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显静
(齐鲁师范学院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3)
民国时期托尔斯泰传记中译版本钩沉
程显静
(齐鲁师范学院 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3)
学术界对托尔斯泰研究的热度经久不衰,新的托尔斯泰传记仍在不断问世,这些传记汇合历史上已有传记,足以构成一部托尔斯泰研究的传记文学史。基于此,回顾托尔斯泰最初进入中国的历史,尤其是对民国时期托尔斯泰传记中译版本进行钩沉,无论是对这一文学传播史的沉淀、归纳,还是对当今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托尔斯泰,都可以说是大有裨益的。
民国时期;托尔斯泰;传记;版本
清末民初之际,至迟在1900年,中国的报刊上就有了介绍托尔斯泰的文章。由于托尔斯泰巨大的影响力,随后在中国迅速掀起了一股托尔斯泰热。有关托尔斯泰的介绍文章、专门论著以及托尔斯泰的作品在当时被大量出版,与此同时,托尔斯泰传记的翻译和出版也随之迅速升温。当时国外出版的一些著名的托尔斯泰传记版本几乎都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读者欣赏和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以及中国学者研究托尔斯泰的作品起到了重要作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进入21世纪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大读者对托尔斯泰的兴趣依然热度不减,新的托尔斯泰传记依然不断问世,这些传记汇合历史上已有传记足以构成一部托尔斯泰研究的传记文学史。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托尔斯泰从最初进入中国至今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整理,对民国时期托尔斯泰传记中译版本进行钩沉和辑考。这既是对一段文学传播史的沉淀和归纳,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可以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托尔斯泰有所裨助。
托尔斯泰的传记在其生前即有问世,除托尔斯泰本人未写完的自传以外,还有英国翻译家艾尔默·莫德撰写的传记以及托尔斯泰的生前好友比留科夫撰写的传记。前者于1903年出版,后者于1906年出版。在托尔斯泰去世后,更有罗曼·罗兰、茨威格等多人写作托尔斯泰传记。本文仅就民国时期曾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托尔斯泰传记做以梳理,其次序按照译出年代先后排列。对未翻译过来的托尔斯泰传记,以及民国后翻译过来的传记以及中国学者撰写的传记本文不作涉及。本文资料来源为全国各大图书馆网站,并参考部分私人收藏者的信息发布。
关于萨罗雷,中国人对他并不太熟悉。他的全名是查尔斯·萨罗雷(Charles Sarolea),英国学者,1870年10月25日出生于比利时的通厄伦,后长期在爱丁堡大学任教,1953年3月11日在爱丁堡去世。萨罗雷,中国译名也有翻译成萨洛利亚的,他是一位涉猎广泛的学者,不仅对于文艺而且对当时各国的政治时局都有精当的评论。萨罗雷于1912年写成Count L.N.Tolstoy,His Life and work(原作应译为《托尔斯泰伯爵的生平与著述》,中文本译名《托尔斯泰传》)。不久,他的这本书就在中国翻译出版。萨罗雷的托尔斯泰传记先后共有2个中文译本。
张邦铭、郑阳和合译本:该译本于1920年10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32开本,共151页。关于译者张邦铭、郑阳和的确切身份,目前尚无确凿定论,但是二人可能都是北京大学的教师或职员。查《蔡元培书话》载:近日张邦铭、郑阳和两先生所译英人 Sarolea之《托尔斯泰传》,有云:“凡其著作,无不含自传之性质、各书之主人翁,如伊尔屯尼夫、鄂仑玲、聂乞鲁多夫、赖文、毕索可夫等,皆其一己之化身。各书中所叙他人之事,莫不与其身有直接之关系。”[1]20至于郑阳和,疑是当时北京大学职员,五四运动前曾在北京大学筹办成美学会。据程巢父先生的《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一书记载:一般普通人亦多有向善助人之心,如北京大学会计科职员郑阳和,想发起一个成美学会,“其宗旨在于捐集资金,以津贴可以成才而无力求学之学生”。并且草了简章,未能实行。这是“数年之前”的事。胡适到北大之后,郑阳和去找胡适,得到响应支持,这件事办成了。[2]171
余振焜译本:关于萨罗雷本的另一个中文译本则是余振焜译本,译者余振焜情况不详。该书由上海世界书局 1937年初版,32开本,共179页。
由于萨罗雷的《托尔斯泰传》在国外知名度不高,而两个中文版本译者的知名度也不高,所以萨罗雷的《托尔斯泰传》在中国的影响不大。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罗兰陆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分别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这三部传记又合称为《名人传》。
作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目光犀利、思想深刻、观点独到、文笔优美,该作品从问世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广泛热爱,自然也很快被介绍到中国。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在中国也有两个译本,一个是徐懋庸译本,另一个是傅雷译本。
铁坑矿区位于江西省分宜县城75°方向16 km,岩浆岩为燕山期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斑岩类。矿(岩)层受F1断层控制,该断层为拆离滑脱剥离复合构造,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西—北北东向,倾角70°~85°,局部有倒转。明显切割两侧岩层,上盘控制了矿化体的产出,下盘错距160 m。矿区8线、12线有明显的拆离滑脱剥离复合构造特征。
徐懋庸译本:徐懋庸(1911—1977),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人。幼年家贫,后去上海半工半读的国立劳动大学读书,由于聪明勤奋好学,遂精通俄语、英语、法语、日语四种语言。1932年开始翻译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几经周折,此书于1933年由上海华通书局出版。出版后徐即将此书寄给心仪已久的鲁迅先生,从此开始了和鲁迅的交往。徐懋庸思想进步,文笔犀利,学鲁迅写杂文而一时外人难辨真假。后加入“左联”,任常委、宣传部长、书记。但是后来因为“两个口号”的论争和鲁迅交恶,并给鲁迅写信发难。鲁迅当时重病在床,但仍花费4天时间写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回击了徐懋庸。这篇文章让徐懋庸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徐懋庸解放后历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中南文化部副部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革命,1978年平反并恢复名誉。
这本传记的原名是《托尔斯太传》,版权页中只注明译者为徐懋庸,未注明原著者。但是此书确是徐懋庸从法语原文翻译的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该书于1933年6月由上海华通书局出版,25开本,共210页。书后有附注内容:据原著第11版并参照日译本译出。书末附录《托尔斯泰之遗稿》《亚洲对于托尔斯泰的响应》《托尔斯泰去世前二月致甘地书》以及译者的校后附记。
傅雷译本:傅雷(1908—1966),江苏南汇(今上海南汇区)人,1920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192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并于此时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1931年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
傅雷的《托尔斯泰传》也是从法语翻译的,开始于1934年,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出版时被编入不同的出版系列,先是编入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第二类700种,于1935年3月出版,上下册,小32开本。后又编入《新中学文库》丛书和《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两书均于1935年11月初版,32开本,共278页。这两种版本出版后极受读者欢迎,曾多次再版。时至今日,傅雷翻译的《托尔斯泰传》仍是中国读者阅读托尔斯泰传记的首选版本。
关于清洁理本,1934年12月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过她的英文原版的Famous Folk Series Leo Tolstoy,中译本《英文世界名人传记列夫.托尔斯泰》应是据此译出。该书译者陈德明,关于译者的情况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
原著者Katharine.R.Green,中文正规译名应为凯瑟琳·格林,清洁理大约是当时凯瑟琳的习惯译法。关于清洁理的情况资料极少,只知道她是一位外国女传教士,她的生卒年月不详,连她的国籍也莫衷一是。很多材料称她为英国人,笔者从有限的资料分析来看,她应该是美国人,其活动范围应该在当时厦门一带。据《同安基督教简史》记载,1891年由林语堂先生的父亲林至诚牧师和美籍传教士李文斯登在福建同安创办了教会学校启悟轩,1913年改为启悟学馆,后又改为启悟小学、启悟学校等,现为同安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清洁理大约在二三十年代曾担任该校的校董,后由益和安牧师接任。[3]又据高恩惠先生《我的鼓浪屿往事》①参见泓莹博客.高恩惠先生口述实录:我的鼓浪屿往事[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2014-12-01。、黄猷先生《厦门同文书院的来龙去脉》②参见泓莹博客.我的老厦门往事:厦门同文书院的来龙去脉[EB/OL].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13-12-28。等一些老先生的回忆实录记载:1898年,厦门商人创办了厦门同文书院,并请美国教会人员协助办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文书院产生分裂,原同文学校负责人吕成都投靠日本人,学校的反对者就聘请清洁理来管理学校,叫做清洁理学舍。清洁理学舍有书有教室,但是没有公章,吕成都有公章但是没有教学资源。同文书院解放后改为厦门七中,即今天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同文书院最初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协办,聘请美国驻厦领事约翰逊执事,其校舍也是美国医生兼建筑设计师郁约翰设计,所以厦门同文书院有很深的美国背景。在清洁理之前,还有卜显理、福懿慕、给益恩管理学校,这几个人也都是美国的传教士,因此清洁理是美国人的证据比较充分。那时候当地人一般称福懿慕为福懿慕姑娘或福姑娘,称清洁理为清洁理姑娘。
商务印书馆30年代初出版英文版的Famous Folk Series,即《英文世界名人传记》系列,其中包括清洁理写的许多简明名人传记,有华盛顿、哥伦布、爱迪生、马丁·路德、安徒生等,这其中很多并未翻译成中文,但是关于托尔斯泰的传记有幸被翻译成中文,书名是《托尔斯泰小传》,1935年9月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属于《一角丛书》中的一种,32开本,全书仅56页。该书简明扼要,深受读者欢迎,目前所见到的至少有三次再版。
阿尔麦·莫德(Aylmer Maude,1858-1938),现在一般通译为艾尔默·莫德,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几乎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他的托尔斯泰作品译本是当时最具权威的英译本,很多西方人就是从他的翻译作品中了解托尔斯泰的。托尔斯泰的作品在本国出版时,往往受到审查和删节,但是在莫德的翻译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托尔斯泰本人的帮助,很多被删改的部分在译本中补充完整,甚至有些译文直接得到托尔斯泰本人的校订和修改。因此莫德的长达1000多页的托尔斯泰传记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经过托尔斯泰过目,是一个非常好的传记作品。
莫德的《托尔斯泰传》最初是由作家徐迟翻译成中文的。徐迟(1914—1996),浙江湖州南浔人。改革开放之初,他的一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他名满天下。但是徐迟早在30年代就已经是一个热血文艺青年了。在当时的翻译家戈宝权的推荐下,徐迟翻译了阿尔麦·莫德的《托尔斯泰一生》。由于原作很长内容也很多,徐迟只选择了其中青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分三部分译出。这三部分别是:
1944年1月,国讯书店出版了《托尔斯泰传第一部青年时期》,32开本,共141页;
1944年6月,国讯书店出版了《托尔斯泰传第二部结婚时期》,但是版权页加上了“分发行者联营书店”的内容,32开本,共190页;
1944年10月,由国讯书店出版发行了《托尔斯泰传第三部 晚年时期》,版权页仍加上了“分发行者联营书店”的内容,32开本,共236页。
经考证,联营书店的情况是这样的,它并非是一家独立的书店,因当时书业间有一种联合现象。1943年1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七家书局,专门承担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国定中小学教科书的印刷发行业务,简称“七联处”。“七联处”是一种类似官方的机构,可以得到当时的国民政府平价纸张和印刷费限价以及银行低息贷款等各项优惠。面对这种情况,剩下的那些中小民营出版社为了争取公平,维护自身利益,也走向联合,成立“新出版业联合总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国讯书店等13家书店为发起单位,后来陆续增加至33家。“新出版业联合总处”名下的各书店之间展开合作,分别在重庆和成都设立了第一联营书店和第二联营书店。这是《托尔斯泰传》的第二部、第三部之所以出现“分发行者联营书店”的具体背景。
抗战胜利后,这三部合为一册再版了一次。这次没有了“联营书店”的名字,由国讯书店出版发行,32开本,共400页。
但徐迟所译的这部《托尔斯泰传》毕竟不是全译本,大约只译了原书的一半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等人希望徐迟能译出全本的《托尔斯泰一生》。1957年,徐迟因为忙,委托了他的弟媳宋蜀碧女士校订了徐迟的已译部分,补译了未译的部分。交付出版社后,被搁置了三年却被退回,再之后是文化大革命。[4]1983年4月,由徐迟、宋蜀碧共同署名的全译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为了记录《托尔斯泰传》从节选初译本到全译本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历程,徐迟为全译本写了新序。
茨威格(1881—1942),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著名作家,以中短篇小说见长。除此以外,茨威格还是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他的传记作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世界的建筑师》为总题的文学家传记,包括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等。第二类是一系列历史人物传记。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当时正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茨威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墓地,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包括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这部《三作家》也属于他的《世界的建筑师》系列。
1940年,永安改进出版社出版《世界大思想家丛书》,收入许天虹译《托尔斯泰》一书。许天虹,原名许郁勋,浙江海盐人,著名翻译家。早年曾任职上海劳动大学,翻译过多部英国文学家作品。这部茨威格的《托尔斯泰》是从英译本转译的。该书出版后极受读者欢迎,当年即再版三次。
以上所列是托尔斯泰传记中译本的大致情况。除此以外,如将托尔斯泰传记的含义再扩展一下,还可以将下列译著视为托尔斯泰的传记,包括托尔斯泰的自传、回忆录以及大部头的生平介绍类专著。如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11月出版了汪倜然的《托尔斯泰生活》一书,该书曾于1932年、1933年多次再版。该书注明编著者是汪倜然,实际上这是一本翻译著作。汪倜然(1906-1988),原名汪绍箕,现代作家,著名文学翻译家、教授。祖籍安徽黟县际联镇宏村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英文专修科,曾任世界书局编辑。
1935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托尔斯泰自白》一书,这是翻译的托尔斯泰未写完的自传,由徐百齐、丘瑾璋二人合译。译者情况不详。
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托尔斯泰之死》一书,32开本,共433页。这是托尔斯泰的秘书馥埃奥克丽特沃女士的日记,书中记述了托尔斯泰的最后一段生活历程。该书先是由八住利雄翻译成日文,然后又由海妮从日文转译成中文。海妮,原名刘海妮,浙江温州人,1935年至1937年间留学日本东京,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蔡元培.蔡元培书话[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程巢父.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行者无忌图书馆.同安基督教简史[EB/OL].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013-12-18.
[4]徐鲁.徐迟译托尔斯泰轶事[N].中华读书报,2013-11-20.
G256.22
A
1672-0040(2015)04-0063-04
2015-04-07
程显静,女,山东莱阳人,齐鲁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艺术硕士。
(责任编辑 杨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