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学历辅导员的“过渡期”探析

2015-04-02 03:56沈文明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学历过渡期观念

沈文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高职院校高学历辅导员的“过渡期”探析

沈文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高职院校高学历辅导员的基本特征,使得辅导员“过渡期”问题表现为教育理念的冲突、角色的冲突、知识的欠缺。当前要采取转变观念,主动融入高职师生共同体当中去;合理定位,使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服务支持体系,让自我发展有衔接的成长平台等办法,使新进辅导员能够顺利通过“过渡期”。

高职院校;高学历;辅导员;过渡期

一、“过渡期”的含义及其特征分析

辅导员的过渡期是指辅导员从知之不多或不熟悉业务的状态到能够充分担当其角色、发挥功能的转变过程。具体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理念层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识;二是知识层面的变化,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三是技能层面的变化,解决实际问题。在对辅导员的“过渡期”分析过程中,高学历辅导员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群体来源稳定化。这里的稳定化是指新进的辅导员基本来自传统的本科高校。由于高职院校只在大专层次培养人才,没有继续拓展更高的学历教育,就必须从传统本科高校引进人才。

二是学历层次高端化。硕士及以上学历是新进辅导员的一个重要身份标识,甚至也不乏 “海归人士”,高学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选聘辅导员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这种发展趋势已常态化。

三是年龄结构年轻化。从当前来看,新进辅导员大多为高校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学生,80后辅导员是主力军,一般年龄都在30岁左右。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特点更容易与90后的学生对接,有较近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便于沟通和教育。

四是专业分布多样化。高职院校在甄选辅导员时,一般考虑教育学类、心理学类和本校相关的专业类。这样辅导员一方面能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又能适当地对所在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能与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从而尽可能的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二、高学历辅导员“过渡期”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理念的冲突: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引发的思考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它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价值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教育理念自然也是有区别的。前者着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偏向于知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后者主要为生产、管理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突出表现为知识的职业性和技能性。高学历辅导员基本上都是从传统本科高校毕业的,他们从入学、求学、毕业整个过程接受的是学术性文化。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识的运用性,在理论方面够用就行。具有传统高校教育理念的新进辅导员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两种教育理念的冲突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与进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对新进辅导员来说也是“新鲜的”。例如,在高职院校中“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重要的方式与平台,对新进辅导员来说,特别是人文社科类毕业的辅导员,都有较新的育人观念和形式。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人才培养的途径,就不能较准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真正内涵,那么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角色的冲突:从知识的研究者到学生辅导者的转变

由于高学历辅导员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因此辅导员基本上是从一个学校“就业”到另一个学校,两个学校的教育层次不处于同一个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辅导员是从知识的研究者迅速转入到一个“辅导者”或“教育者”的角色。在这两种教育环境不一致的情况下,角色之间的转换必然存在冲突,这是因为辅导员在毕业之前,作为传统高校的一名高学历学生,以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高深学问为己任;而辅导员的工作则是围绕具体的事务与现实教育问题而展开的。为此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定位与事务性和实践性的辅导员职业现实之间产生了冲突。

事实上,高职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品德教育的引导者,更多的是学生心灵导师和人生导师。这一方面是由辅导员的工作特性所决定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高职院校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学校自上而下或学生自下而上的信息畅通,这一过程的实现以辅导员为中介。新进辅导员面对这种工作的要求需要自身角色的调整才能完成。

(三)知识的欠缺:来自个体知识系统与现实需要知识的比较

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一般认为,辅导员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动态知识组成。也有人把它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性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这些知识分类综合起来表现为: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强调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一致性,是将学生的价值追求与道德标准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二是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知识,主要是辅导员用于和学生交流与沟通的策略性知识。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成长环境,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必须运用不同的问题解决模式和多样化的策略,单一学科的知识不能解决所有的综合问题,这时就要借鉴多学科专业化知识;三是应变性知识,可分为应对个体和集体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对是指问题的应对,如突发情况的出现、重大事件的发生、特殊问题的处理。

反过来看新进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即传统型高校的培养人才的过程。在前面的分析中得知,传统高校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高深知识的探索。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阶段,专业不断分化与细化,专业的知识面业已深入到具体、单一的研究领域,知识结构更多是的关于专业知识方面。对于实践性知识,与学生沟通的技能,新进高学历辅导员并没有系统的构建基础。因此辅导员对自己本学科知识有较深的掌握和研究,而对其他的学科知识自然而然是知之甚少或“全无概念”。归结起来就是新进辅导员在职业知识结构方面是欠缺的,其知识结构不能应对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

三、解决“过渡期”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主动融入高职师生共同体视野当中去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行为。新进辅导员由于受到传统的学术性规训,要想对这些观念性知识进行扩充新的内容,新进辅导员就得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不能再以原来的教育范式标准考量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应以主动学习的态度融入到师生共同体当中,体验师生共同体的观念意识,把握高职师生观念的真实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将这些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为此,新进辅导员可以主动了解学生的观念。在师生共同体当中,学生是中心,因为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中,都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最终目的。学生观念从学业层面上讲,包括学习观念、专业观念、成长观念、就业观念;从生活层面上讲,主要是指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信念等,表现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实,学生的这些观念并不是以单独、直接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经常是以一件事、一些动作等形式来突显他们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新进辅导员只有以积极的方式,以高度的责任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多种沟通方式进行交流,方可获得学生的观念信息。

(二)合理定位,使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合理定位,既指高职院校对高学历辅导员的定位,也指辅导员对自我的定位。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讲,高学历辅导员并不仅仅理解为学历高的特点,而更多地应该是隐含着辅导员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这是一种潜在的资源优势,无论是从辅导员专业化的队伍建设来看,还是对相关专业认知的层面来说,辅导员的较深理论素养为团队发展、专业发展都提供了多种可能。同时,高职院校要使辅导员的学历优势为学生的日常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要建立相对流动的转岗机制,从而使辅导员能上能下,构建辅导员的多层次发展方向。

从辅导员的自我定位来讲,在强调责任感与担当感,敬业奉献精神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自身的学历优势,把学历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利用已有的知识内容提高处理学生事务的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主要是基于辅导员经过研究生阶段及以上的学习,特别是在学术研究、问题探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把理论问题与现实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既可以从课题项目的形式出发,也可以自发地组成兴趣或研究小组进行讨论,形成案例研究、实证分析,这样就能直接或间接地增强了辅导员对其职业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三)加强服务支持体系,让自我发展有衔接的成长平台

高职院校要重视内部校本培训。岗前培训只是辅导员进入正式工作前的第一步有系统的培训,虽然岗前培训的知识内容量大,反映的是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能反映每个高校的内部情况,特别是校情校史、学科特色、校园文化、学生特点等,因此,进行校本培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这样可以把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进行介绍与说明,增加辅导员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力量,使辅导员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自觉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学校育人目标上来。

建立新老帮扶计划。由于新进辅导员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没有系统的问题解决策略,这时就要发挥新老帮扶计划的力量,让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对新进辅导员进行帮扶对接。这样做能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二是在经验学习方面,将系统、全面、有效的方法直接吸收与内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自我探索过程,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三是建立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一点尤为重要,对于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可以运用组织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

[1]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4.

[2]彭文平.高校辅导员高学历化及其职业承诺[J].江苏高教,2003,(03).

[3]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

[4]丁文勤.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知识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2).

[5]靳玉军.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及其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6]刘小强,何齐宗.跨越师生教学的观念鸿沟:走向微观深层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

2014-08-29

沈文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G715

A

1008—3340(2015)02—0065—03

猜你喜欢
高学历过渡期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高学历人才未必“低就”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健康观念治疗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实现价值谈
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及过渡期预测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