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究”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运用

2015-04-02 17:32严凯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严凯

摘 要:湘教版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和活动,相对于用文字阐述理论知识的传统教材,湘教版教材注重以活动和案例作为跳板,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思考及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将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动探究”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活动探究 课堂教学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栏目分成三个部分,即“实践”、“探究”以及“思考”,可以看出,三个部分是按照学生的能力划分的,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共有193处“活动”,而其中“探究活动”占据了一半以上,达到107个,这些数据显示出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也间接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应充分重视“活动探究”,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活动探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活动”栏目中体现的探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条件探究法

简单来说,条件探究就是利用结论推导出条件,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逆向思维”,要做好条件探究,就必须吃透问题的结论,一步步逆向推导,最终得到所需条件。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一道探究题目: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试分析使得洞庭湖区成为我国鱼米之乡的条件。

对于这道活动探究题,学生可以从教材中获得农业区位理论和相关地理知识,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可以运用条件探究法分析这道题。洞庭湖区有发达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并且生物多样性保持得很好,因而有较好的调洪蓄水能力,再加上洞庭湖区的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环境为平原,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综合分析可知洞庭湖区的地形、劳动力、土壤、气候等有利条件,使得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

2.结论探究法

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活动探究方法,也可以称为条件变量法。当条件变化时,学生根据现有条件或者该条件的变量,得到这些条件带来的结果,这就是结论探究法。其探究方向和条件探究法相反,是由条件向结论进行探究。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一道探究题目:从前的匹兹堡是毛皮交易场所,而现在逐渐发展成钢铁中心,这个变化过程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可以从题目中得到信息,也就是匹兹堡从前的产业集中在毛皮交易上,而现在则是钢铁交易,这种变化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何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美国成立初期,匹兹堡的产业主要是牧业,大多数居民种植农作物或者圈养牛羊,至十九世纪中期,包括钢铁贸易、运输、加工等在内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替代了第一产业,很多乡镇居民都向城市转移,放弃牧业并开始在工厂做工,这就是匹兹堡产业变化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3.循果导因探究法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知道的一点就是地理事物之间是存在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为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掌握了这一点,学生才能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湘教版教材中活动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对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视,通过恰当地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题目条件以及所学的知识,从“果”推导出“因”。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一道探究题目: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圣约翰斯和都柏林纬度相差不大,但是在一月份气温相差很大?图中纽芬兰渔场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这两问都是循果导因探究题,学生可以运用区域洋流知识解决第一问,得到圣约翰斯和都柏林温度相差较大的原因是暖流和寒流的影响;对于第二问,则是暖流和寒流交汇处较易形成渔场,得到形成纽芬兰渔场的主要条件。

4.据因求果探究法

和循果导因探究法不同的是,在据因求果探究法中,题目中已经明确给出原因,要求学生根据原因探究出结果,而循果导因探究法则是根据结论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一道探究题目:如果锋面两侧冷暖气流情况基本相同,那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题目已经明确给出原因“锋面两侧冷暖气流情况基本相同”,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通过分析可知这种情况下会形成准静止锋,进而产生如梅雨等阴雨连绵天气。

5.假设探究法

在探究活动中,有时可以通过假设来大胆地发散思维,得到具有创新性的结论。运用假设探究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思维发散平台,学生可以得到新颖、独特的论点。

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一道探究题目:太阳的稳定性受到周围恒星空间的影响,而地球运转、生命演化又受到太阳稳定性的影响,如果太阳消失了,那么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呢?

对这样的题目就可以采用假设探究法,如果太阳消失了,那么地球就不会受到光照,也无法维持现有的温度,因而所有的生命都会消失。

6.图像探究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既形象又抽象的学科,地理知识中比较抽象的那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相当晦涩难懂,我们可以运用图像探究法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经度纬度”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像,解决诸如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以及当地纬度等问题。

二、如何有效地实施活动探究

1.精选活动内容

实施活动探究,让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标准中也针对探究活动做了相关定义,说明了探究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想象和观察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活动探究的内容时,要注意其核心是“思维”,因此探究内容应具有丰富的思维量和较高的思维价值;活动探究中,学生是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问题是活动探究的关键,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活动探究要重质不重量,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活动探究的内容。

2.提高活动探究效率

进行活动探究前,教师要清楚探究的目的是什么,是掌握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活动探究的内容不同,目的自然不同。教师要提高活动探究的效率,首先应明确目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探究注重的是技能和方法的双向提升;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为活动探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午太阳高度”的活动探究时,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操场上有旗杆,但是旗杆的影子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中午长度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实际上是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时这样的情境和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活动探究的效率。

3.做好引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活动探究的前提,只有学生敢于和教师交流意见、提出问题,才能提高活动探究的效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犯的错误要保持鼓励和宽容的态度,并且从中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不同寻常的观点也要理性对待,因为这些代表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引导,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活动探究的质量可以从学生发现问题的广度、深度中得以体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学习和模仿。

三、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涉及的几种活动探究形式,然后针对如何加强活动探究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和意见,教师应综合运用几种活动探究方式,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转变和选择,才能有效提高活动探究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陶琳.高中地理课“活动”探究——以湘教版必修一“活动”调查为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孟英斌.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成才之路,2011(25).

[3]刘四海.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地理教育,2013(2).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