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苛,郑智聪,赖钟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2)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 “绿色化”,并将其纳入十八大提出的 “新四化”,通过对“四化”提升到“五化”的转变可以看出,“绿色化”的战略部署已经成为引导当前与未来中国走势的重要航向。
由于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对半调合而成,因而常被看作是一种和谐的颜色,它是生态、平衡、和平的生命力象征。因此,“绿色化”建设倡导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应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文化与精神层面上,力争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平衡点——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复育保护工作,由此创造和平氛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由于景观是重要的生态过程发生空间,同时又是满足人们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载体[1],因而笔者以景观为媒介,利用景观赋予手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复育保育工作,从如何营建生态环境、寻求平衡点以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复育保育、营造和平氛围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3方面对景观生命形态营建进行了探讨,并对景观生命综合体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景观已从最初的形式美向生态方向发展,并更多地关注空间的生态发生过程。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绿色化”建设,必须加强生态空间的营建,赋予景观以生命形态,改变景观类型,利用既具有美学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生态洼池、湿地、生态廊道等景观类型取而代之,通过建立生态雨洪管理系统、生态廊道系统以缓解目前严重的暴雨洪水、沙漠化和雾霾等环境恶化现象,同时给生物提供宜居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暴雨、洪水等极端恶劣气象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面积的蓄水域被覆盖,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硬化的建筑与铺装路面,土壤被固化,城市透水地面积减少,雨水的渗蓄能力减弱,导致城市附近的排水设施(河道或沟渠)的承载力加大,水循环和平衡遭到破坏,从而频繁出现内洪现象。为此,寻求暴雨洪水处理的“绿色化”可行措施,建立生态雨洪管理系统,可对雨水实现合理的再利用,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发挥雨水的下渗和调蓄功能,维持场地的水文平衡。
1)利用起伏地形进行雨水径流的传输 相比平坦的地形,起伏地形能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给渗透提供更多的时间。同时,在起伏地形之间放置砾石、地膜、陶粒、风化花岗岩等材料可提高雨水的渗透率[2](图1)。2014年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简称ASLA)获奖作品——中国东莞市万科研发中心设计的低维护生态校园,利用起伏的地形实现了雨水径流的传输。
图1 起伏的地形之间放置砾石、陶粒等材料
2)利用生态洼池进行雨水径流的传输 通过植物和洼池来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对雨水进行过滤并吸收其养分。在设计生态洼池时,应根据场地不同的陡峭程度,设置成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洼池,同时控制生态洼池的进口和出口的高度,保证每个水池都有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植物的生长。此外,可以利用被滞留或存储雨水进行农业灌溉和治理城市点源污染[3]。设计生态洼池是2014年ASLA获奖作品中最流行的雨洪径流传输模式,如贵州省六盘水水城及明湖湿地景观、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沼泽湿地大厅等都采用生态洼池进行雨水径流的传输[3]。以贵州省六盘水水城及明湖湿地景观为例,该地区地形陡峭,为此模拟南方梯田式的水稻种植方式进行生态洼池的设计,形成梯田洼池(图2)。
3)利用蓄水池进行雨水存储 在设计低维护生态校园时,利用模拟自然的生态池将经过层层渗透的雨水存储(图3),也可利用人工砌成的池塘或地上、地下蓄水池进行雨水存储[2](图4)。存储的雨水可用来清洁基地建筑设施或者进行植物灌溉等[4],同时还可形成具有观赏性的景观水体。
图2 梯田洼池
图3 模拟自然的生态池
图4 人工砌成的池塘
2014年ASLA获奖作品——中国东莞市万科研发中心设计的低维护生态校园(图5)是一个雨水处理模式应用非常新颖独特的案例。该案例采取多种雨水处理形式:通过树冠吸收雨水进行蒸发,从最初阶段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图5中编号1);设置起伏的地形及放置砾石、地膜、陶粒、等材料加快雨水的渗透速度(图5中编号2),并在周围设置低矮的挡土墙来支撑起伏的地形(图5中编号4);设置生态洼池,培置乡土植物吸收多余的雨水(图5中编号3);场地边缘设置可渗透的道路铺装(图5中编号5);设置生态池(图3)和人工池塘进行雨水的存储(图4);该案例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雨水的运输和收集,能有效地降低洪水风险。同时,生态洼池、人工蓄水池模拟原生态自然环境,并利用雨水完成植物灌溉和植物修复的过程,易于管理和维护,具有良好的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5 低维护生态校园
1)生态通风系统的建设 合理进行生态廊道规划,将多种生态景观类型串联成网络,形成都市生态廊道(即绿环)。重新定义都市环带,用都市里的蓝带和绿带串联起来形成城市绿环以进行城市环带的划分。在当今雾霾严重的城市,要大力建设生态廊道,形成通风走廊,创建温差不同的小气候群,促进空气流通,尽量减少雾霾现象的发生[5]。
2)生物栖息地建设 为了给生物提供安全的迁移、栖居环境,应进行生物栖息地的建设。考虑到生物与人的生活方式的差异,将生物栖息地分地面和空中2种类型。在进行地面生物栖息地的营建时,需要合理设置各类绿地类型,如森林、湿地、公园绿地、滨水绿地、沿街绿地等绿色结构,以便形成连贯的绿色体系,创建生物栖息地的连贯性。在进行空中生物栖息地的营建时,线状的行道树组成空中绿色结构中的绿色廊道,而越来越盛行的屋顶花园和大面积的森林绿地则分别构成点、面状绿色结构。为形成点、线、面连贯的生物通道,应进行系统性的城市规划。此外,在营建生物栖息地时,应考虑生态系统的所有相关功能,尽可能保护本土生物,以便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对传统的文化资源如传统美德、传统节庆、传统礼仪、历史古建筑、古迹等进行复育保育,提高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比重,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求一种平衡,使社会的发展既不脱离“根”,又能更好地创新发展。
目前,都市化的加速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变,阻断了和睦的邻里关系。为此,应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作为邻里间交往的平台,为其创造交流、互动的机会,由此增加彼此间的了解,最终形成和睦的邻里关系。
由于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变,人们没有足够空间去举办节日晚会、生日宴会、运动赛事等传统节庆活动以及婚礼、丧礼等传统礼仪活动。因此,要为上述活动提供足够多的开放空间,同时通过加大空间的承载量来提高人们的参与性,以便为实现传统风尚的复育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利用景观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同时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选择一些颜色较沉稳、能体现历史感的材料进行景观设施及小品的构建,使整个空间氛围产生岁月沉淀感,以期达到对历史文化资源复育保育的目的。
针对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应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开放的活动空间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健身器材、社区医务室等,让老年人进行康体锻炼和及时、定期地健康检查,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保证。同时考虑到老年人活动不便,应将多种配套设施集聚在一起,以便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服务。为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应设计无障碍环境空间为其提供便利,让残障人士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机会感知环境及使用其他公共设施,以此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品质。为建立适合盲人的景观空间,应采用不同设计手段刺激、强化四感(即听感、嗅感、味感、触感),让其感知和沉浸在美好的空间氛围中。当下由广大群众自发组织的兼具集体性、娱乐性的广场舞已经成为时尚潮流,成为人们健康塑身、娱乐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虽然广场舞不受场地限制,但是也应设置足够多的景观空间来满足人们参与广场舞的需求。
此外,可以沿城区道路、河流等开辟绿道,形成安全、低碳、环保的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专用通道,通过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由此丰富公共交通网络。同时,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可适当设置步行街以限制车辆的出入,让人们的出行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
为了将灰色城建转变为绿色城建,同时减弱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界限,需要将地形、建筑、水体、植物、道路重新进行组合来构建景观生命综合体,使其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景观(图6)。由于景观生命综合体模糊了景观元素之间的界限,使多种景观元素充分融合,同时集生态功能、人文功能、休闲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景观生命综合体是构建景观生命形态的有效方式。以垂直农场(通过建立现代城市农业摩天大楼,或者利用屋顶进行农业生产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为例,通过与园艺技术结合,利用植物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等园艺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创新,这种模式的运用可节省空间,便于自动化管理,因而是一种将新型景观与建筑、农业、人的需求相结合进行综合体构建的景观建设新模式(图7)。
图6 荷兰未来“绿色办公楼2015”设计
图7 法国巴黎“垂直农场”
通过对营建生态环境、寻求平衡点以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复育保育、创造和平氛围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3个方面来探讨景观生命形态的营建,将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景观生命综合体作为构建景观生命形态的有效手段,由此创造具有生命、平衡、和平形态的极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为我国尽早实现“绿色化”建设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1]汤敏.景观是实现低碳与生态城市的最主要空间领域 [EB/OL].http://www.aoya-hk.com/topics_news_20140116/758.html,2014-01-16.
[2]Dong Zhang,Ziying Tang.Low Maintenance Eco-Campus:Vanke Research Center[EB/OL].http://www.asla.org/2014awards/471.html,2014-08-09.
[3]Kongjian Yu.Slow Down:Liupanshui Minghu Wetland Park[EB/OL].http://www.asla.org/2014awards/002.html,2013-05-02.
[4]Gustafson Guthrie Nichol.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Campus[EB/OL].http://www.asla.org/2014awards/577.html,2014-06-09.
[5]东方园林-生态中国.干货:李建伟谈立体生态绿廊建设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c6153e010 2vflo.html,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