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服务定位

2015-03-31 13:21李静云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慕课高校图书馆

MOOCs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服务定位

李静云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 525000)

摘要:慕课(MOOCs)被称为教育界的海啸,正以强劲的发展速度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文章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探讨慕课环境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高校图书馆须转变理念和职能,重新定位,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MOOCs;慕课;高校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5.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静云,女,馆员。

收稿日期:2014-10-10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service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OOCS

LI Jing-yu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 525000, China)

Abstract: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are called ”The Campus Tsunami”, and have been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with the momentum of a landslide. Aiming a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es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identifies the norms and contents abou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 and standardizes the work in the exploit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library should convert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service and reset the identity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the broad users.

Key words:MOOCs; university library;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ervice positioning

1慕课的发展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也称“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公开面向广大网友,任何人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纽约时报》曾经把2012年称之为“‘慕课’之年”(The Year of the MOOC)。《时代》杂志也称,免费的“慕课”向“大众打开了通向常青藤盟校的大门”[1]。它的兴起引发了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网络教育公司、网络科技公司积极投入到“慕课”的建设之中,都开始推出独具各自国家与高校特色的“慕课”公司与课程。在欧洲,英国著名的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推出了英国自己的“慕课”公司——未来学习(Futurelearn)。德国推出了“我的大学”(Iversity)公司,欧盟推出了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在线教育平台——开发教育(OpenupEd)。法国政府推出了“法国数字大学”(France UniversiteNumerique,简称FUN),要推出自己的“慕课”课程。在澳洲,一个名为“开始学习”(Open2Study)的网络平台建立起来,并且推出了自己的课程。在拉美,巴西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慕课”,在亚洲,印度有“卡特教育”(EduKart);日本则有“学校”(Schoo)[2]。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不仅加入了“教育在线”,且推出了各自极富特色的“慕课”课程。清华大学打造了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初步完成平台国际化与中文本地化[3],其他著名高校也在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网络课程。

2开放教育资源建设

谈到开放教育资源,要从开放资源说起。开放资源是在开放获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总称,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开放资源的资源类型和数量不断地拓展,除了开放期刊、开放图书、开放会议论文、开放数据、开放科学软件/工具、开放专利标准、个人学术页面外,开放教育资源同样是开放资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开放教育资源(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一词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2年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概念。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由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的“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Ware Project)揭开序幕,该项目宣布将学校的课程教学材料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免费开放。MIT开放课件这一创举使得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许多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也纷纷加入到开放共享的行列,并逐渐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06年UNESCO 关于OER论坛的总结报告把OER 定义为:“OER是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素材,人们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进行自由、开放地使用和重用这些素材。”其类型主要包括:讲义、参考文献、阅读材料、练习、实验和演示,另外也包括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教师手册等。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根据其内容特点,分为:“开放的协议与标准”(Open license and standard)、“开放的内容与资源”(Open Contents and resources)、“开源的软件与工具”(Open source software and tools)三部分,进一步明确了OER 的目标人群,即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4]。慕课的发展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个新的阶段,是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在发挥知识和科研优势,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担任着重要职能。随着美国MIT开放课件项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有了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探索,各国积极进行开放协议和标准的制定、开放内容和资源的共享、开源软件和工具的研发和应用。代表性的有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项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OCW项目,美国赖斯大学的Connexions项目,美国加州大学的MERLOT项目[5],卡耐基梅隆大学开放学习创新项目,以及2011年我国启动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等都是典型代表。可见,高校在开放资源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智库和信息中心,大学教学支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担任着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职能。图书馆界在开放资源建设、机构知识库、开放数据管理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在资源描述、资源集成、资源评价和资源使用权限方面的经验一定能为慕课环境下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3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与发展

Moocs的兴起使开放教育资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数字型,开放教育资源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类资源;二是公开性,即资源为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开资源;三是多用户,即资源的使用者包含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四是多用途性,即开放教育资源可以被用户使用和改变。

慕课时代的教育资源开放,不同于先前的在线教育、公开课等项目,慕课打破传统的静态共享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进行互动学习和体验学习,并且与一些虚拟社区实现互动,逐步向社交互动式的学习模式转变。慕课课程容纳的学习者人数更多,同时专门设计的多样化软件使学习过程“游戏化”。如录像中偶尔弹出的小测验、师生互动答问、课程论坛、学习小组,而且短视频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程注意力集中。互动性是慕课时代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移动互联网时代,慕课网充分利用各种互动手段,使学习者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实时互动,保障这种非正式的学习效果达到正式学习的效果,帮助在校学习者、社会学习者整合休闲时间、个人时间等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根据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测试,网上布置作业,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6]。

4慕课环境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校作为教育资源拥有的主体,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有20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加入了这场运动中。由于教育资源建设具有地域广泛、技术复杂和文化多样性等特点,使得不同国家、地区和高校的教育资源难以共享,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信息的标准化。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专门从事教育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涉及知识产权、元数据、技术规范,同时积极关注资源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规定。

4.1 知识共享协议

知识共享协议是解决开放教育资源版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简称CC)是一种创作授权方式,同时也是相应的非营利组织的名称。CC组织于2001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以构建一个合理、灵活的著作权体系为宗旨,设计了一系列许可协议,从“保留部分权利”(Some Rights Reserved)到“保留所有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CC组织提供了由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BY-NC-ND)、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署名—非商业性使用(BY-NC)、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署名(BY)[7]6种最常见的授权选择的组合方式,给作品的创造者更加灵活便利的选择。CC协议的授权方式简便易行,并灵活地解决了开放教育资源的版权问题,促进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国际上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开放的课程内容和开源的软件工具等,大多数都采用了Creative Commons版权保护协议。

4.2 元数据

摘要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包含所描述数据的大小、来源、时间、内容、派生、用法等多种信息,其主要目的就是对指定数据进行有意义的模型化描述,主要目标是提供数据资源的全面指南[8]。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是有效描述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发现、交流和共享的基础。目前,国际上典型且公认的描述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准就是IEEE LOM(学习对象元数据)、DC-Education(都柏林核心教育元数据)。LOM广泛应用于学习对象的管理和使用,DC-Education则侧重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发现。不过,元数据标准会受到各国家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资源状况、学习需求,甚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应用相关的元数据标准。

4.3 技术规范

技术和标准的规范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发现、获取、整合以及长期保存等,更好地推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成立于1997年的IMS全球学习联盟(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是专门从事学习技术规范开发的工业和研究联盟。目前,IMS已经推出了用于教育资源内容描述、发现、交换、跟踪及系统互操作等方面的十几种技术规范,对开放教育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方便共享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个广泛应用的技术规范是OKI学习管理系统框架,它提供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网络教育系统的构架规范,为传统和新型教育应用软件提供模块和可扩展的开发平台,以帮助各种教学机构革新现有的基础构架。在OKI框架下,美国很多高校都推出了适合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此外,目前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技术标准还有AGR 技术规范、SCORM 规范和IEEE1484标准体系,国内有我国自行制定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CELTS。但是当前大多数学习管理系统框架主要面向传统网络课程,仅支持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单方面访问,而对于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具有更多交互性的MOOC课程模式支持不够充分,因而,有必要对当前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进行改进,以适应MOOC课程的开展[9]。

4.4 资源质量控制

缺少完整而彻底的评估是整个开放教育资源领域未来10年面临的巨大挑战。学员在利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时候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世界上的开放教育资源每天都在快速增加,这个雪球已经越滚越大,但是绝大部分开放教育资源并未包括任何评估,这意味着访问者不能确定资源的有用性与否。卡耐基梅隆大学开放学习创新项目(OpenLearning Initiative,简称OLI)的开放课程包括了大量形成性评估,提供即时反馈,帮助非正式学习者检验学习和理解的效果,以增强其学习自信心。OLI 项目发布的课程在整个开放教育资源领域显得极其微小,但他们提供了交互式评估,但这种交互式评估的技术却是不能重用、不能修改、不能混用或再传播。也有极少数OER 项目提供了非交互式评估,例如用PDF格式文档提出实践问题,但因为缺少反馈,访问者在解决问题后也无法确定解决方案是否准确。因此,开放评估资源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可能需要多个开放评估资源来支持,这就需要有研究者关注和推进开放评估资源,促进使用者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增加资源开放和应用的价值[10]。现有的对开放资源的评价如学者指标研究、机构(主要是图书馆)评价、第三方评价或排名、自我评价以及资源集成系统遴选标准[11]都可以用于慕课资源的评估中,同时结合同行评审、内部资料检查、开放用户评估等方式来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整合资源数量、学科分布会影响用户对资源的感知和体验[12]。

4.5 资源的可持续性

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慕课发展的关键。慕课时代资源的可持续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持续生产与共享,二是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慕课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工作流过程和支持技术,具体包括获取内容、将其数字化、检查相关的版权问题、解决版权问题、提供质量保证等。在人力、工时、开发工作流策略、购买计算机、上网、获取和管理软件等环节都发生成本,解决这些成本是可持续性挑战的一部分。资源在教育社区中被最终用户(教师或学习者)持续使用与共享,还需要注意资源必须采用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无关的格式,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本地修改。而慕课的运营模式也需要在捐赠赞助模式、机构赞助模式、政府支持模式、会员模式、联盟模式等几种模式中找到利益均衡点。

5高校图书馆在慕课环境下的角色和服务定位

慕课时代是一个颠覆传统教育理念的时代。慕课的理念不仅可以降低教育成本[13],而且将全人类最优秀的智慧进行传播,使每一个人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使终身教育的理念得到最好地发扬。虽然各国有为慕课学分获得认可做了一些尝试,但现阶段慕课还只是学员拓展知识、巩固技能的加油站,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面临着新的使命和服务定位。

5.1 拓展图书馆传统服务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掌舵者,在信息筛选和甄别方面有着绝对的发言权。他们将复杂的信息有序化,并找到有价值的资源,发挥信息筛选和评价的重要作用和职能,整合现有的开放教育资源和慕课课程,供学生学习和检索使用。

同时结合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让学科馆员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人的角色,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应该利用学科优势,与学院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将图书馆整合的相关课程与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整合,针对整合的教育资源和视频资料,有针对性地推送与教学视频课程有关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辅助学生课下学习和综合掌握。

5.2 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能

慕课的广泛流行,使人们认识技术、网络在教育上的重要性以及快捷便利之处的同时,将会更加依赖技术,也会出现更多基于网络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校将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结合起来,已经出现了被称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在家或课下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完成相应的学习项目,课堂上则主要与教师进行互动,解决在线与离线时所遇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但其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据圣何塞州立大学与教育在线(edX)在2012年秋季的测验发现,这种新教学方法将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仅有的55%的通过率提高到了91%。在互联网时代,学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技能成为其进行网上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技能,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具有竞争优势,就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在培养学员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的素质是图书馆服务项目之一,也与图书馆主张的自我导向学习的理念相一致。

5.3 扮演终身教育的推动者

在MOOCs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的是自主式的学习,拥有了更加开放、更多交互的学习环境[9]。学习环境的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背景,需要图书馆员更多地扮演课程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鼓励学习完成课程目标。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整合终身学习的通识性课程和技能培训型课程,向学生开放,积极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态度;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性,使学员在交流与互动中学习,组建兴趣小组,共同探讨和提高;为小组学习提供独立的空间和技术支持,将自身发展为激发学习热情、鼓励群体创新的场所。

5.4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人中途放弃、退出(或旁观)等现象。究其原因,有课程的原因,也有学习者自身的原因。这些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避免的,哪些是影响学员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应该对课程内容和学习者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员在课程学习中的一些行为习惯,需要信息服务部门跟踪和研究,并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课程特点,制定规范的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使课程学习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JohnHolbo. The Year of the MOOC?[EB/OL]. http://crookedtimber.org-/2012/11/05/the-year-of-the-mooc/,2014-2-20.

[2] “慕课”在全球的新发展.[EB/O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87324.shtm,2014-2-20.

[3] 温才妃.清华大学打造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EB/OL].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7/2013/20131017145435734879914/20131017145435734879914_.html,2014-2-20.

[4] 余平,祝智庭.开放·版权·盈利——开放资源几个焦点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9-12.

[5] 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之反思与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12,21(12):13-17.

[6] 徐苑苑,张际平.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5):78-83.

[7] 腾艳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在开放教育资源版权中的应用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9):11-16.

[8] 吴玲芳.用于机构知识库的元数据研究.现代情报[J].2009,8(29):128-130.

[9] 李华,龚艺,纪娟,等.面向 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10] 王龙,侯爽.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评估资源——访美国开放教育资源知名学者戴维·威利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6):4-7.

[11] 黄金霞,陈雪飞,沈东婧.开放资源的利用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1):18-23.

[12] 张辉,张玉祥,吴瑞丽.国内开放存取资源整合及集成平台的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 2011, 30(10):168-173.

[13] Moshe Y. Vardi. Will MOOCs Destroy Academia?[ EB/OL].http://cacm.acm.org/magazines/2012/11/156587-will-moocs-destroy-academia/fulltext. 2014-2-20.

(责任编辑:傅正)

猜你喜欢
慕课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