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彦 张小迎 张仙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部分城市已经提前进入了加速老龄化的阶段。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影响,加之老年人的心肌功能全面退化,如今老年人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已经日益上升,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险[1,2]。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而患心血管疾病其病程较长且较为复杂,患者并且反反复复极易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影响[3]。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我院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采取了早期健康干预,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3.48岁。疾病类型为高血压患者48例,冠心病患者19例,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患者4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4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3例。文化程度:文盲23例,小学41例,初中30例,高中及中专26例,大专及大专以上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57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情检测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早期健康干预模式,主要内容:(1)健康教育: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其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身心评估,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主要采用口头宣教、图片宣传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患者开展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教育,以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2)心理疏导: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大多病情复杂并且发作反反复复,治疗的周期长甚至需要终生治疗,因此为患者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不愉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积极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病情,并保持平和的心态,帮助患者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给患者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3)饮食指导: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老年人长期摄入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将比素食群体高出很多倍,同时由于老年人其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其饮食过多的摄入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更加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饮食调理对其病情控制的意义,根据不同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其不同的体质个性,指导患者饮食应做到定时定量、多食用素食、少食用甜食以及零食,鼓励患者控制食盐的摄入,在日常饮食中以清淡的食物为主。(4)运动指导:老年人合理的运动能够促进其机体的血液循环,以增强其心脏的功能,同时能够有效地减缓患者血管内脂肪斑形成的速度,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但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盲目进行锻炼,在开始锻炼之前需要由康复科的医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或者进行平板运动测试以先确定患者的心功能贮量,以此为依据确定患者的运动量,为患者开出运动处方。护士根据患者的运动处方对患者的运动类型以及运动量进行指导,保证患者的锻炼安全有效。但是在运动的选择中应注意选择患者喜爱的方式,以保证患者能够长期坚持,同时注意运动量应从小到大。(5)用药指导: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数需要进行长期用药,甚至有的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树立起长期坚持服药的正确观念。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的时候要注意询问患者之前的用药情况,并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正确的服用药物的方法。另外还要重视对患者家属进行药物知识教育,让其学会正确地照顾患者服药,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督,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自拟问卷对2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2)健康相关行为:对2组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进行对比;(3)依从性评价:采用自拟问卷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以及门诊随访依从三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依从性越好;(4)生存质量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生存治疗简易量表[4](WHOQOL-BREF),该量表主要由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环境影响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干预实施前(干预前)以及患者出院后第一次门诊随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回收,由专人负责指导患者自行填写或由其家属代为填写。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2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满不在乎、悲观绝望、忧郁、怀疑以及焦虑等心理的发生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发生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例(%)
2.2 2组患者健康相关的变化情况 2组患者干预前健康相关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除了合理饮食人数较干预前有所增加(P<0.05),其余各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在各健康相关行为上人数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且干预后各健康相关行为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变化情况例(%)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各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服务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以及门诊随访依从性均较干预前评分增高(P<0.05),且各依从性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更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分,±s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干预前比较,#P <0.05
组别 服药 生活方式 门诊随访对照组(n=57)干预前 4.15 ±0.64 3.85 ±0.50 5.31 ±0.47干预后 4.27 ±0.58 3.89 ±0.46 5.44 ±0.52干预组(n=83)干预前 4.09 ±0.62 3.81 ±0.49 5.38 ±0.63干预后 6.92 ±0.71*# 4.16 ±0.53*# 7.26 ±0.59*#
2.4 2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组患者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干预后生存治疗比较分,±s
表4 2组患者干预后生存治疗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关系 环境因素对照组(n=57)56±12 52±10 66±9 59±10干预组(n=83) 69±12* 75±8* 68±12 66±11*
如今,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也是老年人患病率以及病死率位居首位的一类疾病[5-7]。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各个医院总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怎样对患者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是临床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8]。本研究采用早期健康护理,其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饮食、用药、运动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负性心理类型的患者较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护理人员对待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模式,如悲观绝望型患者其心理的承受能力一般较差,缺乏与人的交流以及沟通,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于其交流,给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而对于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其常常容易出现绝望的情绪,同时抑郁症更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9],医护人员对待此类患者应该更加重视;满不在乎型患者其多存在侥幸心理,其对待疾病满不在乎,护理人员对待此类患者要积极指导其正确面对心血管疾病所潜在着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其健康行为率以及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均增高,表明早期健康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方式,正确使用药物。同时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上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早期健康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健康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康相关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肖辉英.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外医学研究,2011,9:65-66.
2 王萍.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5-157.
3 邵艳奇,邵艳肖,刘志伟,等.关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医学综述,2009,15:729-730.
4 Kuhlmann U,Bormann FG,Beeker HF.Obstructive sleep apnoea:clinical signs,diagnosis and treatment.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9,24:8-14.
5 高春红,张英,邢华英.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治疗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0-32.
6 朱冬梅,张博.氨基氮端前体脑钠肽在老年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职业与健康,2013,29:754-755.
7 Lima AH,Forjaz CL,Silva GQ,et al.Acute effect of resistance exercise intensity in cardiac autonomic modulation after exercise.Arq Bras Cardiol,2011,96:498-503.
8 侯晓平,缪京莉,王玉军,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呼吸障碍和周期性腿动的研究.实用老年医学,2010,24:209-212.
9 彭勇,邵冲,单月宏,等.7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体会.中华全科医学,2011,9:1538-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