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 欧 斌
高校贫困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十分窘迫,甚至无力承担学生的学习费用,所以这部分学生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外部环境,对自我价值有更加客观的认知,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对贫困生群体缺乏正确的认知
贫困生群体主要是一些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力支付学费或者其他相关费用的学生。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情况来看,并没有针对贫困生给予明确的划分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多人认为来自山区的学生、单亲家庭或者无亲家庭的学生就是贫困生,但是却没有考虑到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因素而导致的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划分贫困生群体时,往往较为模糊。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为贫困生提供足够的帮助
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很多教学资源的配备建设速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为贫困生提供足够的、有效的帮助。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贫困生的经济帮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精神关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高高在上的施舍,容易对贫困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3.忽略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下,大学生群体往往承担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贫困生较为明显。受到现实的贫富差距影响,贫困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弱势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而同时他们又渴望得到与其他学生同等的待遇,所以很多贫困生存在着自卑与自尊并存、坚强与脆弱并存的矛盾心理,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却忽略了贫困生这些不良的心理表现,任由发展下去,甚至会对贫困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1.经济帮扶的同时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抚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论思想还需要从实际行动中给予贫困生足够的经济帮助,使他们可以顺利解决学费和其他费用的困难问题,也可以通过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方式为贫困生在校的生活给予一些资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贫困生可以安心完成学业。与此同时,要注重对贫困生的精神关怀,始终与贫困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尊重贫困生的想法,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怀,而不是施舍。
2.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与一般的学生相比,在心理上更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孤僻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重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开展相应的教育。为了更多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交流,了解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他们的心理需求,并且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完成一些活动,增加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消除他们内心的隔阂,为贫困生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学习环氛围。
3.实现贫困生的道德自助
贫困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会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与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针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实现贫困生的道德自救为根本目标,只有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树立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和信心,从心理上消除贫困生的自卑感。
综上所述,贫困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被其他大学生视为“弱势群体”,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经济援助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
[1]黎志明,项 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
[2]寇荷超.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3]叶 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