期的作品,《e小调协奏曲》不只是具有戏剧性的音乐,总的说来,它是细致、华丽的,并富于技巧性。特别是钢琴演奏音乐中没有冲突和矛盾,自始至终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情绪,充满青春活力和蓬勃的朝气。让我们充分领略了钢琴在各种音色之间的游刃有余,也可以体会到用不同音色体现的不同音乐体裁与风格。
对于钢琴演奏中的音色美的阐释有很多,不同的作品,以及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的演奏环境,不同的演奏家,不同的演绎,以及不同的钢琴,都会对音色产生重大影响;而这都不影响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感。音乐美感的重要性在于当听者听到音乐时,他的想象作用是由音乐所激起的联想。较原始的音乐,我们可看到听者因感情移入而配合了动作表现,如手拍脚踏,摇身跳舞等。我们说这就是表示音乐“占据”了听者。它有了意义而要动作的配合,这时动作的发生是由于联想的结果。其价值不仅在音乐本身,而且在于它唤起联想作用的效力。它有无限的变化,可能成为感情的主要内容。而将感情移入,就是将自己的感情投注于某一事物上。
对音色的体会实际也是一种感情移入的过程,他能通过音乐家,通过钢琴,通过听觉,直接诉诸听众,从而使听众内心受到感染,引起同情共鸣。这不仅是音乐的情感与通常的情感相区别的一个特点,也是钢琴所弹奏的美妙音乐比其他艺术更能动人心弦的原因之一。
[1]卡尔西萧著,郭长扬译.音乐美学[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70.
[2]吴式锴.和声学教程: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The Control and Expression of Timbre of Piano Performance
HU Jia,SUN Ming
(School of Music,Shanxi Datong University,Lingfeng Shanxi,041004)
The expression of timbre in piano performance is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physical changes of the acoustiv quality,harmony structure,and touch key,combined with aesthetic features.As in Chopin's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the expression of timbre is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piano performance;the timbre;expression
J624.1
A
1674-0882(2015)05-0110-03
2015-06-25
胡 佳(1987-),女,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
〔责任编辑 冯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