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技师学院 王建辉
多媒体、网络等技术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焊接理论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技术,除了能够改进教学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应用仿真模拟技术为焊接实习节能降耗,并减少对初学者的伤害。
焊接专业学生要经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试由焊接实训技能和焊接理论答题两部分组成,分别合格后方可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因此,学生能否拿到技能等级证书是衡量教与学非常重要的指标。
以往的焊接理论教学枯燥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焊接课教学环境:活动的曲线可以演示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图片可以展示操作中的实物;视频可以播放一流的操作示范;媒体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焊接实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操作要领一一演示分解,还可进一步通过视频揣摩技术要点,然后到焊接实训场地边对照分解动作边进行训练。在焊接实训中,由于劳动强度大、焊接设备有限、焊接工位少,通常是2~3个同学一台焊机,一人进行焊接操作练习,其他人在旁边观察并帮助纠正错误的操作姿势,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将焊接过程进行录像,焊完后共同分析焊件的质量优劣,并对缺陷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焊接理论包括焊工工艺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焊工技能训练、职业道德等诸多内容,范围广、内容多,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目的。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考试模拟系统练习焊接理论答题。
将考题事先装入计算机考试模拟系统,学生每次答题后计算机可以立刻给出考分及答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做题效率。每个学生一节课都能做几份试卷,有的甚至能做10份,这是传统考试方法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学生的考工成绩连续多年领先,均得益于多媒体技术在焊接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具有个性差异。在职业教育中,这种差异往往是正常教学的瓶颈,使很多教学设想不能顺畅进行。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焊接教学模块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把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埋弧焊等焊接方法编辑成模块,再把焊接位置中的水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管水平对接、管垂直对接等编辑成教学子模块,将这些模块分发给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习落后的学生留下了反复学习的条件。
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认知水平分成小组进行操作训练。这时,由多媒体编辑的模块发挥了灵活、省时、高效的作用,学生可反复观看、领会,指导教师也可反复利用、讲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强化了对学生差异化培养。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按模块进行实际操作、验收,使每个学生都明确方向,知道差距,尤其是让后面的学生不气馁、不灰心、不掉队,即使落后也清楚自己落后在什么地方,始终保持信心,顺利地完成学业。
焊接实训技能,由于受到理论学习的限制无法独立深入,导致学生对焊接过程难以理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以往的焊接操作教学中,教师常困惑操作和讲述不能同步,所以学生常抓不到重点和关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后学生可以在演示时向教师提问,教师演示时学生讲解,学生边观察边体会、边演示边熟练,非常有利于学习新的技能和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仿真模拟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焊接专业教学中,我们通过计算机可以对焊接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数值模拟。
例如,焊接时晶核的长大过程利用CAI 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时间上拉长或缩短课时,既可瞬间即逝,也可定格停留,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
职校学生焊接实训主要以初、中级焊工为主,结合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引入多媒体仿真教学系统,可以实现教学中的很多设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仿真教学突破了实习操作指导中的壁垒,顺利地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为焊接专业教学开辟出崭新、宽阔的前景。
总之,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焊接课程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有效地优化了焊接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焊接实训技能。
[1]邱葭菲.焊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07
[2]冯明河.焊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1
[3]王长忠.高级焊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07
[4]王长忠.高级焊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06
[5]冯 璧,孙瑞新.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