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学院 张丽伟
中国陶瓷史课堂教学作为史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器物信息和熟悉分辨时代特点都有较高的教学要求,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更为便捷直观的了解经典陶瓷器物案例,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经验都有比其他课程更加迫切的需求。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是一份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该技术可以利用软件处理将器物的器型等情况以模型现实的形式360 度立体呈现,比传统的电教化教学方式更为立体形象,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器物的构成;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丰富画面和文字、声音等信息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中国陶瓷史的整体认知也能够更加全面和丰富,便于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众所周知,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而这一点非常的契合中国陶瓷史的教学节奏。中国陶瓷史重在理论研修,主张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脉络,以及能够对各个时期的重要生产窑场、典型器物都能够有一个基础认识,这些教学目标使得中国陶瓷史这门课程涵盖了大量的历史知识、考古知识以及美术学的知识,把多源的信息进行高效的融合,形成立体化的知识覆盖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所以巧妙的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帮助课程教学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属于课堂演示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视听教学素材丰富和补充教学的内容,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讲学习探索与课程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把握室内设计的特点及要素。因此,我们可以说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国陶瓷史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是十分裨益的。
众所周知,中国陶瓷史课程较之其他的学科有更多的图形、图像资料需要展示,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既能满足传统单媒体的向外输出,同时又能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三维立体图形,将案例器物进行360°环绕展示,通过计算机的放大功能,还能够从微观处展示优秀案例的细节处理与风格特点,便于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器物的时代特点和装饰效果,这种3D 模拟现实的处理是传统的电化教学无所企及的,这也正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其优势所在。
如果细化这些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电脑课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CAI 形成声音、图形、色彩、动画等多维一体的形式组合,与传统方式相比,传统教学通常只有挂图、插图、投影、录像、图片等单一教具,无法综合成一体使用,繁杂且不生动,因而多媒体教学很容易被学生快速的接受;第二,在教法使用和实践活动开展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动态演示和模拟演示的全覆盖,这一点传统教学是相形见绌的,它只能通过绘图的形式来实现,对于中国陶瓷史课程来说,绘图等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是要远远高于多媒体教学的,因为后者可以实现学生的模拟参与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参与更为清晰的了解典型案例当中器物的器型设计、色彩设计及时代特点等等,传统教学则很难达到这一点;第三,在问题情境设置环节,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电脑课件建构集查询、交互、矫正于一体的复合式师生交互答疑系统,而传统教学仅仅只能进行课堂的交流与讨论,在课后延伸学习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可以实现课后预留言、课程素材内容翻阅等功能,但传统教学无法将课堂知识有效延伸至课后,在教学特点上只能实现单项的知识传递而较难实现双向的师生互动,因而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教学却由于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脱开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使得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丰富性更强,所以在问题情境设置这一环节中,无疑后者是优于前者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融入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中国陶瓷史课程的教学容量,优化了课程结构,能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陶瓷史是一门信息量较大的学科,授课的内容往往涵盖了艺术、考古、历史、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决定了该课程需要能够承载大容量教学信息的教学手段,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能够很好的平衡这一点。比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它的信息量更加大,表述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精炼,操作也更加便捷。当然,这种智能化的教辅技术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加强自身计算机学习处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水乳交融,而不是简单的成为计算机操作的程序员,忽略了教学本身的需要,这些要素可以说都是对教师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中国陶瓷史课程教学中的尝试提出了一定的具体要求。
[1]李仁伟.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反思与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12
[2]李文贞.多媒体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室内设计教学[J].广西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