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冬梅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差别。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50例,分别采用两种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腹痛、尿频、盆腔粘连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发生腹痛、盆腔粘连和切口感染的患者均略少于开腹组,总发生率为6.7%,低于开腹组的1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首选。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的育龄妇女尤为多见。大部分患者并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但出现月经改变、白带增多、疼痛及小腹下坠感时,需积极有效的治疗。目前治疗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临床中开展较多的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两法各有优劣。为对比两种方法,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且排除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障碍或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知情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纳入观察先后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75例。腹腔镜组组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32.9±8.5)岁;肌瘤直径3~8cm,平均(4.6±1.3)cm;单发肌瘤43例,多发肌瘤32例;肌瘤处于肌壁间者45例,浆膜下30例。开腹组患者年龄25~48岁,平均(33.2±8.7)岁;肌瘤直径3~8cm,平均(4.9±1.5)cm;单发肌瘤41例,多发肌瘤34例;肌瘤处于肌壁间者44例,浆膜下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造成气腹后置放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肌瘤、肌壁交界部注入稀释后的垂体后叶素,纵向切开肌瘤表而的浆肌层并将肌瘤剥离,随后置入旋切器,粉碎肌瘤后自套管中取出。再依次缝合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浆膜层。对肌瘤较大者,术中可结扎患者双侧的子宫动脉从而缓解出血现象。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1.2.2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开腹并进入腹腔,仔细探查腹腔状况,剔除肌瘤后缝合瘤腔,并逐层关腹缝合。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腹痛、尿频、盆腔粘连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亦未中转开腹手术者;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发生腹痛、盆腔粘连和切口感染的患者均略少于开腹组,总发生率为6.7%,低于开腹组的1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提倡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在综合考虑患者整体情况的前提下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对于症状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先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等。但对于子宫增大超过孕10w大小、临床症状严重合并贫血、肌瘤迅速增大疑有恶变等应尽快采用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子宫肌瘤切除方式,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手术视野好,难度系数低,以往在基层医院开展较多,目前对于肌瘤生长较大、数量较多或者位置特殊的患者亦多选择开腹手术。但由于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对盆腔的内环境产生较大干扰,因此增加了患者的感染率和机体恢复的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亦随之增加。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越性在于其对患者的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此患者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
对于年轻的爱美女性而言,更容易接受;而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保留子宫,对于年轻未孕的女性患者,能保留其正常的生育功能。
当然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仍具有术中出血多、止血较困难以及残腔缝合困难等风险,近年来临床上多应用结扎患者双侧的子宫动脉从而缓解出血现象,但有部分学者认为此法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流产或不孕。从解剖学来看,子宫有丰富的血供,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和阴部内动脉是其主要分支,各种子宫动脉阻断会不同程度减少卵巢血供。因此,对于肌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且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间断结扎,每30min松开5 min,以防子宫缺血损伤。另外对于肌瘤较多,位置较隐蔽,腹腔镜下视野不好或不方便操作者,应转开腹手术。
笔者研究显示,采用腹腔镜治疗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但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开腹手术操作技术娴熟,术后预付措施得力有关。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子宫肌瘤患者手术首选腹腔镜下治疗。
参考文献:
[1]周冠琼.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5-15,17.
[2]武保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出血的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14):144-146.
[3]陈家莲,刘佳,牟华平,等.子宫动脉暂时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4,(9):1452-1454,1455.
[4]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7):852-853.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