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 王 徽
简析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实践教学管理方法
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 王 徽
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实践存在职业认知薄弱、管理难度较大、实习点分散、项目间差异大、收尾工作简单、不利良性循环等问题,提出实践教学管理建议,包括做好职前培训、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座谈、解决共性问题、加强日常沟通、增加经验分享、撰写管理案例,总结实践成果。
物业 实习 教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然而,物业管理人才短缺、员工流动率高、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开展困难等现状已成为该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让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投入工作,集中实践管理上有必要进行不断改进,从而达到预期实践效果。
1.职业认知薄弱,管理难度较大
学校教育更强调书本理论的学习,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培训后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企业需求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据调查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反映,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学生整体上对今后从事的物业管理工作概念比较模糊,职业认知较薄弱,很难从实践的角度对其正确定位。由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较多,管理上不同于学校管理,需要协调好学校、学生、企业等各方面关系,管理上也变得更为复杂。
2.实习点较分散,项目间差异大
物业管理学生参加集中实践主要分散在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项目部,或者分散在不同物业管理公司项目部。每个项目的接收能力有限,基本上可以满足1~5名学生的实习要求,因此,学生实习点较为分散,为实践教学管理增大了难度。同时,各项目部在经营发展时间、财务能力、项目主管能力等方面不同,实习生在不同项目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也不同,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
3.收尾工作简单,不利于良性循环
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一般以填写实习管理手册、鉴定实习成绩为结束,很少对其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较好的书面材料,或者整理出版教材做进一步研讨,不利于对实习生的后期管理及再教育,进而影响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
1.做好职前培训,建立联系制度
学生实习之前应加强物业方面的职前培训,制定规范教材、教案、课程体系、考核标准,职前培训应包括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道德、语言表达、人际处理、公文写作、职业安全与健康、物业管理案例、物业公司参观考察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物业管理工作。同时,根据项目或者选举班级优秀同学为依托建立联系责任人制度,便于信息有效传递和对学生的实时管理;可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2.定期开展座谈,解决共性问题
学生刚开始参加工作,有新鲜感,也有遇到挫折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进入不同程度的疲惫期,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应定期看望学生,组织学生座谈。实践时间如果半年可开展三次集中座谈,分别为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既有利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加强日常沟通,增加经验分享
带队老师应加强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日常沟通,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实习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经常组织学生通过面对面,或者视频会议等网络方式进行交流,各自分享工作经验,把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4.撰写管理案例,总结实践成果
带队老师应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工作经历撰写物业管理案例,汇总编制成册,组织学生实习结束后进行座谈交流,并与下届学生分享经验,便于不同年级同学的传帮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培养学生物业管理工作的职业胜任力。
[1]张统华.我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改革与开放,2011
[2]余建潮.构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
[3]王 徽.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此文系基金项目: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和模式研究”,项目批号:SK2015A181;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皖北地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号:SK2015A18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研究” )
ISSN2095-6711/Z01-2015-11-0254
王徽(1983年8月- ),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