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的再解读
李杨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序言,它向人吃人的社会现实发起了猛烈的批判,同时这部小说对狂人心理感受的描写也是深刻细腻的。“人吃人”的现象背后蕴含着“礼教吃人”的本质。“人吃人”和“礼教吃人”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互为表里。
《狂人日记》;人吃人;礼教吃人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4.020
《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个身患“迫害狂”精神疾病的人,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了社会中诸多不合理的现象。《狂人日记》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序,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一声高呼,它代表的是现代人的意识觉醒以及对传统中各种不合理制度,束缚和压抑人性的腐朽文化的反击。
鲁迅的《狂人日记》始终有一个主线贯穿全文,那就是“吃人”,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描写,详细向读者解剖了“吃人”的全部过程,也深刻地揭露了这种凶残的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社会原因。这篇小说的思想内涵非常复杂,就文学上来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就思想方面来看,它所揭示的是当时人们一直不敢说的现象,也是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反击的一些既定事实。形象地说,大家都知道这些现象不合理,这种“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坏的影响[1]。但是如何去抨击“吃人”礼教,如何给这种现象定位则是当时很多文化名人没有具体提出的。而这篇《狂人日记》正是在这些方面做了大胆尝试,该篇最深刻意义就在于深度分析了当时社会的“吃人”本质,并且大胆地将其公之于众。从作品本身来看,作者给大家展示的是“人吃人”的现象,这种现象非常奇怪,吃人的人肆无忌惮,认为他的行为是理所应当,而被吃的人也认为自己应该是这样的,即使被人吃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且他们认为自己也无法改变这些,因为这是他们的命运。很显然这种现象不合理,这种现象之所以在我国社会长期存在,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封建礼教”这个罪魁祸首。实际上,《狂人日记》揭示的是礼教吃人,作者的斗争矛头是封建礼教。这正是这篇小说深刻思想内涵的核心,也是这篇小说之所以不朽的核心竞争力[2]。对于鲁迅的解读和认识最为贴切和真实的当属他的弟弟周作人,周作人曾说:“《狂人日记》的中心思想在于向人们揭发礼教吃人的真相,人吃人的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并且吃人的人和被吃的人认为是合理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封建礼教。”由此看来,这篇小说是通过对人吃人现象的直接描写向人们展示一些残酷的画面,但是作者又进一步帮助人们戳穿这些画面背后的真实原因,他像一位引导者,将台下的人们引导到幕后,让人们看到这些画面背后的真实场景,礼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终极原因。
在《狂人日记》发表不久,鲁迅曾对这篇小说的由来做了简单的回顾,鲁迅认为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这篇《狂人日记》其实并不是一篇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其价值在于社会功用。在创作这篇小说之前鲁迅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根源在于道家,道家精神是统摄中国社会的灵魂,领会了道家哲学再阅读中国历史,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后又偶读《资治通鉴》,“乃恒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而此时对于这种残酷的现象“知者尚寥寥也”,因此这成为《狂人日记》写作的最初动因[3]。《狂人日记》发表后的第二年,吴虞的一篇杂文《吃人与礼教》与之呼应,这篇杂文没有对《狂人日记》作过多的评论和评价,但是吴虞对吃人的理解也与鲁迅稍有差池,吴虞所理解的人吃人是一种表现的人吃人的现象,吴虞所抨击的最主要目标还是中国虚伪的精神文明。这显然与《狂人日记》的初衷已经不再接近,没有揭示出吃人的本质。
《狂人日记》揭示的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应当从原作者的只言片语和思想动态中找到答案,而在作者的思想和言行当中又以离这篇小说发表时间最为接近的为佳,在《狂人日记》发表前后距离时间最近的思想动态最能揭示这篇小说的思想本质,也许在几十年之后作者也会对这篇小说进行评价和回忆,可能也会给它进行思想上的定位,但是在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作者的本意已经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一些偏离,这种无意识的意念变迁也不能解释最真实的创作初衷。因此,研究这篇小说到底揭示的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还要在这篇小说发表之后的一些相关作品中找到蛛丝马迹。
从作品本身来看,《狂人日记》的描写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狂人的主观感受,包括他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等;二是狂人的客观分析,这里代表了他的理智和小说的整个现实环境。在狂人的主观世界里总是充满惊恐和怀疑,他害怕被人吃掉,但实际上并没有人要吃他,这些只是他的精神幻觉。因此狂人的这种怀疑和恐惧在医学上来看是病理性的。但是如果从历史和宏观社会环境来看这种现象又不无道理,因为史书中记载了那么多吃人的真实事件,易牙把自己的孩子蒸熟了献给齐桓公吃,古人在灾荒之年易子而食,人肉人血治涝病,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等等这些真实的吃人事件难道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吗?因此狂人的怀疑又是受到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案例所支持的,他的肉体确实有被吞噬的可能,这种怀疑也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
但是狂人的怀疑不仅限于此,他的思考指向更为深刻的领域,他试图让自己身边的人都对造成吃人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拿出自己的勇气对抗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狂人对大哥说:
伏约当初野蛮的人,也吃过一点人。后来这些野蛮人分化为两个不同的族群,有的改邪归正开始收敛,这部分成长为真正的人。[4]
但是有的还在吃人,他们变成了虫子,变成了鱼、鸟、猴子,继续着他们邪恶的事业。而且这一族群现在还在活跃着,他们对人的迫害仍未消失。很显然,狂人的这种分析是带有一定理智情绪的,是一种冷静客观的分析。而且这种分析结果也为他们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很大威胁。读者可以体会到,狂人所认为的仍然是“人吃人”,无论是野蛮的人还是文明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最终都有可能造成自己被吃掉。在这里作者的思想跟随狂人的疑虑又进一步加深,野蛮人吃人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野蛮,但是文明人吃人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披上了礼教的外衣,现代社会人吃人的社会本质,那就是礼教吃人。
鲁迅从读史和对现实的观察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秘密,那就是中国仍处于一个食人生番的阶段。例如小说《药》中对于心平气和地吃人血馒头的现象就是对这种残酷现实的真实描写。这是令人痛心的,同时也是造成这种现象对人危害的一种重要警醒。《狂人日记》力图揭露的是“礼教吃人”,但是其真正的思想意图在于用这种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人们,社会应当变革,现代人应当拿起自己的武器投入一场新的革命当中,应当对维护人吃人的礼教进行猛烈抨击,以此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而这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衷,《狂人日记》是这种运动的总序,他对旧社会、旧文化的质疑鼓舞了当时的人们,进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在小说的最后,狂人将希望寄托于未来,他对下一代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传统,但是这吃人的礼教也可能会对这些未来生命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因此最后狂人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哀鸣[5]。这一声音虽然是微弱的,但是它却是对封建社会的最有力抗争,小说的意义不在于用多大声音去说,而在于它表达了什么。它向世人昭示了这个社会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程度,人活在世上不应该被吃掉,更不应去吃人,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彻底的改变。
《狂人日记》在艺术形象塑造上是蕴藉深厚、丰富复杂的。它将“迫害狂、妄想症”这一形象塑造得真实传神,对一个“狂”字描写得鞭辟入里,其根本在于小说对封建礼教发起抗争和反击,这其中又蕴含了一个真理,那就是要革命就不得不疯狂。《狂人日记》同时也表现了一个多疑和对肉体受损的高度敏感的人物形象,这也是鲁迅自身的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写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无此敏感,这种性格特点是由于思考的深度所致,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将封建礼教与具体的人吃人的画面连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思想家与普通人的区别所在吧!
对历史和既有传统的质疑是符合五四思想潮流的,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但其具体内容又存在一些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并没有为绝大多数人觉察,同时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这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逐渐显露出来。狂热的文化运动与思想革命的大潮遮蔽了《狂人日记》的意义、价值和主题。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文化的反思、破坏和改造的运动,其所针对的主要是封建社会中一些不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观因素,以反抗封建家族和观念,并对这些现象有着非常明显的指向意义。当然这些因素在《狂人日记》这部小说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同时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些内容不是这部小说的全部,作者对狂人的怀疑精神和身体受到迫害的描写也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方面,小说在抨击封建礼教的同时也在关照个体感受。而个体感受正是那场文化运动中没有给予充分体现和意识到的。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和认识是不全面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追求的是个人的解放和自由,这是更为宏观和高级层面的追求感受,而《狂人日记》中呼吁的是最基本的个人感受,两者存在一些距离,但是殊途同归,造成个人感受不适的最终原因还要在宏观大环境中寻找。社会文化运动的指向性是非常强烈的,不符合运动精神的一切因素都会被忽视被打倒,因此,这部小说也遭受同样的待遇,小说中利于运动开展的内容被保留下来,而其他层面的思想内涵则被忽略。
[1]刘俊.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新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陆山.《狂人日记》: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与创新[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1).
[3]李珠鲁.试论鲁迅《狂人日记》的文学时空[J].苏州大学学报,2013(2).
[4]赵莹.黑暗中的一道闪电——试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5]朱丽婷.《狂人日记》:“不失其现实性的”象征艺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责任编辑:金颖男]
Cannibalism or Man-eating Ritual——Reinterpretation of Lu Xun's"Diary of a Madman"
LI Yang
(Ying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ingkou,Liaoning 115000,China)
Lu Xun's"Diary of a Madman"is the preface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launching a fierce criticism on the social reality of cannibalism.The description of the madman in this novel is profound yet psychologically refined."Cannibalism"implies its nature of"man-eating ritual",which is necessarily linked to"cannibalism".
"Diary of a Madman";cannibalism;man-eating ritual
李杨(1982-),女,辽宁营口人,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I206
:A
:2095-0063(2015)04-0091-03
: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